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

2022-01-11 12:39李爱珍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本科生全科动机

李爱珍

(豫章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南昌 330103)

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自1998年开始招生,在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培养模式以学科分科模式和文理分科模式为主。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教师培养质量,优化小学教师知识结构,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小学教育专业发展。如:在《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用委托培养的方式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提出小学卓越教师的培养要“重点探索全科培养模式”;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再次强调“为乡村小学培养补充全科教师”。为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不少院校增设小学教育专业,其培养模式定格在全科,学历层次定位在本科,学生就业定向在乡村。然而,在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部分高校对“全科”培养的定位不够精准、专业体系不够完善、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产生困惑。因此,研究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无论是对促进我国乡村小学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还是对高校培养卓越的全科型小学教师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专业认同的内涵

关于专业认同,不同学者分别从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了阐释。国外学者Henning认为专业认同即自我与所学专业的一致性和平衡度[1]。在国内,安芹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专业认同包括兴趣、价值、行为三个维度[2]。王顶明从态度、行为、兴趣以及专业与自我的同一性对专业认同进行了阐释[3]。杨晶从积极的专业情感和正面的评价对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结合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的特点和专业性质,从心理学的视角将专业认同定义为: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专业产生了一定的认知,在情感上给予其正面的评价,并伴随着积极的意志行为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愿意将所学专业作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由此,专业认同可以从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动机、专业价值和专业行为五个维度进行探讨,最终形成“专业与我”的平衡与一致。

(二)研究的实施

1.问卷的编制

本研究在访谈相关教师、管理者和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的基础上,借鉴王顶明、秦攀博等人的研究成果,编制了《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所在年级、家庭所在地、高中学科背景、大学专业选择方向和学习成绩5个方面。第二部分是对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专业认同的调查,共5个维度,32个题项。其中专业认知6个题项、专业情感8个题项、专业动机6个题项、专业价值3个题项、专业行为9个题项。第二部分采取Likert5点计分方式,请调查对象对调查内容从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做出选择。

2.效度与信度的分析

(1)效度分析

本研究邀请了相关学科的专家对该问卷进行了评定和反复验证,并从江西省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中随机抽取了100个样本进行了测试,采取EFA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测量,通过测量题项B1、B9、B25与因子对应关系不符,故删除以上题项,其他所有因子载荷系数均高于0.45,共同度值在0.502~0.815之间,说明研究项信息可以被有效提取。KMO值为0.890,大于0.7的可接受水平,Bartlett球形度检验P值为0.000,在0.01的检验水平上统计学差异显著,意味着问卷数据具有较好的效度。

(2)信度分析

信度是对调查问卷题项的内部一致性进行评估,信度检验是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本研究采用Cronbach α系数对量表进行信度检验,该量表总体信度为0.954,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介于0.856~0.924,大大超过了0.7的可接受水平,说明该量表的信度较高,可以进一步开展因子分析。

3.样本的选取及分析方法的使用

本次调查的样本从江西省4所高校的一至四年级的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中进行随机抽取,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76份,回收率为94%,剔除无效问卷14份,有效问卷362份,有效率为90.5%。在有效问卷中,大一112人,大二126人,大三101人,大四23人;来自农村的学生195人,来自县级城市的学生111人,来自县级以上的学生56人;高中时学文科的学生187人,学理科的学生175人;高考填报志愿时由父母或他人推荐的145人,自主选择专业的199人,调剂专业的18人;当前成绩位于前列的20人,中等偏上的111人,中等的190人,中等偏下的41人。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和五大维度的差异性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专业认知分析

专业认知是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上对所学专业的基本知识技能、专业地位、社会评价、毕业要求、就业前景等因素的认知与理解,体现了学生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之后对所学专业基本情况的掌握程度。调查显示,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的专业认知均值为3.26,在专业认同的五个维度中得分最低。通过进一步比较发现,不同年级、专业选择方式及学习成绩等学生群体在专业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从年级上来看,学生的专业认知呈U形趋势发展,这与访谈结果基本一致,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学生入校和出校的特殊时期,学校开展的专业认知教育相对较多;另一方面,大一刚接触该专业,有一定的新鲜感,大四面临就业,需要考虑将来的发展方向,在这两种情况下学生会主动去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从专业选择方式来看,认知水平呈现自主选择>调剂专业>父母或他人推荐的局面,说明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认知方面比较主动,对专业认知也比较全面,其他两种情况的学生专业认知相对被动。从成绩水平上看,专业认知水平呈现中等偏上>前列>中等>中等偏下的趋势,即成绩好的学生专业认知水平更高,学生更容易获得自信和满足。

表1 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专业认知差异

(二)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专业情感分析

专业情感是在专业认知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接受和喜欢程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成就感和专业归属感。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的专业情感均值为3.56。在专业情感差异的比较中发现,高中的学科背景、专业选择方式及学习成绩等,不同群体在专业情感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理科生的专业情感明显高于文科生,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专业情感水平最高,调剂专业的学生专业情感水平最低。成绩在中等偏上和中等水平的学生专业情感水平较高,二者没有太大区别,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专业情感水平最低。

表2 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专业情感差异

(三)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专业动机分析

专业动机则是推动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并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努力前进的内在动力。引起学生专业动机的内在条件是学习本专业能否发挥自己的才能,能否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引起学生专业动机的外在条件是专业地位的高低、发展前景的好坏与家长支持与否。专业动机的均值为3.64,在专业认同的五个维度中处于中间水平。在专业动机的差异比较中显示(见表3):高中的学科背景对学生专业动机有显著影响,理科生的专业动机明显高于文科生。不同的专业选**择方式在专业动机方面同样表现出明显差异,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专业动机水平最高,调剂专业的学生专业动机水平最低。不同年级的学生专业动机也呈现出显著差异,大一学生专业动机水平最高,大四专业动机水平最低。

表3 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专业动机差异

(四)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专业价值分析

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的价值即通过专业建设与发展对促进小学生的成长、提升小学教育质量以及小学教育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专业价值在专业认同的维度中均值(4.019)最高,说明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对所学专业的价值比较认可,且与国家的政策导向一致,更进一步说明了建设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的必要性。在专业价值的差异分析中发现(见表4),家庭所在地对学生的专业价值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高中的学科背景、高考时的专业选择方式、年级、学习成绩在专业价值方面的差异比较显著。通过比较发现理科、自主选择专业、大一、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专业价值认同水平较高。

表4 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专业价值差异

(五)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专业行为分析

专业行为建立在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动机和专业价值基础之上,主要考查学生专业学习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日常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践的投入程度,研究专业发展动向等行为表现。专业行为均值为3.272,略高于专业认知,这与前面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与专业动机的低水平有必然的联系。在专业行为的差异比较中,学生的专业选择方式、年级和学习成绩在专业行为方面呈现显著差异(见表5),从专业选择方式上看,自主选择专业的同学专业行为表现水平最高,从年级上看,大一至大四,学生的专业行为水平呈现递减趋势。同时,学习成绩越好的同学专业行为水平越高,抑或积极的学习行为促进了成绩的提高。

表5 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专业行为差异

三、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果的讨论

通过前期的调查与访谈发现: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的专业认同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在一至四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受外部价值因素和内部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的。专业认同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平衡过程,是动静结合的状态[4-5]。综合比较,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的专业认同主要呈现如下特征: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专业认知、专业动机、专业价值、专业行为上呈现显著差异,且总体趋势是一年级专业认同水平最高,二年级呈突然下降趋势,对所学专业表现出消极的回避态度,三年级在各维度上有所波动,四年级专业认同水平降到最低。学生专业认同水平在年级上的变化趋势与预期的研究有较大的出入,按照常理来说,学生应该是随着系统的专业学习与训练对所学专业了解越多,认同水平越高,但结果却恰恰相反。从培养过程上来讲,一年级上学期开展的专业教育相对较多,学生对大学学习有着较强的新鲜感和期待,总想揭开专业的神秘面纱,专业认知的主动性较高。但随着专业课程数量与难度的增加,且课程偏重理论,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学起来比较枯燥,导致二年级专业认同水平呈直线下降趋势。从政策层面上来讲,当前培养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最直接、最现实的价值诉求是充实“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因此,临近毕业学生面对艰巨的学习任务、就业压力以及与追求卓越的差距,专业认同水平自然降到最低。

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在专业情感、专业动机和专业价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有理科背景的同学在以上各因素中均表现出较高的专业认同水平。这可能是受学科背景、学习经历、思维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有理科学科背景的同学逻辑思维较强,思考问题时更加理性,他们在选择专业之前通常会进行充分的论证,一旦认识到专业学习的价值,便会投入较多的情感,表现出较强的专业学习动机。而有文科学科背景的同学往往比较感性,思维比较发散,易受外部负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专业认同水平不高。

此外,不同的专业选择方式对专业认同五个维度方面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水平更高,说明自主选择该专业的学生多是出于自身兴趣爱好,遇到困难会采取积极的行动克服困难,表现出较强学习动机。相反,调剂专业、父母或他人推荐的学生专业学习目标不明,专业情感不深,学习相对被动。

对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比较表明,成绩越好的学生专业行为水平越高,也可以说优良的成绩与专业认同呈现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在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价值三个维度上并非是成绩位于前列的学生专业认同水平最高,综合调研与访谈结果,可解释的原因如下:一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自己往往会有更高的期待和定位,在职业定向与选择时只是将小学教师作为保底职业,一旦条件允许他们会选择更高层次的学校或单位就业。二是部分学生表示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并不是真心喜欢所学专业,更多的是为了考研或转换专业。因此,出现了成绩好但专业目的不明、专业情感不深的学生。

(二)建议

1.做好专业入口和出口宣传,注重人才过程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一是制定专业介绍和报考指南手册,在高考前后深入到各中学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宣讲,让学生在报考之前对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社会影响与基层教育需求等有全面、正确的了解与认知,在填报志愿时减少他人的干扰,吸引更优质的生源,提高学生报考的针对性。二是在专业培养过程中,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如前所述,学生的专业认知在大学四年中呈现U形发展趋势,因此,培养院校要将专业认知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避免“抓两头,忽视中间环节”的不良局面,每学年都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动向、人格特质和性格倾向等因素进行综合测试评估,并设立校内外“双导师”制,导师根据测试评估情况有序指导学生开展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践。三是加强与当地小学、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将本专业纳入人才招聘规划体系,拓展就业渠道,提升社会对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的了解与认可。

2.深入乡村小学教育,强化专业理想信念,提升学生的专业情感。目前,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培养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的目的更倾向于充实农村小学师资队伍,改善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因此,在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师德和扎根乡村教育的情怀。一是开展专题讲座,为学生详细解读国家的相关政策,让学生从根本上认清社会对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的需求和期待,以更好地理解国家设立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的初衷。二是邀请扎根基层的模范教师、优秀校友进校园宣讲,与支月英式的楷模近距离接触,感受榜样的力量,坚守专业信仰,改变部分同学“努力学习只是为了转换专业”的思想。三是建立乡村实习实践基地。当前,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实习实践基地以城市小学为主,这为学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但学生还缺乏了解乡村教育的途径与契机。因此,学校要逐渐推动乡村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并利用见习、实习以及寒暑假时间带领学生感受真实的乡村教育环境,品读乡村教师的人生经历,理解全科教师对于振兴乡村教育的重要意义。

3.聚焦专业体系建设,凸显专业特色,端正学生的专业动机。一是加强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发展历史与脉络的研究,寻找专业未来发展路径。应该说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是老学科新发展,它由原来的“老中师”发展而来,有着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在追溯学科发展历史过程中,不断总结学科发展的逻辑规律与历史贡献,同时,还要结合时代背景,立足当前国家及地方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专业发展路径,让未来的路走得更加顺畅。二是聚焦专业体系建设,形成厚重的专业积淀。由于受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院校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江西省应根据乡村基础教育发展需要,集学科专业人才之智慧,在共建共享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加强专业体系建设,形成相对统一的培养目标、专业发展规划和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厚重的专业积淀,增强全科型小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提升专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三是打造优质课程体系,凸显专业优势。充分体现“师范性+全科性”的培养要求,确定教师教育核心课程,完善其层次与门类;开设丰富的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将来的全科教学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重视实践课,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有层次、有实效,避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强化优质课程体系建设,为学生形成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供充分的“学科营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完善乡村教师保障机制,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学生的专业行动力。一是国家和政府应该从政策和制度方面给予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的发展保障。一方面,省级政府要根据社会需求统筹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生的招生计划,实行“定向培养,定向服务”。另一方面,严格师范专业认证制度和全科型教师入门制度,充分体现全科型小学教师的专业性与独特性。二是进一步优化乡村教学环境。近年来,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在农村小学教师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逐步给予优惠政策,但其办公环境、生活条件还不够理想。因此,还应加快乡村教学设施设备升级改造速度,增加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措施,让农村小学教师职业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让学生看到未来的可期性,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本科生全科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