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太平洋牡蛎主要养殖模式

2022-01-11 11:21刘广斌张天文宋爱环李翘楚
科学养鱼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刺参棚架牡蛎

邹 琰,刘广斌,张天文,宋爱环,李翘楚,郭 文

(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青岛市海洋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工程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104)

太平洋牡蛎又称长牡蛎、褶牡蛎,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牡蛎科、巨蛎属。太平洋牡蛎原产于日本,20世纪80年代被我国引进,因其生长快、产量高、口感细嫩、味鲜清香,很快成为我国主要海水养殖品种,带动了我国牡蛎养殖业的发展。我国牡蛎养殖模式从传统的滩涂乱石、条石、插竹等养殖方式,逐渐发展为浅海棚架、延绳、浮筏、吊笼、生态养殖等多种养殖方式。本文就目前我国太平洋牡蛎主要养殖模式进行总结,以期对太平洋牡蛎养殖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有所促进。

一、牡蛎浅海棚架式养殖

棚架式养殖适用于水深2~4米、滩涂平坦的泥质或泥沙质海区,一般在海区底部每3米立1个木桩、条石或水泥柱为桩,在桩上使用竹竿搭架为棚架,使用缆绳将棚架固定在与潮水流向呈40~50度角的位置,将附有牡蛎苗的附着器挂在棚架上进行中间暂养和养成。此种养殖模式离岸较近,容易受潮水影响,且养殖位置固定,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如日常检查棚架设施、及时清除附着生物等。

二、牡蛎浅海浮筏式养殖

牡蛎的浮筏式养殖模式常见于水深4米以内的内湾,一般在潮下带设置浮动式筏架,将附有牡蛎苗的附着器垂挂在筏架上养成。筏架一般由竹子扎成,由浮子作浮力支撑,并用锚固定。这种养殖方式相比于棚架式养殖模式,生长快、产量高、养殖成本低、管理方便,且不受限于海区底质,可以移动养殖,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三、牡蛎浅海延绳垂下养殖

延绳垂下养殖模式因为其抗风能力较强,多见于风浪较大的海区和外海。一般是由两条聚乙烯捻成的绠绳和浮子组成。两条绠绳并列摆放,两端各以锚固定,绠绳上按等距离联结上浮子,将附有牡蛎苗的附着器悬吊在绠绳上养殖。此种养殖模式管理相对简单,绠绳的锚定十分关键,另外还需控制好绠绳与潮水流向角度,一般控制在50~60度角,可以有效避免牡蛎苗附着器的相缠与碰撞。

四、牡蛎浅海吊笼养殖

浅海吊笼养殖模式其实也是浮筏式养殖的一种,多见于三倍体牡蛎的养殖。主要方法是从附着基上剥离出牡蛎苗,将单体装入网笼内进行筏式养殖。网笼可分为暂养网笼和养成网笼,多采用改进后的扇贝笼。一般养成笼下方会绑有浮子,使网笼浮在海面上,在海浪的作用下,网笼不停晃动,笼内的牡蛎不断碰撞、翻滚,进而塑造出较好的壳形。此种养殖模式培育出来的牡蛎壳形规则、大小匀称,适合用于高端单壳生食,商品价值较高。但该模式对管理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定期更换网笼,并及时去除附着物,以提高度夏成活率。

五、多营养层级牡蛎生态养殖

多营养层级牡蛎生态养殖模式是一种“藻-贝-珍”综合养殖模式。在海面上层养殖裙带菜、龙须菜等藻类,中层挂养牡蛎等滤食性贝类,海底底播养殖刺参或鲍鱼。这种养殖模式下,藻类为牡蛎提供氧气,牡蛎排泄物为藻类提供营养物质,同时滤除海水中的颗粒物,提高藻类对光的利用;海底的刺参和鲍鱼等吸收牡蛎排泄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在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六、牡蛎与龙须菜生态间养、轮养

太平洋牡蛎以滤食海水中的有机碎屑为主,龙须菜生长离不开光、肥。两者放养在一起,牡蛎可为龙须菜提供肥料;龙须菜提供氧气的同时,将水中的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为牡蛎壳的生长提供原料,其生态功能互补。两者间养是利用太平洋牡蛎养殖区绠绳或筏架间的空间来套养龙须菜,在提高养殖品种产量的同时,养护、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轮养模式是在秋、冬两季进行牡蛎筏式育肥,春季收获后栽培龙须菜,进而减轻养殖对海域的污染,实现绿色可持续养殖。这两种养殖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牡蛎与龙须菜间的互补生态位作用,还有效利用了海域空间,提高了经济效益。

七、海水池塘牡蛎生态养殖

目前,海水池塘中开展虾-蟹-贝生态高效养殖、刺参-牡蛎生态养殖均获得了成功。虾-蟹-贝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是充分利用了牡蛎的滤食作用,可减少虾、蟹养殖中过多投放饵料造成的水质污染,进而为虾、蟹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单位水体产出和效益。刺参-牡蛎生态养殖充分利用牡蛎的滤食作用,同时吊养牡蛎可以起到较好的遮蔽作用,为刺参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猜你喜欢
刺参棚架牡蛎
猕猴桃棚架上篱架及围裙栽培法
夏眠的刺参
3 种不同体色刺参体壁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光照对白刺参、青刺参和紫刺参生长、消化及免疫的影响
法国培育出多口味牡蛎
昙石山文化的牡蛎器
夏黑葡萄单主干双主枝整形及二芽修剪技术
西霞口野生刺参原种场通过国家级验收
《如何煮狼》:煮狼的女人爱牡蛎
牡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