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荣
(如皋市长江镇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江苏 如皋 226532)
受池塘工业化养殖技术的启发,2020年,江苏省如皋市水产技术指导站结合实施省级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在如皋市城北街道桥港村洪光建家庭农场,开展陆基工业化鱼池“稻渔空间”种养循环新模式的探索性试验,旨在将工业化鱼池养殖与稻田养殖进行良性结合,拓展“稻渔新空间”,从而寻求一种复合型高效循环生态农(渔)业新模式。试验结果:2 300米2工业化鱼池、104.9亩水稻田,4月28日前后放养黄颡鱼等饲养170多天,获得鱼产量22.4千克/米2、稻田水产品产量16.8千克/亩、水稻产量672.8千克/亩,养殖尾水95%以上注入稻田,实现了“零排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试验把“工业化鱼池搬到稻田边”,利用农场稻田边的零星坑塘、非耕地填平夯实作基,新建活动式钢结构“连体温棚”田头工业化鱼池,配套相应的水稻田。外源水通过泵站进入蓄水池(备用水源),经净化等无害化处理测试后再流入工业化鱼池,鱼池养鱼,耕地种稻,稻田田间沟中养螺蛳、泥鳅、小龙虾等。灌排系统将养鱼尾水全部排放至水稻田净化,做到“达标”排放或者经稻田净化后再流入备用水池,提水进入鱼池,循环用水,达到“零排放”,既养了鱼,又收了稻,还净化了养殖尾水,节约了稻田灌溉水费,实现了农场(农民)增收增效。
系统区块面积50~100亩,区内和周边不得有影响养殖用水水质的污染源。水源为通江河道上游水,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体质量符合标准规定,水体透明度30~40厘米,pH 7.0~8.5,溶氧≥3毫克/升。地下水也可使用,但需要经过曝气后使用。
在水稻灌溉进排水系统工程建设时,在稻田的四周整修改造开挖“田间鱼沟”,沟宽2~3米,深1.2米左右,占地面积比例严格控制在10%以内,进排分开。根据养殖产品特点,有需要的可建造稻田防逃设施。
为防止外源水污染,配套相应的安全应急备用水源(水库),设置提水泵提水至高位蓄水池连接工业化鱼池供水系统。
在水稻田田头(田边)选择适宜的地块规划建设工业化鱼池,面积1 500~2 000米2。
陆基工业化鱼池养殖尾水→稻田进水系统(管道、渠道)→稻田、鱼沟、鱼窝等(沉淀、吸附、过滤、曝气、增氧、分解)→稻田排水系统→备用水源池,经培水、消毒、测试处理后备用→陆基工业化养殖鱼池,完成水循环。
(1)鱼池建造位置。在备建的空间地块地面以上建造,保证养殖尾水通过水压力差自然流入稻田。
(2)鱼池建造基础。基础做到结实平坦,切忌松软,可用类似压路机的挖掘机或推土机压实,然后打平。
(3)鱼池(含温棚)结构。鱼池整体结构为不锈钢框架和钢板焊接而成,配套钢架塑料膜布连体保温大棚。单体鱼池规格:30米×6米×1.55米;纵向坡比为1∶300;鱼池结构为五边钢板敞口式长方体水箱,自上游而下,分别设立1米进水区、3米推水区、5米投饵区,最下游设5米排水区。温棚为单元鱼池、弧形顶连体结构,棚顶高4.5米,檐高3米,相邻两个池为1组;设1个操作跑道,跑道宽30厘米,沿鱼池纵向两顶头对称各设可开启(或关闭)的棚门1个,门高2.2米,门宽1.2米;连体温棚横向两边端棚壁用直径5毫米聚乙烯网线制成外罩塑料膜布,直径3毫米钢丝交叉斜拉固定,纵向两端侧面棚壁膜布设置为上下活动式开启或封闭,便于夏秋季通风和冬春保温。
(4)鱼池配套设施建设。①水系统。利用稻田灌溉泵站,建造独立提水泵站,不间断供水,确保养殖池流水和换水需要。②曝气(增氧)设施。每个系统配置7.5~10千瓦高压气泵,布设管道气头,微孔底供气、增氧。③气推水设施。每个池装配功率1.5千瓦的气提式推水机1台,采用气推水工艺。④尾水排放设施。鱼池下游排水(排污)区用长3米、直径20厘米的管壁打孔的PV管底吸式排污,孔径1.5厘米,孔距8~10厘米,梅花状螺旋式排列。养殖尾水通过鱼池和稻田的高程差(水压力差)自然排进稻田。⑤养殖温控设施。利用塑料大棚增温,遮阳网覆盖棚顶减少日光辐射,保持工业化鱼池水温稳定在适宜范围内,延长水产品生长期。
以本试验黄颡鱼养殖为例。
(1)苗种及放养。4月中下旬开始鱼池放养,要求鱼种规格适宜、密度适中。黄颡鱼放养时要带水运输和操作;鱼种入池后做消毒处理,并通过微流水排除黏液及排泄物;放养的鱼种必须经驯化处理,能正常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另外,可在稻田田间沟少量放养适宜水田养殖的水产品,如泥鳅、小龙虾、螺蛳等。
(2)养殖生产管理。方法如下。
饲喂:选择黄颡鱼专用膨化料饲喂。鱼种放养3天后开始少量投喂,投喂点选择鱼池上游,距离进水口3米以外设置浮框式食台,方便引诱集聚进食,便于观察摄食情况,控制投喂量。投喂时根据养殖生长情况,灵活确定饲料规格和投喂量、投喂次数,以七成饱为度。
日常管理:工业化鱼池保持正常水位和适度微水流,做到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温适宜;注意做好防暴风雨尤其是台风(龙卷风)的袭击,确保养殖安全。另外按常规要求做好稻田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
(1)稻田面积。“稻渔空间”1个单元面积≥50亩,稻田种植和工业化鱼池面积配比为50亩比1 000米2,规模以100亩稻田配套1 000米2以上、2 000米2以下工业化鱼池;1个单元的备用水源≥1 000米2;田间沟窝面积与稻田的面积比≤10%。
(2)产量。工业化鱼池水产品≥25千克/米2,稻田水产品≥0,水稻产量平均≥600千克/亩;稻田效益≥1 000元/亩(含水产品)、工业化鱼池效益≥100元/米2;1个劳动力、50亩稻田(机械化率100%)、1 000米2鱼池年效益≥15万元(1个劳动力可管理2个单元)。
本模式一地两用(几乎不占地),不影响耕地存量,加之工业化田头鱼池(水槽)采取的是活动式钢(或塑料材料)结构建造工艺,移动拆除相当便利,复耕容易,有利于防止耕地“非粮化”。其技术可行,操作性较强,可在一定条件和规模的稻田(含水生蔬菜)种植田块推广应用。
本试验黄颡鱼养殖产量偏低,其最佳放养密度及鱼池中高效、生产性能更好的适养品种需进一步研究选择。
另外,该模式实施点需靠近通江水源,且配有独立供水系统,并要设置备用水源,鱼池建在陆基,基础设施投入偏高,更经济适用的鱼池建造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