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幼儿阶段正是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心理健康关乎幼儿今后的良性发展。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直接作用,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生理成长。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让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消极的情绪可能会导致幼儿的免疫力降低以及许多疾病的产生。幼儿的教育向来都饱受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一直被许多家长所担忧,根据目前的幼儿健康教育发展态势来看,寻找有效的策略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因此,本文特从学龄前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探究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之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乐观;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每个孩子是在人生重要的启蒙时期,该时期所接收到的影响以及养成的习惯都会对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今,幼儿园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托儿所”,而是要通过教育起到培养幼儿、引导幼儿,让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众所周知,3-5岁是每个人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心智形成的关键时期,该阶段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以及智力发展教育会对幼儿今后的品质、性格以及心理等各方面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一、学前教育幼儿心理特点
根据相关理论知识以及笔者对幼儿的观察,认为处于3~6岁的幼儿心理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该阶段的幼儿对社会有较强的认知和探索能力,也就是说该阶段的幼儿对外部世界以及位置事物持有较强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该特征在幼儿面对新事物、新环境的情况下均有明显体现。除此之外,该年龄段的幼儿非常喜爱游戏,在游戏的玩乐中会拥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并且,该年龄段的幼儿不具备较强的自制力,对规则没有清晰的认知以及束缚。第四,该阶段的幼儿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为认知水平较低,并且无法对某事物保持高度集中关注。第五,该阶段的幼儿由于年龄较低,没有应对事与物的经验,所以在非熟悉的环境中,会产生对父母以及老师的依赖性。第六,该阶段的幼儿在没有接受性知识的情况下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性意识,会好奇异性和自己的差别以及探究差别产生的原因。
二、根据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提高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幼师综合水平
由于幼儿教育人才吸纳的特别性,所以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说具备的职业素养参差不齐,其中主要包括中职相关专业毕业生、高等职业院校以及本科相关专业毕业生等。从目前的情况看,中职以及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学前教育相关知识培训时,主要的培训方向以及目标更偏向于实践,教师会通过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方法来让学生掌握授课技巧。而这些院校中的教师本身是不具备与幼儿以及心理相关专业知识的,因此在教学中也就很少能够顾及到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并且,中职与高职院校的学生和老师都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认知,会在教学以及参加工作后忽略该部分内容的学习。这就要求每一位幼师在进入工作后,不能松懈对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并且要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来有针对性的获取知识。时代在进步,若幼师对自我的职业素养要求固步自封,运用传统与过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开展教育,不够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那么自然最后的结果也必然是被社会淘汰。幼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上学习的方法来充实自己,并且还可以在假期间开展跨园交流, 还可以借助讲座培训等方法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认知。
(二)通过学生模仿能力,进行教育
幼儿在没有接触幼儿园的教育之前所最依赖和信任的是自己的父母,然而一旦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幼师便成为幼儿最为依赖与信任的人,这时候,幼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被幼儿所模仿。幼师可以抓住幼儿这一特性来开展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每个班级内都有一部分同学较为调皮与好動,尽管这类幼儿十分乐观与开朗,并且拥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可以让班级气氛保持活跃。然而,这部分幼儿却也表现出其的自律性,一般所使用的教育方法也就失去其效果。随意摆放物品、欺负其他小朋友和大声喧哗等都是他们的日常行为,口头警告对这类孩子也基本没有用。对于这类孩子,幼师首先要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让幼儿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并且设置一定的奖惩制度来规范他们的行为。除此之外,幼师还可充分结合该类幼儿较为好动的特点,通过儿歌以及游戏的方法来释放他们的天性。
(三)通过幼儿想象力,进行引导教育
幼儿年龄较小,思维简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师在教育中,要懂得接受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幼儿的特点和兴趣为主,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在授课过程中,运用一些具体化的事物,让幼儿针对某些概念具有明确的认知。首先,幼师需要根据教育内容,提前准备一些教育工具,如以“八十年代生活创造”为主题,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老旧的家具或者器皿等,如收音机,簸箕等,并为幼儿打造八十年代的教育环境,与幼儿完成家庭小生活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扮演八十年代生活的人们,并让幼儿了解曾经生活的情景,日常使用的工具等等,以此向幼儿灌输当代生活的不易,从而影响幼儿,促使幼儿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并通过一些器具的知识介绍,让幼儿感受到前辈的智慧。
(四)合理设置奖励
幼儿阶段的孩子最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尤其是幼儿心中认可的人。而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师就是大多数幼儿心中希望被认可的人。因此,幼师可以设置一些奖励制度,激励幼儿学习和自觉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对于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同时,对于一些日常生活中喜欢调皮捣蛋的幼儿,只要有改善的现象,也给予小红花作为鼓励奖。此外,幼师还需要设立惩罚制度,对于一些不遵守纪律,不配合幼师工作的小朋友,需要没收小红花作为惩罚,使幼儿内心产生一定的危机感,从而更好地管理幼儿,教育幼儿。
总结
学前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而言是十分关键的,在此阶段所形成的行为特征以及思想特性会影响人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心理是否健康会影响幼儿的心理以及生理成长,消极的心理状态是许多疾病出现的重要原因。幼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时刻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接受能力开展心理健康建设,让幼儿在该阶段能够乐观与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威.多维视角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J].学苑教育,2021(31):11-12.
[2]赵爱兰.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新教育模式的探索[J].家长,2021(30):86-87.
[3]李艾虹. 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分析[C]//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2021:927-930.DOI:10.26914/c.cnkihy.2021.02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