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腹股沟复发疝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对其相关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2022-01-10 07:06武文慧
当代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疝囊补片修补术

武文慧

(沈阳二四五医院外科,辽宁 沈阳 110042)

腹股沟复发疝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是指腹腔内的组织、器官经先天或后天腹壁缺损而在腹股沟区域内发生的病理性变化,其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群体。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唯一有效方法,但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术后均会出现复发。而腹股沟复发疝患者的腹股沟区缺损面积会有所增加,同时存在精索血管互相粘连、补片、疝囊、解剖层次不清等问题,导致手术治疗难度有所增加[1]。以往临床主要采取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复发患者,经临床实践研究表明,该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风险[2]。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因具有微创、疼痛小、恢复快等优势而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中。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复发疝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男26例,女3例;年龄36~71岁,平均(51.69±6.55)岁;其中股疝1例,直疝9例,斜疝19例;术后复发时间2~65个月,平均(20.65±3.51)个月;复发类型:原位复发疝11例,再发疝18例。观察组男27例,女2例;年龄35~73岁,平均(51.84±6.76)岁;其中股疝2例,直疝10例,斜疝17例;术后复发时间1~64个月,平均(20.08±2.93)个月;复发类型:原位复发疝9例,再发疝2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诊断标准:参照《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改稿)》[3]诊断患者,若患者的腹股沟包块明显突出体表,按压可恢复,同时结合彩超检查后确诊为腹股沟疝。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腹股沟疝标准者;年龄≥18岁者;经手术治疗后复发者;经检查心肺功能正常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首次发病者;年龄≤18岁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伴有严重感染、意识障碍、精神疾病者;存在腹腔内感染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具体步骤如下: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后对其行硬膜外麻醉,然后于腹股沟韧带上方做一6 cm切口;完全剥离疝囊,若疝囊较大,则可横断疝囊近端,缝合封闭后再将其送回腹腔,于疝囊颈处及时行荷包缝合;充分游离精索,于精索后方、腹横筋膜处采用11 cm×6 cm补片覆盖;缝合固定网片与耻骨结节骨膜、腹内斜肌等组织,将贴近疝环处的网片剪开后包绕精索,缝合被剪开的网片;但需注意控制精索经过的间隙宽度,以食指能通过为宜,最后逐层关闭腹腔。

1.2.2 观察组 观察组行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具体步骤如下: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后对其行气管插管静脉麻醉,确定穿刺点后消毒穿刺点,常规铺巾,建立气腹,将气腹压力设置为9~12 mmHg;将患者肚脐下缘的孔视为观察孔,由此置入10 mm trocar;将病变对侧髂前上棘与脐间、病变侧腹直肌外缘与脐水平交界处视为操作孔,由此分别置入5 mm trocar;切开腹膜后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将疝囊于颈处拉入腹腔,并行结扎处理;若疝进入阴囊,术者可将疝囊近侧拉入腹腔,并采用高位结扎;游离疝环边缘缺损处的周围腹膜,分离上至联合腱上3 cm处,下至耻骨韧带下方2 cm处,外至髂嵴,内至耻骨联合;于10 mm trocar处放置15 cm×12 cm补片,并置于腹膜前间隙,利用内镜在直视情况下缝合固定补片,并关闭腹腔。术后均对两组放置引流管,若3 d后无明显液体渗出则可拔出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同时统计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脂肪液化、血肿、尿潴留、慢性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29 29手术时间(min)65.47±13.94 46.33±11.76 8.42<0.05术中出血量(ml)64.28±12.87 35.67±11.97 12.37<0.05下床活动时间(h)19.69±2.87 10.36±3.17 6.12<0.05进食时间(h)22.31±4.81 13.28±3.91 8.55<0.05住院时间(d)7.63±1.20 5.23±0.84 3.14<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腹股沟疝发病率也不断提升,随着临床技术水平的上升,医学者对腹股沟区结构的了解程度也越来越深,临床上对于腹股沟疝的修补方式也较多。无张力修补术诞生于20世纪中期,使用该术式治疗腹股沟疝患者无需强行将缺损处的邻近组织肌肉缝合在一起,所以不存在张力问题,与传统手术相比,其与人体生理结构更为吻合,且对患者的创伤较小,仅6 cm,能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4-6]。但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中获得了广泛运用,以往常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患者,该术式的不足之处也逐渐暴露,患者术后极易复发,因此,不可将其作为复疝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7]。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患者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通过建立观察孔、操作孔后置入trocar可清晰观察腹腔内的情况,无张力修补术手术切口更小,同时还能更好地辨认解剖层面,从而保护重要组织[8]。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先明确病灶位置和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后,准确地对病灶进行结扎处理,减少对其他组织的损伤,有效控制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加上手术操作又快又准,还可缩短手术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少于对照组(P<0.05)。此外,腹腔镜手术对切口要求较低,使术中的麻醉药物剂量有所减少,有利于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加快其术后进食和下床活动的时间,身体机能恢复快,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手术的术野较大,操作空间也更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补片大小有关,若需增加补片面积,就要调整手术切口,从而加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腹腔镜手术则可将足够大的补片覆盖于肌耻骨孔。腹腔镜手术采用后入路方式,与原手术瘢痕、粘连等错开,无需经过腹股沟区域,确保精索不会受到损伤,安全性更高[10]。

综上所述,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患者可有效保障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疝囊补片修补术
疝修补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PLGA/PP复合补片的体外降解及防粘连性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细致化护理对胃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用于应对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经编补片研究进展
“T”形切开疝囊横断法与疝囊全剥离法在阴囊疝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TEP中应用U型缝合法关闭腹股沟直疝假疝囊的效果研究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1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