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波
摘要:一些小班幼儿往往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家庭环境所造成的,家长溺爱心理导致孩子往往不具备基本的穿衣、洗脸、用餐等技能,需要秉持家园共育理念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成长。
关键词:小班幼儿 自理能力 家园共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自理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幼儿园小班老师的重要责任和义务,需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激发幼儿的自主发展意识,通过游戏等方法促进幼儿的参与兴趣,创造更加新颖的辅助手段来营造生活情境,使孩子们都能通过小班学习获得自理能力的明显改善。
一、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当前,很多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被家人的关爱环绕的家庭环境和氛围之中,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一切日常生活事项都由家长来包办来完成,这严重限制了幼儿的自主发展,影响到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很多孩子来到幼儿园之后不能独立进餐,不能自己小便,不能自己洗手洗脸,甚至鼻涕流到了下巴也要等着老师去擦,自理意识的不足给教师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干扰。家园共育理念的渗透,可以提升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视,改正家长错误的管理习惯和方法,促进幼儿的自主成长,这对于幼儿的进步和未来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
1、摒弃主导意识,提升共育共识
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家长,都要认识到给孩子自主成长空间的重要性,少一些包办,多一些启迪,少一些苛责,多一些鼓励,让孩子自主参与到生活认知活动之中,进而获得自我的成长。以穿衣为例,幼儿教师不必直接告诉孩子们穿衣的方法,可以从幼儿中选择一位穿衣能力较好的孩子给大家做示范,通过榜样力量来让孩子们发现穿衣的主要程序。而作为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自己穿衣,当孩子穿不了或者穿不上时不要一味去代替孩子穿衣,应该尝试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把系错的纽扣或者穿反了袜子等纠正过来,给孩子一些改进的时间和耐心。教师和家长可以借助于微信群来进行交流,通过积极的合作,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
2、营造竞争比赛氛围,关注幼儿自理能力差异
通过创造一定的竞争氛围和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以洗手为例,一味给孩子们讲解洗手的正确方法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会较多,而创造竞赛活动,让孩子们比一比谁的洗手步骤最正确,谁洗出来的小手最香最干净,往往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教师设置奖项,颁发奖品,对孩子们给予奖励。不同孩子的自理能力不一,有的孩子能够自己洗手但是不能自己吃饭,需要老师和家长喂食,有的孩子能自己吃饭但是不能自己小便和大便,需要老师和家长帮扶,面对孩子们的差异,教师和家长要多加沟通,了解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表现,围绕孩子的个体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培养,从全体到个体,从全面到局部,节省时间和精力,提升效率和质量。
3、创新思维促进幼儿的自主成长
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才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自身素养。比如在洗手教学中,教师可以故意做出错误的示范,如故意不洗手背,故意把水流开大,故意把衣服弄得湿湿的,让孩子们给老师纠错,激发幼儿的参与心理和表现欲望。此外教师和家长还可以把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儿歌融入到自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如洗手歌,穿衣歌,洗脸歌,袜子歌等等,让孩子们借助于儿歌来掌握正确的步骤,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们的自理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动画片来表现生活常识,把音乐、舞蹈、诗歌等融入其中,家长也可以借助于平板电脑和绘本等呈现生活内容,让孩子们借助于更加欢乐有趣的形式掌握穿衣、吃饭、大便小便的正确方法,寓教于乐,发挥信息技术和其他手段的优势。
4、语言激励契合小班幼儿心理
小班孩子们渴望被赞美,渴望被夸赞,一味苛责和训诫,势必会加重孩子们的抵触心理。对此,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和诚心,面对自理能力不强,时时事事需要老师去帮助的孩子们,一定不能流露出腻烦心理,要在耐心帮助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去适应生活,对于孩子的进步表现要不吝赞美,通过语言(“你真棒”“老师为你感到骄傲”等)和肢体动作(摸摸脑袋,拍拍肩膀等)来拉近和孩子的距离,使孩子们获得成长的自信。很多事情,孩子们往往不能一次性完成,这并不表明孩子们没有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而是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教师和家长不要求全责备,不要按照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要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养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生活和认识生活的思维习惯,才可能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有所作为。
5、家园主题活动增进共育成效
教师要定期把家长请到园所里来,通过开展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教育会,交流会,以及亲子活动等,来进一步形成教育共识,改进家长的教育理念。比如叠被子,家长首先告诉自己的孩子叠被子的方法,之后教师设定时间,让孩子们把凌乱的被子叠起来,看谁叠的快叠的好。之后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表现给予点评,提出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方面遇到的问题,教师对家长们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展示自己在教育引导中的方法。家园主题活动的开展要始终围绕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现状进行,实时跟进孩子们的问题,对于因为工作等原因不能经常参与家园共育活动的家长,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来增强交流,展示幼儿在校表现,促进家园共育的成效。
6、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
自理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制定长期的培养计划。事实是,一些孩子即便升入大班,依然会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自理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教师和家长循序渐进进行引导,切不可急于求成,如果一味强制孩子去改进,反而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对孩子的创造力造成影响。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幼儿的生活习惯,以洗手为例,幼儿只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把手洗干净就可以,没必要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七步洗手法,先手心搓三遍再手背搓三遍,或者规定幼儿一定要把洗够30秒钟才行,僵化的教学方法只会限制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这一点需要教师加以注意。
综上,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需要家长和老师付出长期的努力,形成合力,增进共识,提升责任感,从幼儿的认知基础出发进行多种生活事项的引導,使孩子们都能通过家园共育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键波.幼儿自理能力养成的实践与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10):167-168.
[2]吴凯丽.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才智,2020(0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