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霞,吴志生,庄一虹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福建泉州 362000
帕金森病于中老年群体多见, 其表现集中于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姿势障碍以及肌强直等[1-3]。 当前针对此类患者在治疗期间, 主要通过康复训练配合药物治疗,延缓疾病进展[4-5]。 通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无衰减透过颅骨对大脑神经进行刺激, 呈现出无创以及无痛治疗特点[6]。该研究方便选取2019 年7 月—2020年5 月该院该科收治的60 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康复训练)30 例和研究组(重复经颅磁刺激+康复训练)30 例,进行治疗研究;旨在探讨对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并观察对认知功能评分产生的影响,为达到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效果以及预后水平显著提升目标,现报道如下。
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60 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 例。 纳入标准:帕金森病获得明确诊断;心率以及血压等系列生命体征均表现平稳,患者或者家属同意参与该研究。 排除标准: 伴有心脏系统疾病;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存在药物过敏史。 参照组男、女分别17 例、13 例;年龄46~76 岁,平均(60.13±3.13)岁;病程1.2~7.9 年,平均(3.59±1.59)年。 研究组男、女分别18 例、12 例;年龄47~77 岁,平均(60.15±3.15)岁;病程1.3~8.1 年,平均(3.66±1.63)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1 参照组 在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持基础上,合理展开康复训练治疗。 对于步态训练、身体放松训练、面部康复训练以及头颈部康复训练安排康复师进行认真指导,通过对患者机体耐受程度加以结合,合理完成训练方案创建,2~3 次/d,共保持30 min 单次训练,共保持1 个月持续训练。
1.2.2 研究组 在上述基础上, 对患者添加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采用韩国REMED TAMAS 经颅磁刺激仪,设定2.2T 磁场强度,双线圈为8 字型。对患者仰卧位采取进行协助,于固定架上方将下颌放置,对线圈位置实施调整。 针对磁刺激中心于左前额叶外侧进行调整,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不同分别采用1 Hz 低频(患者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异常等运动症状)或5 Hz 高频(患者主要表现为震颤及非运动症状)刺激患者局部皮质,磁刺激强度为80%运动阈值(MT)水平,控制脉冲为40 次/序列,保持10 s 序列间隔。 20 序列/次,频率为1 次/d;治疗频率为6 次/周,共保持为期1 个月治疗。
①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其维度包括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以及睡眠效率等方面,各维度分值为0~3 分,越高分值,睡眠质量对应越差[7];②比较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其维度包括命名、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抽象、语言、定向力以及延迟回忆几个方面,0~30 分,越高分值,认知状态对应越优[8];③比较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对于肢体功能障碍利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 (FMA) 评分法完成评定, 越高分值, 对应运动功能越优; 通过6 min 步行(6MWT)试验以及起立-行走计时测验(TUGT)对患者行走能力以及平衡能力实施评价。对于6MWT 试验,主要对患者6 min 内可行走距离进行测试, 越长距离,证明行走能力越优[9];对于TUGT,要求患者在具有扶手靠背椅上取坐位,在同座椅保持3 m 距离地面,准备明显标记物放置或者准备一条彩条粘贴。在开始指令发出后,依据平时走路步态,要求患者从靠背椅上站起,保持3 m向前行走,过标记物或者彩带后,转身回到原位,对时间进行记录,时间越长,证明患者平衡能力表现越差[10]。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研究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以及睡眠效率评分同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以及睡眠效率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SQI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PSQI 评分比较[(±s),分]
组别睡眠时间治疗前 治疗后入睡时间治疗前 治疗后睡眠效率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0)参照组(n=30)t 值P 值2.55±0.43 2.61±0.41 0.553 0.927 0.76±0.25 1.29±0.25 8.211<0.001 2.55±0.44 2.57±0.45 0.174 0.862 0.77±0.22 1.25±0.26 7.719<0.001 2.26±0.43 2.29±0.47 0.258 0.7974 1.49±0.29 1.73±0.26 3.375<0.001
治疗前,研究组命名、执行功能、语言、注意力、延迟回忆、抽象以及定向评分同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命名、执行功能、语言、注意力、延迟回忆、抽象以及定向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oCA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MoCA 评分比较[(±s),分]
组别命名治疗前 治疗后执行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语言治疗前 治疗后注意力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0)参照组(n=30)t 值P 值1.15±0.55 1.12±0.57 0.207 0.836 2.52±0.46 2.28±0.43 2.088 0.041 3.16±0.21 3.15±0.21 0.184 0.854 4.02±0.43 3.57±0.36 4.395<0.001 1.19±0.37 1.18±0.35 0.108 0.915 2.71±0.22 2.38±0.43 3.742<0.001 2.21±0.35 2.13±0.32 0.924 0.180 4.82±0.16 3.42±0.22 28.189<0.001
续表2
治疗前,研究组TUGT、FMA 评分以及6MWT 同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UGT、FMA 评分以及6MWT 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
组别TUGT(s)治疗前 治疗后FMA 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6MWT(m)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0)参照组(n=30)t 值P 值22.66±0.57 22.64±0.59 0.134 0.894 10.16±2.05 14.27±2.16 7.559<0.001 67.88±2.21 67.83±2.19 0.088 0.930 93.39±4.69 88.49±3.81 4.442<0.001 102.35±20.65 102.35±20.52 0.000 1.000 289.93±70.75 227.05±80.65 3.210 0.002
帕金森病作为不可逆疾病一种, 其表现集中于震颤、僵颤、步态异常、姿势不稳等,对患者生命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1-12]。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实施康复训练,可对病情发展进行有效控制[13-14];身体放松训练有效实施,可将躯体以及精神松弛;面部康复训练有效实施,可以维持面部肌肉功能,防止呈现出萎缩现象;头颈部康复训练有效实施,可对头部灵活性进行锻炼[15-16];步态以及姿势康复训练实施, 能加强患者步行以及平衡等运动能力,降低继发性损伤程度,但针对患者神经功能无法给予针对性调节[17-18]。
该研究发现治疗后,研究组睡眠时间(0.76±0.25)分、入睡时间(0.77±0.22)分以及睡眠效率(1.49±0.29)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命名(2.52±0.46)分、执行功能(4.02±0.43)分、语言(2.71±0.22)分、注意力(4.82±0.16)分、延迟回忆(4.56±0.42)分、抽象(1.53±0.45)分以及定向(5.63±0.31)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TUGT(10.16±2.05)s、FMA 评分(93.39±4.69)分以及6MWT(289.93±70.75)m 优于参照组(P<0.05)。这与张丽等[6]的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治疗后,研究组命名(2.51±0.45)分、执行功能(4.01±0.42)分、语言(2.69±0.21)分、注意力(4.81±0.15)分、延迟回忆(4.55±0.41)分、抽象(1.52±0.43)分以及定向(5.62±0.30)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
分析原因: 基础康复训练实施后能改善患者肌肉力学性质有效, 强化机体肌肉力量, 显著增强平衡能力; 重复经颅磁刺激方式主要通过高频率以及高强度磁信号表现出兴奋突触电位现象, 对机体大脑神经给予刺激,对电流感应进行诱发,有效促进神经细胞去极化,确保能有效达到阈电值。 通过对大脑皮质功能进行调节,而对运动功能有关神经细胞进行调控。 二者联合后可显著改善运动功能。 此外经颅磁刺激方式运用后,可做到非侵袭性神经调控,通过对患者生理、神经病理以及相关症状加以了解, 对相对应的大脑皮质区域进行选择性调控,有效减轻神经损伤,将因为神经功能受损导致的非运动功能障碍以及运动功能障碍进行显著改善,从而改善睡眠障碍,提升认知能力。
综上所述,重复经颅磁刺激+康复训练方法有效应用后,患者睡眠、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获得显著提升,可促进帕金森病患者病情恢复效果以及预后水平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