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尿酸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

2022-01-09 11:32谭文豪邓辉胜杨文蒲海霞丁昭鑫
中外医疗 2021年32期
关键词:心房房颤胆红素

谭文豪,邓辉胜,杨文,蒲海霞,丁昭鑫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重庆 400000

心房颤动(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已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健康问题。 研究表明房颤的患病率及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并具有性别及地区差异。 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我国房颤患病率略低于西方国家;中国年龄标准化房颤患病率(≥30 岁)为0.65%,我国呈现老年人房颤患病率较高的特点, 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2]。 心房颤动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脑卒中、血栓栓塞、认知功能下降、痴呆、肾功能损伤等[3]。 中国房颤患者抗栓治疗不足,在老年房颤患者中尤为显著[4]。 该研究随机选取2018 年6 月— 2020 年1 月该院400 例住院患者探究血脂、 尿酸及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老年房颤患者的相关性,以期为房颤早期干预提供临床思路。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入选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同意。 随机选择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房颤患者200 例为观察组, 对照组为同期该科住院的200 例非心房颤动老年患者。 房颤诊断标准遵照2019 年美国心脏协会房颤患者管理的更新指南[5]。 排除标准:年龄<60 岁;肝肾功能不全(转氨酶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2 倍;肌酐>177 mmol/L);心功能不全者(心功能分级Ⅲ~Ⅳ级);风湿免疫疾病活动期;近1个月内使用影响胆红素代谢药物例如保肝药、苯巴比妥等;降血脂及降尿酸药物;合并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以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1.2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入院时采集一般临床资料 (多次住院患者只记录第1 次住院资料):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性别、年龄吸烟史及饮酒史。 所有入选者均于门急诊或者住院期采集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后通过该院生化仪检测血脂、尿酸及胆红素等相关指标。 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探究相关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分析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年龄(78.245±7.824)岁,大于对照组(71.800±8.31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85,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n(%)]

2.2 两组临床生化指标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提示观察组TC 及LDL 明显低于对照组;UA、TBIL、CB 及UCB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生化指标单因素分析(±s)

表2 两组临床生化指标单因素分析(±s)

组别TC(mmol/L)TG(mmol/L)HDL(mmol/L)LDL(mmol/L)UA(μmol/L)TBIL(μmol/L)CB(μmol/L)UCB(μmol/L)观察组(n=200)对照组(n=200)t 值P 值3.584±1.009 4.158±1.035 5.615<0.001 1.695±6.662 1.898±5.695 0.327 0.744 1.202±0.406 1.261±0.362 1.531 0.127 2.023±0.789 2.502±0.929 5.558<0.001 405.349±148.958 359.560±101.163 3.596<0.001 15.765±9.782 11.198±5.000 5.879<0.001 6.603±5.138 4.597±2.297 5.042<0.001 9.056±6.431 6.622±3.840 4.594<0.001

2.3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UA、 年龄是老年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OR=1.002、1.105,P<0.05),LDL为保护因素(OR=0.534,P<0.05),以心房颤动发生与否(有:1,无:0)为因变量。 见表3。

表3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2.4 各指标ROC 曲线结果

ROC 曲线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TC 预测房颤价值最高(AUC=0.673)。见表4,图1~3。

表4 各指标ROC 曲线结果

图1 血脂ROC 曲线绘制结果

图2 胆红素ROC 曲线绘制结果

图3 尿酸ROC 曲线绘制结果

3 讨论

血脂与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现研究结果不一致。该研究表明老年心房颤患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且LDL 为老年心房颤动的保护因素(OR=0.534,P=0.024)。国内有研究表明房颤组中的TC、TG 、LDL 水平均低于无房颤组(P<0.05),而HDL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6)[6]。随着TC 和LDL 水平升高,在矫正年龄及用药史等危险因素后,男性房颤患病率呈现 先高后低趋势,即“血脂悖论”现象[2-7]。 目前血脂水平与心房颤发生相关性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机制:①甲状腺激素因素:部分心房颤动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激素可激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从而导致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②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低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或低总胆固醇可通过炎症增强的机制增加房颤发生率[8-9];③血脂降低可引起心肌退行性变及心脏电生理活动异常进而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10]。虽然众多研究表明房颤患者血脂尤其是LDL 水平明显降低, 但结合现有证据对不合并其他心血管高危因素的房颤患者采取降脂治疗可能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

该研究表明老年房颤患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t=3.596,P<0.001),并且尿酸升高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1.002,P=0.024)。 国内研究表明血清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发生独立相关(OR=0.987,P<0.001)[11]。 此外血清尿酸高水平与房颤的发生成正相关,女性人群突出[11-14]。 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发生可能的机制:①尿酸可以导致钙超载和钠通道减少并加重细胞损伤,促进了左心房的电生理重构,导致房颤的发生;②尿酸使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并对心房肌纤维进行氧化修饰,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③可溶性尿酸通过激活尿酸盐转运体积累细胞内尿酸含量,从而缩短心房动作电位和不应期,这有助于房颤的折返回路形成;④尿酸通过尿酸转运蛋白进入心房细胞,缩短了心房心肌细胞诱发房颤的所需时间,从而增加了房颤的易感性[15-16]。尿酸水平的升高与心房颤动的发生有关, 但是否通过控制饮食或者降尿酸药物治疗等方式降低尿酸水平从而来降低房颤的发生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胆红素可作为内源性抗炎和抗氧化分子可通过3种途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内皮功能障碍。 有研究表明总胆红素升高为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OR=0.899,P=0.009)[17]。 该研究中单因素分析提示观察组TBIL、 UCB、CB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这与国内研究不完全一致, 这可能由于未进行疾病亚组分析及入选对象的不完全相同所致[18]。

该研究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血脂、 尿酸及胆红素水平均进行ROC 曲线分析。 因各项指标AUC 均>0.5,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老年心房颤动的发生,其中总胆固醇诊断价值最高。 该研究表明了血脂、尿酸及血清胆红素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之间的部分关联,对上述生化指标紊乱进行早期干预有可能预防或延缓房颤的发生,期待更多研究提供临床支持。

综上所述,老年心房颤动人群中血脂、尿酸、胆红素水平具有显著性改变, 均对心房颤动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尿酸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为独立保护因素。

猜你喜欢
心房房颤胆红素
老年房颤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花开在心房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