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湘川
摘要:数学语言是数学教学活动中传递教学知识的重要工具,是引导幼儿达成教学目标,理解、突破重难点的重要纽带,是数学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新手型教师往往更加关注教学结构、教学环节,对数学语言的主要特点缺乏重视,本文将数学语言使用策略进行分析,以便老师们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数学语言开展教学。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活动;数学语言;使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对于幼儿阶段的幼儿来说,数学是思维的内在应用,语言就是思维的外在体现。语言表达是一种用于表达思维的工具,与数学学习能力息息相关。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讨论数学综合素养才更有意义。为了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促进数学教学环境的整体优化,必须关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指向性语言明确教学目标
幼儿数学富有逻辑性、科学性、趣味性,因此要求教师的数学语言讲求简洁、精练、富有逻辑、体现童趣时又指向明确,这种指向性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部用语,包括数学概念性语言、操作性语言、接纳性语言、回应性语言、提问性语言以及评价性语言。教师的每句语言表达前都需要清楚该语言的指向意义,并预设幼儿反馈,尤其是接纳性与评价性数学语言在判断对错时,更应该小结出数学思考过程、数学知识点,在凸显趣味性时不忘数学语言严密的逻辑性与科学性。明确数学语言的指向性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对每一环节下教师的关键性语言进行预设,还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经验与对幼儿的了解预设幼儿的数学语言并对之预设辅助性数学语言。在应对教学实践中幼儿的反馈,教师需捕捉幼儿在数学认知、数学思维、数学能力、数学兴趣等方面存在的疑惑,再作出数学专业性回应。
二、依据幼儿教学内容,选定具体游戏策略
幼儿的数学学习活动必须以游戏化的教育为本质,引发幼儿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常常在游戏中学会知识,这是幼儿阶段的心理特点之一,幼儿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必须要结合每堂课需要掌握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展开趣味性教学,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同时也加强了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深度。由于现代幼儿接触到的知识层面比较丰富,因此幼儿教师不能采用单一的游戏活动,否则可能会引发幼儿的厌倦。为了能够让幼儿在合理的游戏活动引导之下不断地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幼儿教师煞费苦心创设了一系列合理的游戏情境,并且尽可能地将这些游戏情境设置成幼儿比较熟悉的内容。根据幼儿教学内容的需要,幼儿教师还会使用很多不同的教育手段,利用一些有趣的教具引发幼儿的积极性,有时幼儿教师还会用一些糖果或饼干作为数学学习的辅助教具,使得幼儿头脑中的数学概念印象更深刻。比如,幼儿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是为了能够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幼儿教师也可以按照教育目标中的难度,逐渐提升幼儿数学游戏的难度。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10以内数字的时候,利用多媒体首先播放10以内数字蹦蹦跳跳的场景,以及不同数字跟糖果之间的关系,让幼儿看到以糖果摆放体现出的数字特点,给每一组不同数量的糖果起名字:1、2、3、4……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让幼儿了解数字和实际数量之间的关系,逐渐掌握对应的数量。幼儿只有了解数字的概念,才能为以后的小学学习打下基础。
三、数学语言在幼儿园积木建构游戏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有待重视
数学语言是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数学图形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化专业语言,是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数学交流的工具。幼儿园阶段的数学语言是指幼儿园一日活动师幼互动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概念的表达。由于学前幼儿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前阶段的数学语言并非专业性术语,而是融入数学的具体形象、低形式化、低逻辑结构的自然语言。学前阶段的数学语言所使用的词汇,根据主要数学概念一般划分成以下几类:形状词、方位词、数量词、顺序词、比较词、时间词、趋向词。学前幼儿一般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学习。积木建构游戏是幼儿使用积木进行构造的一种结构化游戏。幼儿选用实心或空心的不同型号、不同形状的积木,运用铺平、延长、围合、间隔、架空、加宽、加高等建筑技能,搭建各种建筑物、交通工具、故事人物等,将物体的主要特征表现在积木建构游戏中。积木建构游戏中幼儿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获得大量数学经验、发现和理解数量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不断培养数学语言,掌握学前阶段数学领域的核心经验。积木是可以操作的实物,也是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积木建构游戏中,数学语言的丰富性以及合理使用,可以增强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有效提高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也更有利于积木建构游戏往更高层次水平发展。
四、回应性语言在重述中递进
回应性数学语言是在一问无应、一问一应、一问多应中推进幼儿数学认知、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语言发展的重要纽带。教师抛出的问题,幼儿没有反应,此时,教师需及时追问上带情景性、画面感的问题,帮助幼儿联想建构认知;对于幼儿的各抒己见,老师需对个体进行回应,最后面向全体梳理小结。此时,老师的回应性语言不能单纯地重述幼儿表达的意思,还要加工处理,提炼幼儿的语言或启迪幼儿重新思考,这样为还未发言的幼儿提供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讓回应始终围绕主题,避免无效重复后脱离主题的回应。在幼儿讨论完后,教师需要小结全体幼儿的发言,在转述幼儿观点的基础上提升总结出新的概括性数学语言,并引导幼儿重述。老师需通过递进式的引导幼儿思考,寻找答案。
结束语
老师需要不断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进一步在提问中引导幼儿主动表达,培养个人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数学综合素养。在此过程中,幼儿可能会出现逻辑和内容上的失误,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适当的鼓励,帮助幼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以及幼儿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杜贤元.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数学语言的使用策略[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1(12):14-16.
[2]陈思慧,陈湛,袁粤.加强数学语言在幼儿园积木建构游戏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2021(31):49-50.
[3][1]刘静静.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的教育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0.00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