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云
(苏州市职业大学 学术期刊中心,江苏 苏州 215104)
叙事学主要研究故事按照什么方式讲述。新闻叙事作品主要叙说新闻提供了什么样的故事,以及故事是如何发展的。用叙事学的方法研究女性自杀报道的意义在于:透过新闻文本的表层架构,可以窥见女性在受到压迫时,为什么会选择自杀这种如此激烈的反抗方式。
“叙述者是叙述本文分析中最中心的概念。叙述者的身份,这一身份在本文中的表现程度和方式,以及隐含的选择,赋予了本文以特征。”[1]在文学作品中,叙事者是真实作者创作出来的人物,可以有很多个;同时叙事者也不等同于“隐含的作者”,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布斯在1961年提出,作者在写作时会诞生出“第二自我”,即“隐含的作者”[2],“隐含的作者”是虚拟的,“它的形象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建立起来的,它是文本中作者的形象”[3]。它介于真实作者和叙事者之间,每部文学作品中都有一个“隐含的作者”。由于新闻作品中的叙事者必须真实存在,再加上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多数报道都是事后采访的成果,很少有记者会全程亲历新闻事件,记者会通过采访新闻事件的相关人物,尽量贴近事实真相,以期呈现出令受众信服的报道。新闻报道的叙事者应包括记者、当事人、知情人①这里的“当事人”指的是自杀未遂者。。
笔者首先将作为叙事者的记者按照介入报道的程度分成缺席的叙事者、隐蔽的叙事者和公开的叙事者。缺席的叙事者叙事是指在新闻作品中很难发现记者的身影,记者只将现场情况记录下来,语言色彩中性,立场态度中立,看不到任何的叙述中介,在女性自杀议题报道中很少被采用。隐蔽的叙事者叙事是指在新闻作品中记者虽然对“谁是叙事者”没有明说,但读者能明显感觉到有叙事者的介入,记者将叙事者的观点呈现出来,不作半点评判,让受众独立思考,但记者的态度已融入文字之中,如:
开口就是这么一句,30岁的民警景虎着实吃了一惊:“我当时真的很不理解,什么事情能把年纪轻轻的小姑娘逼到这种程度,说出这种话。”小夏说她在公司实习主要做的是文职工作,还兼着财务的活……[4]
这一段采取了隐蔽的叙事者叙事。民警讲述了救援现场的情况,记者将话语权交给了当事人“小夏”,让“小夏”自己将自杀的原因讲述出来,虽然记者并没有插入自己的观点和情绪,却让读者感受到“小夏”的绝望。这种做法既还原了事实真相,又保证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公开的叙事者叙事在新闻作品中常用于新闻现场的描写、新闻事件的背景概述以及新闻事件的评论。作为公开的叙事者,记者会在新闻报道中表明态度,发表意见,对事件进行评论,甚至是公开呼吁,如:
记者了解到,小女孩是家中的独生女,父亲在非洲刚果工作,母亲约50多岁,是小区的业主……花季少女为何会走上这样一条绝路?记者在这里提醒各位父母,16岁到17岁的孩子正处在叛逆期,家长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关怀,增加沟通,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5]
当记者成为公开的叙事者时,报道中经常会出现“据记者了解”“据记者调查”等话语。在这篇报道的前半部分记者已经对警察、小区保安,以及事发现场的围观群众等知情人士进行了采访,为了进一步了解事实真相,对自杀女孩的家庭背景也作了调查,提高了叙述内容的权威性。在这一段中,记者呼吁父母要处理好与子女的关系,以公开的叙事者身份发声,让读者更加信服,同时也拉近了叙事者与读者间的距离。
如果按照叙事者对故事的态度划分,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知情人都属于干预叙事者,在叙述故事时可以表达感受和看法。在女性自杀议题的报道中,作为叙事者的当事人即自杀未遂者,通过叙述亲身经历来提供事实,在叙述的同时也会发泄委屈、愤怒、绝望等情绪,如:
“为了这件事情,我真的肠子都悔青了……”贾丽跟记者哭诉着自己的不幸遭遇。[6]
在这一段中,当事人向记者倾诉自己懊恼的心境,并道出自杀原因。由当事人直接叙述自杀的心路历程和情感波折,不仅能让新闻报道更加真实丰满,而且能拉近读者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新闻事件。
记者要想进一步了解自杀者的自杀原因及其背后的故事,就必须采访相关知情人士,包括自杀者的亲友、围观群众、警察和医生等。作为叙事者的知情人,不仅能丰富新闻事件的细节,从侧面补充和完善事实真相,而且也会发表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如:
警方表示:事发当天下午4点左右,肯德基餐厅员工在二楼打扫卫生时,发现二楼东南角上一女子靠在座位上表现异常,嘴角边有白沫……[7]
在这一段中,这位自杀者已经死亡,并且围观群众也无人知道其真实身份,记者只能通过采访警察来了解真相,警方作为叙事者讲述了死者的一些基本情况。作为较权威的信息源,在女性自杀议题的报道中,警方作为叙事者来讲述事实真相,具有一定的公信力。
“结构”是各事物、事物内部之间的联系和配合,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结构”。“结构是意义的存在方式,其特征是两个义素之间的接合关系的显示。”[8]在新闻报道的叙事中,“结构”非常重要,新闻叙事结构相当于一个文本框架,由人物、情节和环境等多个要素组成,结构使新闻报道在一定的框架内行动,在节制的同时也能保证其稳定。
关于新闻叙事作品的结构划分,格雷马斯在《结构语义学》中将话语结构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乔姆斯基认为深层结构“决定句子的语义解释”,表层结构“决定句子的语音解释”。[9]故事的表层结构“由时序原则和因果原则所支配”,深层结构则“是以各成分之间的静态的逻辑关系为基础”。[10]虽然在女性自杀议题中每篇报道文章的文本各不相同,但由于是围绕女性自杀话题来叙述,所以,它们的文本叙事结构必定有相同的规律。据此,笔者分别从表层叙事结构和深层叙事结构两方面来分析新闻叙事作品。
在女性自杀议题的叙事作品中,表层结构是叙事者将自己对事件的态度和观点注入到文本和组织架构之中,“通讯的基本结构有两种:按照时间顺序、事物发展过程来安排层次,叫纵式结构;按照逻辑顺序、事物发展性质来安排层次,叫横式结构”[11]。在对新浪网150篇报道样本进行分析,同时参考了文章和通讯写作的基本结构之后,笔者将新闻叙事作品的表层结构分为纵式结构、横式结构以及二者交错结合的纵横式结构三大类予以研究,并对其作结构上的统计,详见表1:
表1 女性自杀议题报道中叙事结构的分类
从表1可知,在女性自杀议题报道中运用较多的是横式结构,其次是纵横式结构,最少的是纵式结构。原因是在自杀事件的报道中,事件的真相往往需要记者去深度挖掘,在此过程中,需要记者通过不同叙事人之口来拼凑事实真相,围绕主题从多个侧面展开调查。
1.纵式结构
纵式结构的“时间因素在叙事文本中是无处不在的”[12],其特点是以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关系来展开叙述。在女性自杀议题的报道中,纵式结构通常以时间为主线,对客观事件按照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依次展开,中间的情节内容也具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可能其中会出现不按照正常时间叙述的情况,但总体来说一定是按照时间和因果原则来叙述整个新闻文本的,这种叙事结构在女性自杀议题报道中使用较少,如:
①7月17日23时30分许,莱西公安局巡逻民警在巡逻至城区威海路时,突然从路边跑出一名青年男子……
②该青年男子急称:其对象现在家中放煤气自杀,自己打不开门进不了家。
③民警迅速观察了周围情况……
④民警见室内情况非常紧急,便从楼后沿着下水管道爬到二楼该女子家客厅窗户处……
⑤民警见此情形便和该女子对象商量,由其对象设法稳住该女子……
⑥民警立即将其救出送往医院抢救。[13]
这一段叙事顺序是非常典型的纵式结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民警救下自杀女子的过程,为了更清楚地分析其叙事结构,笔者按照文章叙述的顺序对每个事件过程进行编号。①②③叙述了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一男子为救出开煤气自杀的女友,求助于巡逻民警;④⑤是事件发展的高潮部分—民警在勘查之后发现事态紧急,在其男友稳住自杀女子的同时,民警从窗户进入救援;⑥是事件的结尾—民警顺利救出自杀女子,并将其送往医院抢救。这段将民警救援自杀女子的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得十分简洁清楚,事件与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很明了,但是报道中缺乏对人物的细致叙述,人物形象显得特别单薄,这种叙事结构对故事中人物的经历和内心都不会有太过深入的描写。
2.横式结构
横式结构是指以时间为线索,着重描写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情况,常围绕同一事件的不同侧面展开叙述,它们可以在内容上毫无关联,也可以在时间上互相交错,不必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来叙述。在女性自杀议题的报道中,记者常常采用横式结构,围绕一起自杀事件,多方采访相关知情人士,将不同人物的观点和态度呈现出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判断事实真相,在女性自杀议题的报道中横式结构使用得最多,如:
①……4月24号,郑州富士康航空港区工厂的豫康宿舍楼一名年仅24岁男性员工跳楼身亡,仅仅3天之后的4月27号下午六点半左右,一名23岁的女性员工从富鑫公寓6楼跳下。
②郑州富士康4天内2人跳楼……
③据了解,死亡男员工的家属曾经一度在富士康航空港区工厂门口……
④刘坤:我们做的都是一些国际上最时尚的产品……
⑤富士康科技集团工会联合会的新浪实名微博表示……
⑥富士康集团表示……
⑦不过一个由北京大学等高校组成的第三方课题组调研发现……
⑧曾先生:4点半的时候早上起来上个厕所……
⑨记者从当地媒体同行的口中得知……
⑩张春蔚:公司雇佣一个人的时候,不是只雇佣这个人的两只手……
⑪跳楼因公司推行“静音模式”?
⑫据媒体报道……
⑬据了解,富士康员工正常工作时间为每天早上七点半到下午四点半……
⑭员工:这是一种试图把人当成机器的模式……
⑮记者从一位在富士康郑州工厂员工口中得知……[14]
这篇报道围绕“富士康4天内连跳2人”的事件进行了详细的采访报道,通过详细采访相关单位和人物,将这一事件完整地呈现在受众面前,记者只呈现调查采访的内容,并未作任何主观评价。为方便研究,笔者也对这篇报道的每个事件顺序进行了编号。这篇报道以两个小标题②、 为界分为三个部分:①为导语,概括了本文的主题为,③④⑤⑥⑦⑧⑨⑩为第一个小标题“郑州富士康4天内2人跳楼”下的内容,叙述了“富士康跳楼事件”发生之后的各方反应,记者采访了富士康的新闻发言人刘坤、富士康集团和跳楼者的同事,同时也采访了财经评论员张春蔚和媒体同行;⑫⑬⑭⑮是“跳楼因公司推行‘静音模式’?”小标题下的内容,这几段内容主要把笔墨放在寻找自杀者跳楼的原因上,记者采访富士康员工对“静音模式”的看法,以及一些媒体对富士康推行“静音模式”的相关报道和评论。横式结构通常会采用小标题来归纳事件,通过叙述多个人物,由点及面,读者能更好地把握主题。这篇报道围绕主题不仅采访了事件相关人物,还插入了权威性的内容,提升了报道的细节性和真实性,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了解事件,从而更准确地作出判断。
3.纵横式结构
纵横式结构将以上两种结构交错起来使用,取双方优点,既以时间和因果原则来展开叙事,又能引入事件的不同侧面,对不同人物展开叙述。在女性自杀议题的报道中,这种结构常常运用于跟踪报道重大事件,需要采访多个相关人物,将这两种结构结合使用,既能保证文章报道的连贯性,又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①虽然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拿着30万元的年薪……打算选择在青岛结束自己的生命……
②码头经理跑到机场报警
③今年4月底的一天……
④当天上午8时许,一名女子来到小青岛旅游码头包船出海……
⑤“陪聊”三小时解心结
⑥“当时我给司机打电话……”机场公安分局民警毕成介绍……
⑦毕成介绍……
⑧两地警方联手护送回家
⑨原来……前段时间体检时她又查出患了乳腺癌……
⑩随后,民警便帮她订了机票……[15]
这篇报道讲述了一位身患乳腺癌的女博士三次轻生都被拦截的故事。文章中②⑤⑧三个小标题下的内容分别是码头经理、出租车司机和机场公安民警的三次救援过程,虽然每个小标题下的内容都涉及多个人物的声音,包括码头的工作人员和经理、出租车司机、警方以及自杀当事人,但总的来说仍然遵循了时间和因果原则,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纵横式结构的新闻叙事以时间为经线,以各事件或人物之间的关系为纬线,编织出一张完整的线索网。
纵横式结构集合了前两种结构的优点,所以在主题的烘托、细节的丰富以及人物的塑造等方面更具明显优势,更适用于事件和人物关系复杂的深度报道。在女性自杀议题的报道中,叙事主题均围绕女性自杀事件展开,而自杀原因的调查占据多数。结构是一种文本的形式,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叙事的主题和内容决定了叙事的结构。纵式结构按照时间的顺序和因果的逻辑关系,能明了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而横式结构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叙述事件,呈现多元的态度和观点;纵横式结构集二者之优点,按照时间和因果的原则,从多个角度呈现完整事件。这三种叙述结构在女性自杀议题报道中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完整生动地呈现新闻事实,还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女性自杀议题报道的表层结构由其深层结构转换而来,而深层结构又支配着表层结构,“叙事作品从其高低不一的起伏中获得‘活力’或能量。每个单位都在其表层和深层被看出来,叙事作品也就是这样‘前进’的”[16]。而与女性自杀真正相关的社会和文化因素都隐含在报道的深层叙事结构中。女性自杀现象绝不是个例,它是社会事件,并且在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发生。透过新闻文本表层,可以考察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和社会原因。
在古代,女人都愿意早生、多生孩子,因为这和她在夫家的地位息息相关:“在生育之前,她的地位往往比较低下,有时简直像个女佣;生了孩子特别是生了儿子之后,就大不相同了,因为她为家庭的传宗接代作出了重大贡献。”[17]中国古代的女性从小生活在父权的威严之下,长大嫁为人妇便要遵循三从四德,她们常常被看作是男性的附属品,是脆弱的、极易受到诱惑的。这一点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更甚:“从《莺莺传》《李娃传》到《霍小玉传》,尽管其中有始乱终弃、终成眷属等不同结局,但青年男女一见钟情,男为‘色’倾倒、女为‘才’仰慕却是始终不变的。”[18]在书中,女性总是因为美貌而受到男性的关注,却很少有描写女性才华或男性美貌的文学作品,古代的女性可以说是位卑言轻。尽管现代中国的女性地位已有了很大提升,但女性和男性依然无法做到完全平等。
在任何一个社会,女性的生存都是不易的,“她们总是被迫联合在一起,以建立一个相反的世界,但她始终在男性世界的框架内去建立。由此产生了她们处境的矛盾性:她们在同一时间里既属于男性世界,又属于向其挑战的领域;她们被关在这个世界,又被另一个世界包围着,所以她们在任何地方都不得以安生”[19]。如在传统观念中,家务总是分配给妻子,而丈夫负责挣钱养家,“在中国农村,妇女总劳动时间—包括生产劳动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超过男性总劳动时间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城市严重”[20]。但是,城市中的女性往往要承受双重的压力,城市中的双职工家庭已是主流,据腾讯新闻客户端50万用户投票得出的“2015中国家庭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城市中60%以上的家庭是夫妻一起养家的。[21]女性在社会地位上升的同时,社会对其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她”不仅要成为一个贤妻良母,而且还得要是工作中的女强人。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女性在社会上的角色是多元化的,在这些角色中,家庭和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恰好又是矛盾的,在家庭、工作和社会的多重压力下,女性常常处于一种矛盾的处境中。当女性与社会的关系变得紧张时,她便会进行反抗,自杀就是其中一种比较激烈的反抗形式。
女性自杀不单单是个体事件,也不仅与媒体、记者或公众有关,其本质上是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对于女性的认知影响了女性自杀事件新闻报道的立场和导向。媒体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常会被现有的观念或规则所禁锢,在女性自杀事件的报道中,媒体常会围绕着自杀原因进行长篇累牍的报道,以吸引受众眼球,很少以女性的自杀干预为主题,也很少反思。女性自杀一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媒体应该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呼吁政府、社会和公众,应更加关注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