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劳动教育的现状及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2022-01-05 16:52张会艳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

张会艳

摘要:建国初期,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简单生产劳动;改革开放初期,劳动知识与技术被纳入劳动教育范畴;21世纪初期,劳动与技术教育被纳入综合实践活动中;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更加注重综合全面育人。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我们必须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并相继出台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明确劳动教育的意义的前提下,寻求学科融合,深挖劳动内容,拓展课外活动,提升劳动技能,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内化劳动意识等策略的实施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劳动教育全面育人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 学科融合 健全评价体系 全面育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背景分析:放眼当今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应试教育仍未从素质教育中完全剥离,劳动教育处于严重边缘化地位,面目全非,甚至出现了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认为的现代劳动教育已经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异化现象,变成了诸如:以手工艺为代表的技艺学习、以擦黑板或扫地一周为代表的惩罚方式、以偶尔的到田间或工厂车间或者劳动技校走马观花为代表的休闲娱乐。《意见》和《纲要》的提出,对抓好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就显得尤为紧迫和责任重大。

一、抓好新时代劳动教育,首先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明确劳动意义和需求,细化顶层设计,加强新时期劳动教育师资培养。

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1]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因此,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从而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须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方面齐头并进。加强劳动教育,关系到亿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关系到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关系到家庭和谐和个人幸福。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切实抓好劳动教育,培养具有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的时代新人,使其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而教人者要先受教,新时代劳动教育正面临着无师资的普遍现象,课程实施得不到应有的资源支撑,既是“无米下炊”,更是“无人下厨”。细化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细化劳动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式、评价等,加强对地方和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具体指导和专业支持,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对劳动教育师资培养进行调研和规划,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是当前新时期劳动教育的首要任务。

二、抓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其次需要春风化雨,催发小学生劳动意识的种子。

作为小学生,他们通过入校前在家父母的教育以及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渗透,劳动意识的种子早已厚植于心,但随着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以至于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对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主要内容可以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加强引导,努力让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端正劳动态度;二是深化教育,让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三是大力提倡,让学生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使得“劳动”教育再一次重新回到教育目标之中。相信按照此要求,小学生的“劳动种子”一旦发芽、扎根,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劳动的春风化雨下,它就会自然、茁壮地生长起来。

三、抓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再次需要寻求学科资源融合,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课程管理。

劳动创造生活,劳动创造美好。《意见》和《纲要》中要求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同时分学段提出教育内容要点。將劳动教育分为了生产劳动教育和非生产劳动教育,又将非生产劳动教育分为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前者注重在学生个人生活自理中强化劳动自立意识,体验持家之道,这也是学生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后者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注重利用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特别是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三类劳动教育内容不同,都很重要,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能偏废。由于劳动教育不等于一般性的活动、实践等,其要义在于通过劳动培育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人格,因此,我们首先应该重视社会劳动形态的变化,走向综合实践路径,重视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课程知识有机结合,构建起整合性的劳动教育综合实践课程体系。而作为小学阶段的学校层面,劳动教育更偏重于非生产劳动,可适当结合少量生产劳动,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时代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最佳载体。[2] 而且,综合实践课必定有学科背景,如果没有全课程融入的学科支撑,那是低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只有多种学科知识实践支撑,才能称为综合实践活动课。面对小学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是在项目选择上要学会“精、减、加、实、虚、替”,结合五个特性进行精细筛选,淘汰不符合的,增加适合学生操作的,区分哪些必须实做、哪些可以“虚”体验,哪些可以替换,形成规范的课程体系,创设特色课程品牌;二是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参与与获得、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做到实用,可复制,可推广。[3]其次,鉴于现代劳动教育处于严重的边缘化地位,甚至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异化现象,所以,要想全面贯彻实施新时代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必须在统一领导下,着力推动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中,从课程建设、资源配备、经费投入保障、实践场所保障、人力保障、安全保障、管理考核等方面,构建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实施机制,加强制度保障;落实课程管理,把劳动教育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四、抓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拓展课外活动,提升劳动技能,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劳育”是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的基础,是“各种教育的统领,能够把其他一切教育内容连接在实践之中” ------姜大源《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空建构》。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内容不仅包括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品德的培养,还包括劳动认知、劳动价值观、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纲要》中提到:实施途径多样化,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类劳动教育。对社会各方面如何加强劳动教育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如果说自我劳动是小学生劳动意识的种子,那么家务劳动就是小学生“劳动种子”的“助长剂”,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孕育场所,而社会劳动则是小学生立足社会、人生幸福的沃土良田。因此,要遵循劳动教育的育人规律,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加强新时期的劳动教育,就需要家庭发挥基础作用,注重日常养成;需要学校发挥主导作用,注重系统培育;需要全社会参与,各方面发挥协同作用,使劳动教育由校园学习空间和虚拟(网络学习空间)向真实(家庭、社会)学习空间有机融合,使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的全过程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全方位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全方位支持、全社会参与体系,支持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干起来。

综上所述,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师资培训;融合学科资源,创设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品牌;加强制度保障,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课程管理,构建劳动教育长效机制;以学校为主导,家庭、社会各方面发挥协同作用,五育并举。构建全方位支持保障、全课程融入、全社会参与、全流程评价的与教育质量评价协同,与提升核心素养同步,与深化素质教育衔接,与教育综合改革配套的新时代一体化全覆盖劳动教育生态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长陈宝生《人民日报》撰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

[2]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沈旎做《核心素养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实质与内涵》专题报告。

[3]曹志祥:新时期劳动教育在实践基地的价值

[4]边玉芳《实践活动与综合素质评价》报告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