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丹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习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适应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与理论性知识是可以相互割裂的。物理在高中阶段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积极围绕国家课程标准展开教学,从而严格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鉴于此,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对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路径展开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在:“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指出了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物理核心素养中包含了物理观念与运用、科学思维与创新、实验探究与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四大部分环环相扣,相互依存,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经之道。因此,高中物理教师需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把握物理课程教育价值的基础上设计新的教学方案,從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链接生活元素
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生活元素来建立一个开放型课堂,鼓励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思考物理知识,逐渐完成科学意识向生活意识的双向传递,由此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与运用素养。
以高中物理必修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影片《赛车事故》,观看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赛车易发事故在什么地方”,学生很快直观生动的影片中发现“赛车易发事故经常在水平弯道的凸形路面”。紧接着,教师继续引入圆周运动的生活实例,之后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析出实例中的受力情况,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迅速点燃了学习热情,于是将会纷纷参与到“受力分析”中。在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主时间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汽车在水平地面上转弯时的受力情况,并引出“生活中的向心力”,使学生深层理解物理概念。在整节课教学中,教师始终贯穿生活情境,促使学生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形成了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1]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问题驱动探究
《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经常会采用“灌输式”教学加快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反而造成了反作用。因此,物理教师需要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势,借助有效的问题驱动学生参与到思考分析中,开放性的问题分析将会逐渐推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与创新素养奠定基础。
以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二运动定律》为例,在本节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力、质量、加速度、惯性等概念,本节知识是这些概念的延伸,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的知识基础上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创新探究。比如,教师利用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金的情景提出问题:“决赛时刘翔将身上戴的手表、项链等物品摘了下来,并穿上最轻的跑鞋,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什么?”由此引发学生对“物体质量与运动状态”的探究分析;紧接着,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不断借助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创新,不仅从宏观上把握了教学进度,而且在微观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程,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素养。
三、自古实践出真知——构建小组实验
高中生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物理教师在组织实验活动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异质分组,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有所作为,有所收获,从而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与交流素养。
以高中物理必修一《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为例,教师在小组开始实验前借助教具与投屏设备向学生详细介绍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明确本次实验的探究核心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之后,教师将时间完全交予学生,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分工展开探究过程,由此促使学生在亲历实验中逐渐体会到实验探究与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四、一腔热血勤珍重——架构社会发展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围绕教材内容拓展一些物理成果应用,使学生能够在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共存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以高中物理必修三《初识光量子与量子世界》为例,教师在本课教学中可以延伸物理促进社会发展的实例,使学生通过对场的认识和量子理论的学习深刻体会到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由此点亮学生内心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2]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向的教学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将课堂作为学生综合发展的载体,引导学生不断挖掘内在潜能,从而打造物理高效课堂,让高中物理教学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田锋. 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策略分析[J]. 试题与研究,2021,(35):1-2.
[2]郑小德.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优化与实效策略研究[J]. 新课程,2021,(4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