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践教师职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以河北省某转型高校为例

2022-01-05 04:33郝理想
关键词:教师职业均值高校教师

吴 芳,郝理想,姜 鑫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a.学报编辑部,b.职业教育研究院,c.教师发展中心,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6月河北省颁布 《河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转型高校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和顶岗锻炼[1]。经过5年发展,转型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应用研究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研究发现,转型高校教师实践锻炼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实践过程不够深入、实践效果流于形式[2]。影响教师企业实践效果的因素很多,多数研究者从宏观政策制定、中观政策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3-4]。而从微观角度,即教师企业实践主体——教师角度进行研究的很少。本文在对河北省某转型高校教师调查分析基础上,将企业实践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企业实践效果相关联,分析企业实践教师与企业实践效能之间的关系。转型高校教师实践锻炼指转型高校教师以跟岗实践、挂职锻炼、顶岗支教、社会调研、产学研合作等方式进行,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教学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及项目研究能力为目的的活动。文中转型高校教师实践锻炼统称为“教师企业实践”,参加实践锻炼的教师统称为“企业实践教师”。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企业实践教师的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是个体将自己定义为某种职业群体的成员并将该职业群体的典型特征赋予自身的心理表现,是自身对职业工作的认可、承认和接受的状态,它是心理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演化成熟的概念系统[5]。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6],学校与企业的跨界合作是职业院校协同育人的结构形式,企业实践教师的职业认同也需要从跨界的视角思考,企业实践教师需要持续地在“学校—企业”场域中建构多重身份[7]89。借鉴职业认同的定义,基于企业实践教师的“跨界性”,企业实践教师的职业认同指的是企业实践教师在与职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自己职业身份或角色的认知、体验及行为倾向的综合体。在对河北某转型高校教师是否参与企业实践的调研发现:企业实践教师必须到企业脱产实践6个月;实践锻炼的单位须为教师设置固定的岗位,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固定的工作场所、明确的管理考核办法、明确的管理人员;工作期间通过钉钉打卡、二级学院随机走访等方式,保证企业实践教师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履行职责。该校企业实践教师同时身处 “学校场域”与“企业场域”,这两个空间场域在制度安排和文化差异的异质性使得企业实践教师具有跨界性,即企业实践教师除了具有教师身份之外,又具有了实践企业员工的身份。因此,本研究将应用型高校企业实践教师职业认同划分为两个维度:应用型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简称“教师职业认同”)和实践单位员工职业认同(简称“员工职业认同”)。

(二)企业实践效能

企业实践效能概念源自教师效能理论,是指转型高校教师通过企业实践在实践教学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目标达成度,是对企业实践有效促进教师实践转化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的综合评价[8]。从能力构成角度出发评价企业实践效能,如陈蕾静基于职业分析法和工作分析法,将教师企业实践效能细化为教师企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两个领域,并建构了包含6个因子的教师企业实践能力模型[9]30。从评价主体出发进行研究,如刘治刚从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三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企业实践效能评价指标体系[10]62。从效能的层级出发进行评估,如郝一双在参考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参与态度、学习结果、行为改变、结果贡献这4个层级和10个指标的教师进企业实践效果评估模型[11]258。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效能理论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将转型高校教师企业实践效能划分为“实践教学效能”和“应用研究提升效能”。实践教学效能是指教师通过参加企业实践,所具备的前沿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本研究采取教师自评的方式。应用研究提升效能是指教师通过参加企业实践,所发表的应用类科研成果,具体包括应用型论文、应用型著作以及横向课题。将转型高校教师企业实践效能作为因变量,探索企业实践教师的职业认同对其的影响。

在职业教育学领域,李天航提出,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中的身份属性会影响他们对企业实践的认同,进而影响企业实践效能的发挥[7]90。涂三广通过调研发现,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面临身份认同困境,具体表现为“我是谁”“你是谁”,而且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教师企业实践效能[12]。郝天聪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江浙沪6所高职院校的21位专业教师进行访谈,认为教师存在企业身份融入困难、校企角色冲突明显等问题,以致教师企业实践政策落实效果不佳[13]。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教师职业认同得分越高,企业实践效能得分就越高。

假设2:员工职业认同得分越高,企业实践效能得分就越高。

假设3:与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相比,员工职业身份认同对企业实践效能所起的作用更大。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借鉴陈蕾静、刘治刚、郝一双、魏淑华、李红丹等人编制的量表[9]33[10]66[11]260-261[14-15],制定了《转型高校企业实践教师职业认同与企业实践效能调查问卷》。问卷主要由企业实践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职业认同情况、员工职业认同情况、企业实践效能4部分组成。基本情况包括教师的教龄、职称、工资收入、参与课题等方面。

职业认同包括2个一级指标:教师职业认同(T)和员工职业认同(S),分别包括职业认知(TA、SA)、职业情感(TB、SB)、职业行为(TC、SC)、社会支持(TD、SD)4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中的职业认知包括职业价值观(TA1、SA1)、角色认知(TA2、SA2)、自我认知(TA3、SA3)3个三级指标;职业情感包括忠诚感(TB1、SB1)、幸福感(TB2、SB2)、归属感(TB3、SB3)3个三级指标;职业行为包括责任行为(TC1、SC1)、额外行为(TC2、SC2)2个三级指标;社会支持包括外部支持(TD1、SD1)、人际支持(TD2、SD2)2个三级指标。

企业实践效能包括“实践教学转化效能”(P)和“应用研究提升效能”(R)2个一级指标,实践教学转化效能包括7个二级指标:掌握理论知识(P1)、了解行业发展新趋势(P2)、熟悉企业工作流程(P3)、运用新方法分析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P4)、将实践所学应用于教学过程(P5)、对个人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P6)、提升实践教学技能(P7);应用研究提升效能包括2个二级指标:近3年应用研究课题参与度(R1)与近3年发表的应用型论文与著作(R2)。

教师职业认同情况、员工职业认同情况、实践教学转化效能问卷分别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制,将数值1~5依次对问题的答项进行赋值,1代表“非常符合”,2代表“符合”,3代表“一般”,4代表“不符合”,5代表“非常不符合”。应用研究提升效能也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制,按照1~5的顺序对参与项目的个数进行赋值,1:0项、2:1~3项、3:4~5项、4:6~7项、5:8~9项。

(二)问卷实施

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通过微信和QQ对河北省某转型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河北省某转型高校企业实践教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首先,将企业实践教师分为男女2个类别。其次,每个类别按照年龄细分为4种,每种随机抽取50%参加过企业实践的教师,以保证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92.31%,其中有效问卷110份,有效率84.62%。被调查对象均参加过学校组织的脱产实践锻炼,从性别来看,男性40人,女性70人;年龄分布,30岁以内2人,占比1.82%,31~40岁的52人,占比47.27%,41~50岁的50人,占比45.45%,51岁以上的6人,占比5.45%;职称现状,未评职称1人,占比0.91%,初级职称1人,占比0.91%,中级职称56人,占比50.91%,高级职称52人,占比47.27%;学历结构,本科26人,占比23.64%,硕士48人,占比43.64%,博士36人,占比32.73%。调查对象基本符合该校参加实践锻炼教师的整体分布情况,没有极端偏差,符合调查要求。

(三)信效度检验

信度检验。研究对回收问卷进行了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 α值为0.712,符合测量量表信度要求。

效度检验。量表初步建构后,邀请5名转型高校正高职称教师、2 名职教专家、2 名转型高校师资管理负责人对量表进行专家效度评估,修编表述不清、删除不适切题项后形成量表初稿;后选择30名企业实践教师进行小范围预试,确保量表具备可靠的信效度后编制正式问卷。

(四)问卷分析

通过SPSS18.0进行企业实践教师职业认同与企业实践效能的描述统计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

四、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一)企业实践教师的职业认同整体情况

教师职业认同均值与员工职业认同均值见表1、表2。

表1 教师职业认同均值(M)

表2 员工职业认同均值(M)

教师职业认同的均值为4.30(因子T1~T28的均值),其中职业认知的均值为4.35(因子T1~T10的均值);职业情感的均值为4.34(因子T11~T15的均值);职业行为的均值为4.61(因子T16~T21的均值);社会支持的均值为3.88(因子T22~T28的均值)。员工职业认同的均值为4.28(因子S1~S28的均值),其中职业认知的均值为4.29(因子S1~S10的均值);职业情感的均值为4.34(因子S11~S15的均值);职业行为的均值为4.26(因子S16~S21的均值);社会支持的均值为4.08(因子S22~S28的均值)。

教师职业认同均值和员工职业认同均值都高于临界值3,表明我国转型高校企业实践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较高。在教师职业认同的四个一级指标中,职业行为认同均值(4.61)最高,社会支持均值(3.88)最低。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28个因子上,超过4.6的因子有8项,主要集中在教师的责任行为和额外行为;而低于4.0的因子有6项,主要表现在企业实践教师对学校的工资福利、办公条件、人际资源、社会地位等方面认同度低。在员工职业认同的四个一级指标中,同样也是职业行为认同均值最高,为4.52,而社会支持均值最低,为4.08。在28个因子上,超过4.6的因子有2项,主要集中在员工的责任行为和额外行为;而低于4.0的因子有3项,主要表现在企业实践教师对企业的工资福利、社会地位等方面认同度低。

(二)企业实践效能的整体情况

企业实践效能均值见表3。

表3 企业实践效能均值

实践教学效能均值为4.39(二级指标P1~P7的均值),高于临界值3,表明应用型高校教师普遍认为通过教师企业实践,不但掌握了新知识、新技能,而且能将这些转化为实践教学效能。但是应用研究效能均值为1.52(二级指标R1、R2的均值),低于临界值,表明通过教师企业实践活动,教师的应用研究水平提高有限。其中横向课题参与度最低,R1均值仅达到1.25。企业实践教师应用研究转化能力离散程度较高,在横向课题方面,有的教师参与或主持4项课题,有的教师为0项;在应用型论文和著作方面,有的教师发表5篇应用型研究论文,有的教师却1项都没有。

(三)职业认同与企业实践效能的回归性分析

1.相关变量

因变量为企业实践效能得分。具体计算方法见问卷设计中企业实践效能体系描述。变量为定距变量。

自变量包含两类:一类是个体层面的控制变量,另一类是以企业实践教师职业认同指标体系为核心的两大职业认同变量。

个体层面的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教龄、授课学时、职称、学历、教师来源、月收入8个变量,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分布已在前文提及,见“问卷实施”,其他4个变量的具体分布见表4。

表4 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N=110)

2.统计模型

由于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连续变量,因此,使用最小二乘估计(OLS)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即:

y=b0+b1x1+b2x2+ε

其中,因变量y表示企业实践效能,b0表示截距,b1表示x1的斜率,b2表示x2的斜率,x1表示教师职业认同的得分,x2表示员工职业认同的得分,ε表示不可观测的随机误差。

3.数据分析结果

(1)相关检验结果。企业实践教师职业认同与企业实践效能检验结果见表5。

表5 企业实践教师职业认同与企业实践效能检验结果

多重共线性。当自变量之间存在某种线性关系或高度相关的时候,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方差膨胀因子VIF有效地度量了由某个自变量导致的多重共线性程度。如果自变量中最大方差膨胀因子VIF大于10,平均方差膨胀因子VIF大于1,就存在近似共线性问题。通过表5可以看出,控制变量、教师职业认同与员工职业认同的VIF分别为0.51、0.53、0.59,均小于1。

R2越接近1,方程中的变量对y的解释能力越强。从表5可以看出,教师职业认同的R2为0.428,员工职业认同的R2是0.512,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也就是说教师职业认同与员工职业认同分别解释了教师企业实践效果42.8%、51.2%的变化。

通过F检验来分析回归方程是否真正反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F越大,x和y的线性关系就越显著,回归方程的F检验见表6。

表6 回归方程的F检验

从表6可以看出,回归平方和是14.368,残差平方和是12.451,总平方和是26.819,F值是10.963,在0.000显著性水平上,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也就是说,教师职业认同与员工职业认同对教师企业实践效果有显著影响,假设1和假设2得到证实。

(2)回归分析。企业实践教师职业认同与企业实践效能的多元回归系数见表7。

表7 企业实践教师职业认同与企业实践效能的多元回归系数

从表7自变量的回归系数来看,在控制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员工职业认同对企业实践效能有显著影响(P<0.01),员工职业认同的实际得分会直接影响企业实践效能;但是在控制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教师职业认同对企业实践效能没有显著影响(P>0.1),说明教师职业认同的实际得分不会直接影响企业实践效能。全模型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员工职业认同对企业实践效能的影响仍然显著(P<0.01),但教师职业认同对企业实践效能影响并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度(P>0.1)。可见员工职业认同与企业实践效能有显著正相关。所以,假设1得到怀疑,教师职业认同对企业实践效果之影响不稳定;接受假设2,员工职业认同对企业实践效果的影响很显著。在剔除教师职业认同变量后,最终保留在方程中的变量是员工职业认同经过标准化的回归参数,常数项=1.289(见表5),教师企业实践效能在员工职业认同上的非标准化回归系数是0.724(见表7),y=1.289+0.724x2。在控制了各类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员工职业认同每增加1分,教师企业实践效果将提高0.724分,假设3得到证实。说明了企业实践教师因具有跨界身份,在实践场域中员工职业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职业认同是对现阶段转型高校企业实践教师心理状态的表征,它形象又深刻地反映了企业实践教师这一群体在“学校—实践”场域亲身经历的心理过程。经过5年发展,河北省某转型高校教师企业实践已经实现了量的突破,目前正在向质的方向发展,如何提高企业实践效能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本研究证实:河北省某转型高校企业实践教师的教师职业认同、员工职业认同、企业实践效能总体水平较高;但是教师职业认同与员工职业认同的社会支持度普遍偏低,尤其是企业实践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与实践教学转化效能相比,应用研究效能较低;职业认同对转型高校教师企业实践效果有显著影响,其中员工职业认同得分越高,教师企业实践效能越好;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企业实践效能影响不稳定。因此,可通过提高员工职业认同的社会支持水平、提升企业实践教师的应用研究转化能力来提高教师的企业实践效能。

(二)建议

1.关注企业实践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工资福利,提升员工职业认同水平

已有研究表明,企业实践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可雇佣能力存在着密切关系[16]。我国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直接导致企业对企业实践教师认同度低,因此要想提高企业实践教师的社会地位,就必须提高他们的可雇佣能力。弗雷德·卢珊斯认为积极心理资本是促进个体成长和提高职场绩效的心理资源[17]。唤醒转型高校企业实践教师的积极心理资本,有助于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角色进行积极认知与合理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升职业认同感,使他们从消极的妥协者和矛盾的徘徊者成长为积极的行动者。通过访谈得知,绝大部分教师去企业实践是为了评职称,与外在动机相比,教师的内在动机更重要。因此,要重视企业实践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培育他们“乐观”“希望”“坚韧”的心理品质[18]。

学校关于企业实践的导向政策是教师参与实践的基本保障,在人员派出、工作安排、待遇导向都会起到直接影响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从该校下发的文件可以看出,目前该校企业实践教师的工资福利按照同级教辅岗位津贴标准执行,为保证教师积极参加脱产实践,同时将教师企业实践经历作为评定高级职称的必备条件。但是在与企业实践教师座谈过程中得知,有些教师认为企业实践期间没有课时工作量,所以等于变相地降低了工资;有些教师认为去企业实践,需要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工作环境,付出的努力更大,学校应该提高津贴待遇;一些教师提到:“去企业实践不用上课,还能正常拿工资,那就去企业走走形式。”针对上述情况,学校可设立企业实践专项经费,通过考核评价教师企业实践的效果,将表现优秀和良好的教师评定为“双师教师”,并给予“双师补助”,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可采取扣除津贴补助等相应的措施。

2.探索“教师+教师共同体+学校”模式,促进教师实践成果转化

在谈及实践成果转化困难的问题,一些教师表示这可能与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陈旧、实践操作困难、岗位和专业的匹配度低有关;有教师认为,实践过程中难以把握企业员工和教师之间的角色转换。目前学校管理部门已经注意实践岗位和专业的匹配度的关系。例如,2021年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为了拓宽教师实践锻炼渠道,积极为教师联系实践单位,其中部分单位可以给老师提供额外工作津贴,这对于教师企业实践是一个利好消息。下一步可以探索“教师+教师共同体+学校”模式,加快企业实践成果的转化速度。具体而言:第一,从教师个体角度,可通过经历—体验—反思—实践螺旋上升的方式,培养企业实践教师的职业性格。由于转型高校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实践经历,所以教师在刚进入企业实践的时候,普遍感到专业知识匮乏、动手能力差、角色转换困难、不能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韦伯提到,职业身份的获得需要具备职业性格,而职业性格只有通过经历和体验才能获得[19]。因此教师必须能够放下面子、潜心学习,像学徒一样,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才能获得员工职业身份的认同感。第二,从教师群体角度,可通过组建教师共同体,促使教师完成实践成果转化。企业实践培训成果的转化需要在团体氛围中实现,转型高校可以组建由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专业课教师组成的教师共同体,同时邀请企业专家的加入。教师共同体的创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为成果转化提供方式方法、交流经验,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在有经验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深度会谈,帮助新任专业课教师找到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对接的难点,将企业实践与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重新设计课程并实施。第三,从学校角度,可将企业实践的效能作为转型高校教师晋级评价的重要参考。企业实践经历不是企业实践的最终目的,要发挥企业实践的作用,需要考核教师企业实践的效能,尤其是实践教学效能和应用研究效能。目前该校将企业实践经历作为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以后,极大提高了企业实践教师的数量,建议下一步将企业实践效能作为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切实提高教师企业实践的效果,防止出现“走过场”现象。

本研究将河北省某所转型高校中参加过企业实践的教师作为样本,样本量较小,只能在某种程度反映该校的情况。因此,要得出企业实践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企业实践效能之间的确定性结论,还需要扩大样本量,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均值高校教师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新时代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途径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浅谈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