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美丽 薛威振 蔡帅军
百色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此前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不同在于其侧重点更加偏向于广大农村地区。广西西林那岩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属于攻坚脱贫的重点村落。结合百色地区特有的红色革命老城,构建那岩村健康运营的体系,并进行功能性分析,包括其昼夜交替、功能性、周期性等特点,后期进行定期监督管理和维护方面,以求长期的健康运营规划建设,带动乡村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百色是我党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开辟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地区,又是红色文化发源地之一。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纪念碑、清风楼等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为红色文化旅游的研究,奠定基础[1]。
实景演艺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塑造红色文化特色旅游,将用户体验与历史革命主题教育深度融合。随着智能5G网络的发展,人们对手机、电脑的使用频率逐渐升高。根据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发展自助智能预约门票、智能点选旅游景点、定制个性化旅游路线,对于少数民族服饰头饰体验。“快手”“抖音”“斗鱼直播”“腾讯微视”APP使用的用户越来越多。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模式逐渐形成,创建网络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广乡村特色文化,构建特色旅游纪念品区,用户通过网络定制消费,增强村民参与度和趣味性,通过大数据精准营销以及体验式定制商品的选购改变以往文创产品的营销模式[2]。
图1 乡村空间的再造性、传承、再生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思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爱国主义教育、精准扶贫,结合百色自身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示范教育基地的地理优势。以广西龙州、平果县、田东县、田州、东兰县武篆镇开展农民运动战地区医疗站、战壕、兵工厂等片区建立乡村健康运行模式、垃圾资源处理、乡村管理体系的建立。分析乡村新型社区居民自评健康结果的特点,探析建成环境对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在乡村新型社区建成环境中,显著影响居民自评健康的环境感知指标为:住房质量、交通条件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幼托设施、村庄内绿化和卫生环境。推广百色红色文化特色旅游产品,传承壮族文化铜鼓作为壮族文化的标志,布洛陀文化、歌圩文化、甑皮岩遗址文化,应用于对红色文化主题乡村规划的设计理念中,运用叙事手段和红色景观的象征手法对红色文化主题乡村的功能布局以及景观元素等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同时借鉴大量国内红色景观以及国外纪念性景观的成功案例,为红色景观设计探索出一种思路和方法。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提供一种借鉴的实例,同时向更高层次的复合型转变,加大了广西红色旅游发展的步伐。广西红色旅游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在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发挥其传承功能,形成在开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的良好格局[3]。
通过对比世界级湾区乡村风景发展模式,梳理广州乡村人文和田园景观风貌要素,从大湾区背景提出广州都市乡村“全域风景化”的转型振兴发展策略,即从宏观提出全域发展导向转型、从中观提出全域空间实现手段转型和从微观提出全域风景营造转型的三大策略。民族特色文化渗入乡村景观规划,乡村绿化公园区、山地景观等地区作为壮族文化特色场地空间。探讨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中独有红色资源如何利用以及如何改变同质化的单一“博物馆”式旅游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可视化”纪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次会议[4]。开辟一块绿化园区建设成如“对歌苑”等壮族人民活动场所,或摆放壮族历史及传说人物雕像如刘三姐等,运动场可配合壮族体育娱乐活动的特色进行相应设计,让民族特色在乡村建设中处处彰显。选定一个固定日期,举办一年一度的大型壮乡文化艺术节,包括民族体育比赛、文艺晚会、民歌擂台、壮族服饰表演、壮族文化作品展览会等。加强对壮族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发扬,设立壮族资料研究阅览室,为居民了解壮族历史、壮族文化提供资料文献。壮乡文化艺术活动制度化,申请成立壮族文化教育研究基地,突出村民的参与性及文化的传承[5]。见本文图2、封三图5。
图2 多元化打造乡村景观文化旅游
图5 多元化打造乡村景观文化旅游(见正文第47页)
乡村山地景观与红色文化主题的融合充分利用好山地生态来构建乡村山地景观建设,注重山与水环境相融合。通过对山地环境进行评估,对乡村景观建设进行整体把控,结合自然生态规划景观结构,尽量减少对山体结构破坏的前提下进行对乡村景观建设的创新,从而实现山地乡村红色生态型景观,创建具有山水形态和红色文化基因的乡村建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