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误区和对策

2022-01-01 20:33陈永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创设教学法情境

陈永流

(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福和希望小学田美分教点 广东·广州 511375)

0 引言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培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借助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为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重视起来。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和发展。而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基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数学思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实现课程内容的学习,能够帮助教师实现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有效突出。但就实际教学效果而言,其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部分教师在情境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

1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的误区

1.1 趣味性融合过度,学科性降低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驱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放在课程教学的首位,部分教师在问题情境教学中因过度地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程教学的目标被淡化,无法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脱离了问题情境教学法使用的目的。比如部分教师在引导学习课程“认识图形”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教学中问道: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都遇到过哪些图形呢?教师所提的问题虽然具备一定的启发性。但当教师提出问题之后缺乏后续的引导,导致学生处于混乱的交流状态中,虽然实现学生兴趣的激发,但是课程教学的内容却并未被及时地引入,学生能够记住的只是他们在课程教学中的讨论,但对于具体的讨论内容和课程内容却并未记住,让问题情景教学法失去教学的价值。

1.2 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缺乏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材在建设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能够与范围内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合,但具体到学校、班级或者学生个人时,教材中的情境就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距离,而问题情境教学法存在的价值,就是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提升课程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联系的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并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难以体现出课程教学的价值。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元、角、分 小小商店”时,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会提问学生:老师在商店买了一张邮票,他的价格应该是什么呀?按照老师的理解,邮票是信封上必不可少的东西,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大部分学生并未接触过邮票,无法回答教师的问题,而这种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导致问题情景创设的效果大打折扣。

1.3 多媒体利用过多,缺乏体验感

问题情境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使用,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创设出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问题,并以此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印象和理解。需要突出体现出学生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但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导致问题情境教学中并不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课程的体验感降低。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课程“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时,部分教师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投射到多媒体技术中,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对运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展示。而在问题创设中只是提问:根据多媒体的展示结果,同学们,小数的加减法应当怎么去算呢?完全忽视了学生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的突出,让问题情境教学法流于形式,难以体现出情境教学法的价值和意义。

1.4 脱离学生认知水平,缺乏目的性

问题情境教学法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基础是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未将学生的认知水平重视起来。比如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程“观察物体”时。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将一些物体的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画出来。但是部分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时,会要求学生画出学生文具、篮球、足球、茶叶盒等物体的三视图。但相对于学生文具、篮球、足球等学生常见的物体而言,茶叶盒并不是学生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形状也是多样的。这已经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而教师盲目的引入,让课程教学的目标发生了转变,难以体现出课程教学的价值。

1.5 脱离学生发展水平,缺乏科学性

教师在引入问题情景创设法时,应当是基于学生实际的发展水平进行情景的创设,既不能因为问题情境的难度过高,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压力,也不能因为问题情境的难度过低,让学生缺乏探究和学习的兴趣。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将问题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进行引入,并未对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关注,导致问题情景教学法的引入缺乏科学性。比如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程“表内除法”时,为学生创设情景:小明在商店买了3个练习本,一共花了12元,同学们有谁能算出每个练习本的价钱是多少?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这种问题情境无论是数字还是情境都过于简单,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2 应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为了能够实现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使用,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基于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进行思考,提升问题情景教学法运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1 基于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为实现问题情境使用效果的提升,教师应当在问题情境创设时,明确情境创设的教学目标,基于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情景的创设。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元、角、分 小小商店”时,教师应当基于学生对“元、角、分”货币单位的认识进行问题的创设。比如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借助具体的物体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如:同学们,今天教师在外面的商店买了这些东西,但老师忘了这些东西的价钱,同学们一起来帮老师想想吧,这支铅笔的价钱是什么?待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在提问下一件物品,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兴趣的激发,而且可以借助这种更加直观的问题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元、角、分”的理解。

2.2 基于学生视角引入情境,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也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创设,要站在学生的视角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程“认识图形”时,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作为问题情境创设的内容,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如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接下来老师所要展示的东西那些是长方形?哪些又是正方形呢?”之后教师再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黑板、文具盒、粉笔盒、手机、书本等进行展示,让学生对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正方形和长方形概念的理解,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2.3 基于学生主体运用情境,提升课程教学实效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在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需要将学生课程学习的主体性重视起来,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实现课程知识的学习。以课程“观察物体”为例,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基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行思考,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老师在上班的路上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有一辆车子向我开过来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正方形,当车子从我身边经过的时候,它又变成了长方形,最后它离开我远去的时候又变成了正方形,有同学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借助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兴趣激发,更能够充分地突出学生思考的主体性,让问题情景真正做到课程教学的辅助和学生思维的发展,体现出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法使用的价值和意义。

2.4 基于学生水平创设情境,提升课程教学价值

为实现问题情境教学法使用效果的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关注,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问题的创设。以课程“认识方程”为例,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时,要确保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并不能过难,从而避免问题情境教学方法运用的效果降低。比如教师创设情境:老师今天在商店买了5个练习本和3支钢笔,一共花了老师16元,只是我只记得每只钢笔的价钱是2元钱,课练习本的价钱却忘了,同学们能帮老师算一算吗?在这种适度难度的情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算式求出练习本的价钱,帮助教师实现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可以借助问题情境将方程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完成对方程的理解。此外,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还需要将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考虑进去,避免教师所创设出的问题情境超出学生的认知,对学生造成理解障碍,影响课程教学效果。

3 总结

为实现对问题情境教学的有效运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问题情境教学的研究重视起来,掌握情境教学法运用的要点,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为此,教师在使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时能够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等四个方面入手,实现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法使用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提升,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猜你喜欢
创设教学法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