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析

2022-01-01 21:42
科学咨询 2021年39期
关键词:树人现实生活立德

林 凡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 福建福州 350500)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教育改革的会议中多次强调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立德树人即通过德育教育的方式,来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从而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全面的塑造。《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促进学生的文化发展与道德素养,从而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2],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当中获得健康的成长。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立德树人的原则

(一)以课本教材为基准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想要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教师就需要从教材入手,深度的挖掘课本当中的德育内容[3]。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就需要深入的对课本教材进行剖析,了解课本内容的大单元走向,以及每个小课时的具体内容,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契合点,然后将学生的现实生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自己的思维方式融合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学习之中,更加深入地对课本教材进行认知,使学生从课本教材中汲取德育的力量。

(二)以引导教学为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启发式、引导式的形式来开展教学。首先,引导形式的教学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能使学生在立德树人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其中。其次,初中阶段的学生不喜欢被动的、被迫的学习,更加喜欢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4]。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充分借助引导学习的原则,通过各种各样具有趣味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主动接受德育的浸润。这样的形式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蕴含到日常教育过程中,并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

(一)借助综合性教学形式,引导积极价值观

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划分,可简单整理为国情国策、道德法制和社交关系等几个板块,不同的板块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不同的板块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从而实现学生的目标达成。这样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参与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例如,在“生活需要法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从三维的角度来对本次教学的目标进行分析。首先是知识与能力目标,使需要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现实生活是需要法律的保护的,使学生体会法律的重要作用。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对生活中法律的学习,体会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学生需要树立法治观念。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综合分析,教师就能够得出本次教学的重点就是学生需要从生活入手来认识法律。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涉世未深,因此所能够接触的法律并不多,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法律的支撑和保障,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可以举出几个例子刺激学生的思维:比如家长强制要求你不能上学,你就被迫不能参与学校的生活。你在外面散步时,不小心撞到了别人,别人就能够轻易地“打你一顿”。在外面吃饭的时候,菜汤里出现苍蝇的事情,大家也“习以为常”……通过这样的逆向思维,就能够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现如今的生活在法律的保护之下如此幸福,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再如,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建立起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相互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利益。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之下,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就不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史料辅助的教育形式,来开展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荆轲刺秦,岳飞宁可背负莫须有的罪名也要打败金兵,力保大明王朝等相关历史故事,通过这些历史故事,将一个个以国家利益至上的案例展示出来,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这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综合性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建立起积极的价值观。

(二)借助生活化迁移模式,进行课堂延展

想要将立德树人进行落实,就需要在进行到德育与法治教学的过程当中,充分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从而完成知识的生活化迁移。本身道德与法治课本教材当中的内容就是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往往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记忆,而忽略了知识的学习本是为了服务与生活优化生活的重要目的。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需要借助现实生活来对课堂进行有效的延展,通过这样的形式,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感,从而使学生能够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运用,落实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例如,在“情绪的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借助现实生活来为学生进行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沉浸在教师所创和的生活化清醒当中,借助课堂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情绪问题,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学生A扮演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妈妈,学生B扮演一个唯唯诺诺的爸爸,学生C扮演青春时期的叛逆孩子。一天“妈妈”强制性地让孩子学习自己讨厌的钢琴,“孩子”十分反感妈妈的作为,本想让爸爸给自己说句话,没想到爸爸也在一旁“添油加醋”。眼看一场家庭大战就要爆发。在这样的生活化情景之下,“孩子”应该何去何从呢?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课堂中所学习的情绪管理的方法,来尝试着改变情景剧的结局。

其次,教师可以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引导学生搜集一些生活当中的素材,带到课堂当中,通过这样的形式,大家一起借助道德与法治当中的内容来解决自己现实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有些家长会偷看孩子的日记。这时如果有学生发现自己的爸爸妈妈偷看了自己的日记,那么就可以在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当中,引导学生集思广益,说一说在自己的课堂学习过程当中有没有学过相应的知识,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正确的方式来处理此事。

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模拟,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将所学的内容和现实生活进行联系,从而真正意义上做到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形式的教育能够真正让学生接受德育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借助科学化德育评价,促进品德生成

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含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预留几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想一想自己在这一堂课当中的表现,自己是否遵守了课堂规则,自己学习到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如何在生活当中进行实践。通过学生这样的自我评价,能够给予学生一个自我了解的机会。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评价。例如,在“创新改变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了小组合作,评价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来使学生知道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多方位的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之下,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促进评价的生成,就能够使学生接受到不同角度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并且,教师将单一的评价改变成对学生的建议,能够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三、结束语

立德树人目标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剖析教学内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借助有效的教学形式,首先为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然后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在生活中的落实。最终通过有效的评价,实现立德树人的落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树人现实生活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假期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