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教师培训精准管理策略研究

2022-01-01 14:41张一娴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对象精准互联网+

张一娴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2018 年3 月,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出台《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同年4 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2019 年3 月,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这些政策举措和各级各类培训政策有力推动了“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也借此东风取得辉煌的成绩,专业化和系统化、精准化和针对化、实效化和革新化成为培训发展新趋势。可以说,科技使然的环境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使得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工具、手段及核心特征之一[1],对于教师培训行业,“互联网+”必将带领新时代教师培训实现精准管理和创新发展。

对教师培训精准管理而言,“互联网+”运用有利于实现对海量的培训对象数据的深度分析,针对性掌握个体的学情、需求等,实现定制式培训内容,延伸与扩展培训时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实现了以融合和共享为关键特征的教师培训模式的整体性更新,便于规模化开展的个性化培训模式突破了时间、场所、内容以及学习人数的限制,为教师培训注入了原生动力[2]。这有利于实现培训资源共享与共创,弥补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培训资源不平衡问题,使边远地区、乡村的教师享受更为便捷与公平的培训资源;有利于实现培训方式的变革与创新,让培训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向传导转为双向联系,引导培训对象学习方式变革,促进学习共同体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3]。教师培训精准管理有别于传统粗放型培训管理方式,是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精准性”将贯穿培训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表现在培训对象画像精准、培训需求定位精准、培训课程设计精准、培训结果评价精准。

一、问题检视

就当前情况来讲,培训机构推进培训精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实施与管理精准度低

首先,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科学手段精准描绘培训对象画像,即无法通过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手段建立在岗教师“个人成长档案”,采集和管理教师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精准甄别,确定教师培训对象,精准分层分类难以实现;其次,培训方案的审核完善、培训教学的组织、学员管理、专家管理等项目全过程管理缺乏实时监管和反馈;再次,当前的评价受限于手段陈旧、评价覆盖面狭窄、缺乏持续性、连贯性等原因,培训成效评价缺乏精准性,对于持续改进和实施更加精准的培训效用不大。

(二)培训课程设计与需求匹配度低

精准培训主张根据培训对象的参训需求精准设计培训项目和实施培训过程,但目前培训设计与培训需求的匹配度依然不高,是“为了完成培训任务而培训”,培训需求和调研分析泛化,不够扎实,培训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较为程序化,相同类型项目、相同学科项目或相同类型培训对象的项目方案遵循固有思维设计,共同使用、模式僵化,培训内容难以在更大范围上契合培训对象的需求,项目执行目标单一且不存在针对培训对象个体教育教学技能提升的分目标,这样的课程设计往往针对性弱,影响培训对象的积极性,弱化培训效果。

(三)培训方式与过程灵活度低

长期以来,培训负责人基于自身专业认知、能力水平经验式设计培训课程,以固化的培训方式实施培训,难以轻易改变传统的“教与受”培训方式。中小学教师培训仍以短期集中培训、集中跟岗研修等集中脱产培训的形式为主流,“工学矛盾”突出;每班多达百人同时培训情境可能造成听课效果不佳、课堂交流不足、培训内容针对性较弱等问题。另外,随着信息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教师对教育教学知识覆盖面的学习需求范围扩大,但固有的培训形式拘泥于学科、课堂、时间和培训主题,难以创造丰富多样的知识表征方式,难以营造丰富多彩的知识大观园。

二、“互联网+”背景下实现教师培训精准管理的路径选择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发展日趋专业化、系统化、高质量化,但内源性与外源性的问题因为长期沉淀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结构且不易突破,我们希望在科技赋能的时代,加快探索和实践信息技术与培训精准管理的有效融合,以期打破困境。

(一)打造互联互通、虚实融合的教师培训云空间

教师培训管理是一个系统性、战略性的长期过程,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个性化服务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支持。在“互联网+”环境下,有助于形成培训辐射面的规模效应,尽管在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条件下,依然能够通过云空间向培训对象呈现互通性良好、虚实融合、优质资源广泛共享的教师培训平台。

一是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营造多元化、集成化的智能学习环境,打破培训的时间和空间界限,如,利用VR/AR 技术创造一个有场景感的培训学习环境,模拟出一个真实可感知的虚实融合型培训环境,激发培训对象的积极性。

二是“互联网+”可以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群体智慧的汇集以及产生生成式资源和内容[4]。汇聚全国各地培训专家的培训智慧和培训资源,开放共享,使受益面和互动性突破地域和时空限制,辐射更广。还可以借助社会化自媒体如微信群、直播社区搭建移动泛在的培训交流空间,实现培训对象和指导教师同步个性化教研互动。

三是在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支持下,不仅让精准识别培训对象、高效率组建培训班变得得心应手;而且解决个性化定制等精准培训的要求,即精准开展线上个性化专业指导,如,指导教师远程协同,直播连线培训对象教学现场,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发现其问题,为问题解决提供针对性建议,推送有效的学习资源。

四是促进培训教务管理实现智能化,让“互联网”、信息技术成为为培训对象提供精细化服务的有效手段,帮助培训管理者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二)实施精准、递进、有价值的教师培训过程管理

确保教师培训管理精准有效的重点在于“培训什么”,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的一致性对教师培训的精准有效性至关重要。“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与传统数据相比,信息化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变化快、形式多样、信息真实等特点,能进行深度的教育数据挖掘和智能化学习分析。从“互联网+”的角度围绕参训对象开展更加准确、丰富、有效的培训过程管理,能够不断缩小培训对象专业发展理想状态和实际状态之间的差距,迈向“个性化”的中小学教师培训。

一是精准定位培训需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数据模型,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全面监测培训对象专业成长过程;综合运用学习分析技术,梳理和整理培训对象的个体知识结构,掌握培训需求,提供准确、个性化的培训。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探索:首先,通过收集参与教师的数据,分析潜在需求。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数据分析培训对象的年龄、教龄、学科、学校阶段、学历和职称等信息,找准其职业发展阶段,分析出潜在需求,准确地推送学习资源。例如,初任教师阶段以师德涵养、教材解读、课堂教学设计等学科基础知识为需求重点;在职业胜任阶段以问题诊断、教学技能提升为需求重点;而职业成熟阶段以科研力提升为需求重点。其次,用信息化技术广泛收集和总结培训对象的实际教学问题,开展专业发展分析,明确契合其职业发展的分层分级培养目标。

二是精准研制培训课程。培训课程基于培训需求和培训目标而制,是其精准落地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训项目的专业性体现。教师培训课程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既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也要注重对实践活动的理解与训练,并及时更新培训内容,针对不同类型教师的学习需要开发新型、个性化的课程体系[5]。一方面,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海量收集和整理教育教学专家针对教师实际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演算并设计出最适合的培训课程配置方案,匹配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推送契合需求的培训专家,确保培训内容围绕培训主题,为培训目标服务,让每一位培训对象享受个性化培训,实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打造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构建让参训对象自主选学的“精品课程超市”,大家依据自身实际培训需求进行自助点课,以自主、灵活的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与培训。

三是精准评价培训效果。培训评价是教师培训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最有效的反馈机制,对培训机构而言,是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测评、考核、诊断和改进培训工作的重要举措;对培训对象而言,是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的重要途径。传统评价以满意度测评为主要手段,以培训对象个体为测评对象,不够精准。而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打破整齐划一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构建融合培训对象个体、教研员、校长、学生、家长以及学习共同体为测评对象群,通过便捷化、科学化的技术平台精准开展训前前测、训中过程性测评和训后发展性测评,既要对培训对象进行训前的能力诊断、测评培训态度和需求程度,也要评价教师内化培训内容实现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情况,实现从注重结果评价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转变,从基于小样本数据或零散信息的评价向基于全方位、全过程数据的准确评价转变,为精准培训提供持续改进的策略,为教师促进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条件。

(三)打造协同、融合、精准、多样的教师培训方式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指出,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倡导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在培训课程内容、培训时间、培训途径和培训机构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选择机会,以提高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积极开展教师远程培训,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6]。结合这个政策导向,我们思考“互联网+”的运用能够为迈向教师精准培训提供实践解决方案,为增强参训对象在培训中的参与感与体验感提供新的培训方式,为参训对象的参与式学习、实践反思和共同学习提供协同、融合、精准的支持,培训方式多样化发展趋势显著。

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够实现教师培训活动中多种培训方式的线上线下融合及综合运用。以构建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活动为例,教师工作坊是依托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近年来,它已成为解决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参训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首先,在工作坊成员组建上,以工作坊主持人为中心,聘请专家顾问,组建工作坊成员,所有成员基于共同的学习意愿、教研、研训需求组成合作团队,具有强烈的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其次,在网络研修资源组建和研修上,工作坊在网络平台上向群体发布优秀的课堂教学实录等,丰富研训对象间的交流协作和资源分享。此外,还能运用网络手段进行协作学习,远程交流教学经验,实现与专家名师对话等,所有人可以基于研修过程进行实时分析和反思、基于教学课程进行分析与评价、基于坊类交互学习的目的开展协作准备或协作评价等。可见,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实现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在同一时空中的相互融合运用,促进参训对象更及时地通过合作解决教学困难和专业发展问题。

猜你喜欢
对象精准互联网+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精准的打铁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