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历史地位研究

2022-01-01 14:32王纪鹏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会战日军抗战

王纪鹏

(遵义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 遵义 563003)

卢沟桥事变后,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国民党丧失了首都南京,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从此重庆就成为战时陪都。贵州毗邻川滇,作为抗战大后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黔军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为抵抗日本侵略、挽救国家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进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持久战。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给中华民族造成破坏性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

长期以来,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抗战史宣传较少,由于种种原因,对黔军在抗战中的宣传就更少。人们对黔军的印象大都停留在红军长征经过贵州时与红军作战时毫无战斗力的“双枪兵”形象。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后,蒋介石借口王家烈作战不利,乘机废除他第二十五军军长兼贵州省委主席的职务,贵州军政大权遂为蒋介石控制,黔军被蒋介石改编收编。“原二十五军的五个师被编为陆军一〇二师、一〇三师、一二一师、一四〇师和新编第八师。第一〇二师先在黔西威宁集中,而后进入四川,柏辉章率部于1936年进入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交界的商城、光山地区;第一〇三师组建后,何知重率部开往四川涪陵,后逐步移师安徽立煌县一带;第一二一师组建后,吴剑平率领由四川涪陵进驻河南光山、乐山等地整训;第一四〇师由沈久成率部移驻甘肃天水地区,1936年调兴义人王文彦任师长;新编第八师由蒋在珍率部从四川经湖北崇阳,通城、通山移驻江西修水整训”。[1]

卢沟桥事变后,黔军积极投入到中国抗日战争的大舞台上,成为国民党军队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劲旅,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战期间,70万黔军健儿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不朽的英雄史诗。

八年抗战中,国民政府下达给贵州省的征兵名额为583 000人,贵州实际征兵675 432人,超额完成征兵任务的116%。贵州人口数量少,平均每12个人中便有1人参军。从各省人数和参军人数的比例来算,贵州省参军人数居于全国前列。八年的抗战中,贵州共有11支部队参战,他们为中国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永垂史册。

“周李之战”后,李燊败落,原第四十三军第一师副师长谢彬重组,被国民政府编为新编第十师。1931年,新十师被正式编为陆军第八十五师。该师先后在陈铁、陈鸿远、谷熹、张际鹏、王连庆、陈德明、谭本良7任师长带领下,转战于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四川等地。在抗击日军的正面战场上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经历众多大小战斗,其中尤以忻口会战、中条山之战及洛阳龙门之战、磁涧镇之战最为惨烈。在忻口会战中陈铁率部与日军激战21天,重创日王牌军板垣师团,八十五师损失2/3的兵力。10月1日,在忻口左翼战线的洪山阵地刘眉生团长指挥军队阻击日军5万余人的进攻,28日,壮烈殉国,时年32岁的他实践了“愿以七尺之躯,以报生我育我之故土”的诺言。晋东要隘娘子关失守后,阎锡山命令忻口地区的守军全线撤退,八十五师最终完成阻击任务,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全师也几乎损失殆尽。

1935年黔军第二师被蒋介石改编为一〇二师,柏辉章继续任师长,同年该师被调离贵州。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柏辉章率领全师请缨抗日。部队从经扶到江阴布防,后奉调上海,参加了苏州河、大场、罗店等战斗。在苏州河南岸防线连续坚持作战一周。使日军未能按时赶到预定地区。淞沪会战中一〇二师伤亡较大,损失约2/3。后到陕南整补,并入第八军黄杰部,后补充贵州新兵2000多人,全师达7000余人。整训后调往陕西境内黄河河套大荔县构筑黄河防御工事。1938年4月,日军在台儿庄遭到惨败后,调集30万兵力分六路包围徐州。李宗仁下令第八师到徐州参战。 5月20日,日军占领徐州,一〇二师奉命在砀山设防。5月19日到24日在砀山阻击日军一周。砀山之战,一〇二师在道口与日寇展开拼杀,恶战7日,毙敌近千人,完成任务后成功突围。该战仅军官牺牲140余人,全师由8000余人锐减到3000人。砀山之战为中国军队迅速跳出日军的包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掩护了主力部队的机动转移。9月2日,一〇二师受令与九十师由大岭头并肩北进迎击日军一〇六师团,柏辉章指挥军队偷袭敌乌石门左侧高地,歼敌约千人。10月6日,第一〇二师攻占狮子岩、扁担山、小金山,协同九十师攻占大金山后,坚守已攻占阵地到10日,打退敌人50余次进攻,与友军一起歼灭日军4个联队,这是长江南岸最大的一次战役,歼敌近万人,史称万家岭大捷。万家岭大捷创造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唯一一次近乎全歼日军一个整师团的记录。1939年下半年倒1942年1月6日,柏辉章率部守新墙河防线,参加了三次长沙会战,被誉为“新墙河卫士”。在第二次长沙会战,柏辉章指挥黔军浴血奋战,一万多人的部队牺牲到全师军官不足百人,士兵只有540人。对一〇二师的战绩,第九战区长官部和参谋部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战区长官薛岳、二十七集团军杨森等都给柏辉章发来嘉勉电,对官兵表示奖励与慰问。何应钦特致电柏辉章:“该师临战英勇,阻击强敌,保卫长沙,克尽厥功,致予嘉勉。”抗战以来的五年,柏辉章率部在22次重要会战中打了8次硬仗。一〇二师经历了上百次大小战斗。为纪念一〇二师阵亡将士,国民政府在贵阳大南门外新华路与南厂军营交口处修建了纪念一〇二师抗日牺牲将士纪念塔。

七七事变后,一〇三师师长何知重奉调上海,坚守江阴要塞。10月7日,该师奉命防守黄山、君山、巫山、稷山、定山一线,抗击由无锡、福山方向来犯之敌。在此与日军激战十余次,坚守要塞近三个月,阻止了日军由江阴登陆的计划。12月2日,一〇三师奉命向镇江方向转移,参加南京保卫战。是月,何知重升任八十六军军长,该师奉命坚守南京光华门,多次击退日军数次进攻。最后该师仅剩余官兵500多人。1938年7月,何绍周调任一〇三师师长。田家镇战役后八十六军伤亡惨重,奉命开赴湖南平江休整,不久撤销番号,何知重被调任军委中将高参。1939年,一〇三师编入第八军建制奉命参加鄂西会战。1942年初,日军侵入缅甸。1943年1月后,何绍周任第八军军长,奉命率八十二师、第一〇三师调云南,编入中国远征军序列,参加滇西大反攻。1944年6月4日至9月7日的松山战役历时近100天,一〇三师与第八十二师以及荣誉一师协作,将日寇一一三联队全部歼灭,这一战创造了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中第一次完全、彻底、干净的消灭日军一支整建制部队的战绩,被日本天皇成为“玉碎之战”。此战中国远征军投入兵力超过3万,参战部队伤亡人数7000余人,有近5000名官兵为国捐躯。1945年之后,一〇三师又相继攻克了芒市、畹町,打通滇缅公路。

一二一师是1935年蒋介石改编王家烈下属部队所成,吴剑平任师长。1937年底,吴剑平任八十六军副军长兼第一二一师师长。1938年9月19日,第一二一师把日军第六师团二十三联队一部阻挡于田家镇铁石墩附近,坚守阵地至23日,歼敌一个联队。战役结束后,第八十六军被撤销。第一二一师改隶第九十四军,牟廷芳接任吴剑平任师长。后该师奉命开赴樊城、沙洋、石炯桥之线担任襄河防务,与日军隔河对峙。1939年5月12日,日军攻占唐河、南阳,牟廷芳率军反击日军。1940年5月枣宜会战中,牟廷芳率部渡汉水,在襄河、天门一带和日军作战10余次。1942年春,兴义人戴之奇任第一二一师师长,1943年率部参加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1944年平坝人朱敬民任第一二一师师长,率部参加湘西会战。湘西会战是中日最后一次会战。黔军第一二一师与日军五十八旅团两个连队及三十四师团二一七连队展开激战,12日从早到下午四时歼敌500余人,14日,将敌二一七联队和其他两个大队全部歼灭。1945年夏,一二一师沿湘桂边境,准备反攻桂林。在湖南武岗丛林中与敌人展开战斗。后与敌人在桂林城外长蛇岭激战半月,牵制了敌人大量兵力,后在友军帮助下经过两昼夜激战,攻克桂林,接着敌人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一四〇师是原黔军第二十五军教导师,属侯之担部。1936年初,部队正式改番号为陆军第一四〇师。11938年该师奉命开到台儿庄南段侧翼参加禹王山、望母山的战斗,第一〇四师配合滇军第六十军苦战数月,官兵伤亡2000多人,后调到湖北沙市进行整训。是年初,宋思一继任师长,秋参加武汉会战,曾在金牛、太平塘及咸宁、蒲圻等地重创日军第三师团,立下战功。1939年初,第一〇四师在湖北通城、九岭、幕山等地与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展开激战,使敌损失惨重,战士们往返奔袭,40天不下火线,受到上级和友邻部队好评。1940年秋,第一〇四师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在汨罗河南岸的栗山港、桃花岭、大头岭等地与日军第三师团激战一周。1941年1月,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与日军第六师团激战三日,成功阻敌。会战中期,强行军奔袭岳阳,冒雪渡过汨罗河,到达新墙河北岸,攻下岳阳外围山头,使进攻长沙的日军受挫。1943年,第一〇四师参加常德会战,1944年参加第四次长沙会战,在参加衡阳、南昌战役之后应伤亡过大,第一〇四师番号被撤销。

新编第八师前身是黔军第二十五军王家烈部第三师改编而成,蒋在珍任师长。七七事变后,新八师调至郑州、安阳等地,后在郑州与中牟之间布防,阻止日军进犯。1938年2月奉命守卫黄河两岸桥头堡及铁桥上下一线河防。新乡失守后,新八师接受了掘开黄河花园口大堤,阻止日军西犯的任务。在蒋在珍的带领下1938年6月9日将黄河决口。黄河水泛滥,在军事上形成了广阔的大片地障,给日军西进造成了困难和损失,日军的进攻被迫停止。中方一度濒于危急的战略态势得以稳定,获得了高速部署的喘息之机,为保卫武汉赢得了军事上的宝贵时间。新编第八师因此得到国民党政府的嘉奖,蒋在珍获青天白日勋章一枚。后该师开往陕西韩城守备黄河禹门,与日军七十八联队激战一个月,打退敌人80余次进攻。1939年2月,蒋在珍升任第九十三军副军长后,陈牧农兼任师长,期间参加了中条山日军4月发起的进攻。在夜袭安泽县战斗中付出巨大牺牲,受到卫立煌嘉奖。1944年,该师被调往广西,参加反攻桂林、全州等战役。全州陷落后,陈牧农被下令“军前正法”。后蒋在珍因调其到军委办公厅任中将参议而辞职,该师终结。

新编二十八师是一支以贵州籍军人为主要成分的国民党中央嫡系部队,在四川组建,师长是龙里人刘伯龙。1939年该师在贵州黄平、镇远等地驻防整训补充贵州子弟3000多人,培训官佐300余人,基本组成贵州籍军人为基干的部队。1939年12月奉命编入六十六军。1941年新二十八师随六十六军编入中国远征军。1942年远征军开赴缅甸,行程数千里,穿越野人山,退到龙陵、腾冲等地与日军恶战10余日,随后撤往怒江防守。该师在缅北的腊戌、八莫、眉苗等地与日军激战,后因英军不辞而别,导致远征军右翼失去防守而惨遭失败。撤回中国途中,一部在刘伯龙带领下沿滇缅公路回国,在惠通桥东岸与守桥部队阻击日军,之后担任怒江防务;另一部被迫进入缅北森林,过“野人山”、翻越高黎贡山,付出重大牺牲之后回到祖国。1945年5月滇西大反攻,重新改编后的新二十八军在松山阵地伤亡3000多人,部队失去了有效战斗力,后撤出战斗。新二十八师的沉重代价为接替攻击的第八军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陆军预备第二师于1938年初由贵州几个保安团在贵阳编成,盘县人冯剑飞任师长,贵定人陈泰运为副师长。该师组成后,先期在贵州镇远训练。1938年3月开赴湖南益阳、宁乡整训,后开往岳阳接受装备。一个月后奉命开赴九江参加武汉保卫战。在武汉陈明仁接任师长。在九江战斗中,预备第二师英勇抵抗了由马当登陆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和空军的联合进攻。激战过后,八个老牌的中央军甲种师几乎都被打垮,唯有预备第二师出色完成作战任务,蒋介石得知其战绩后连声称赞“好!好!好!”何应钦也对该师大家赞赏。随后,该师在湖南、广西等地同日军作战。1942年预备第二师奉命调往云南,编入中国远征军。在中日隔怒江对峙期间,部队化整为零开展游击战争不断袭扰日军,给日军有效的杀伤。1944年滇西大反攻中,预备第二师参与攻克腾冲等地,在7月26日开始的来凤山战斗中该团奋勇杀敌,历经36小时连续苦战,歼敌600余人,占领来凤山,为远征军攻克腾冲立下头功,受到蒋介石的亲自表彰,美国总统也发来贺电祝贺,并授予预二师副师长顾葆裕、彭劢二人功勋章,全师上下立功者很多。8月初开始进攻腾冲,历经45天浴血奋战,预二师2198名官兵为国捐躯。战斗结束后,美、英两国元首都向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致电祝贺。该战后,预备第二师在师长彭劢率领下又参加围攻龙陵,收复芒市、遮放的战斗。最终与中国驻印军会师盟友。随后在收复国门的战斗中,该师奉命主攻畹町外围大黑山阵地,将日军逐出国境,为滇西乃至缅北大反攻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滇西抗战结束后,该师并入第七十一军。

独立第六旅是由北伐时王天培率领的第十军三十师一部改编而来的,后编入二十六师。卢沟桥事变后,周志群奉命率领部队到莆田、宁德守海防,不久被调往浙皖边界阻击日军,参加马当战役。后奉命进攻南昌,在打击日军后奉命后撤,渡抚边河后固守河口,阻击了日军的多次进攻。

“米多,如果你爸妈看见你这么能干,一定会很自豪。”颜姨上前拥抱了一下米多,“之前你说去见一个异想天开的读者,见到了吗?”

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任命浙江人柳际明为贵州志愿兵补充师师长,在贵州全境招募新兵,到10月,有11000多贵州青年入伍。1937年11月从贵阳出开往武汉。1938年初,贵州有2000多人补入桂军第九十三师北上参加台儿庄会战。另三个团开往武汉,奉命与五十五师合并,柳际明任五十五师师长。期间,第四团团长李叔燊奉命率全团2000官兵在江西宜春补充到陆军第九十三师,随即参加台儿庄大战。1938年8月,柳际明升任九十四军副军长,李及兰接任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初,第五十五军被编入九十四军序列,在湖北通城、九岭等地和第一二一师并肩参加随枣会战。两支部队配合重创日军三十三师团。1940后,李及兰任九十四军军长,第五十五师和第一二一师参加枣宜会战;1942年10月,贵州六枝特区人牟廷芳接任军长;1943年10月,第五十五师改隶十八军,参加湘西会战。

上述部队参加的系列战役战斗充分表现出黔军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保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同敌人血战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黔军的表现也颠覆了人们想象中的黔军不堪一击的“双枪兵”形象。作为今天的我们更应该要重新审视这段历史,重新审视黔军在抗战中的光辉伟大形象,歌颂为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作出的伟大牺牲精神,方不辜负70万英魂的在天之灵。

抗日战争期间的贵州兵每月两块钱的伙食费,外加三毛钱的草鞋钱,他们是背着一床毯子,打着一把雨伞,穿着草鞋上抗日战场的。虽然他们穿着简陋,但是他们却有着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也许就是著名民主人士、贵州辛亥革命元老周素园先生所说的:“大抵黔人执事敬,与人忠,颇吸中国文化之精髓,而生活环境又养成习老耐苦之天性,故其表现为朴诚,为果毅,有不教而率,不言而喻之风”。[2]贵州艰苦环境所造成的贵州人忠诚、勤劳、勇敢、坚毅等优秀品质,加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面临国难日深,强敌相对的危局,贵州人前所未有的表现出了为民族、为国家甘愿“肝脑涂平原,膏液润野草。忼慨捐躯,前赴后继……万人心死催强权……血肉拼与钢周旋。丹心耿耿昭日月,前年无名何须金石镌”。[2]的革命英雄气概。

然而这段气吞山河的历史由于各种原因,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今天在纪念抗日战争大后方学术研讨会上,我们不仅应该让更多的专家学者了解黔军在抗战中的丰功伟绩,而且应该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有黔军健儿血染的风采。

二、贵州为内迁高校提供了落脚点,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作出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为避免日本侵略者毁坏我国高等教育前途,保存中华民族教育之国脉,大批高等院校师生克服重重困难内迁贵州。这些高校为国家培养出大量专业人才,同时也推动了贵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1937年底南京陷落后,武汉告急,长沙也开始遭到日本飞机轰炸。湘雅医学院成立迁校委员会决定迁往广西桂林。但后来由于湘雅医学院与广西省政府就迁校的协议存在分歧,导致迁校计划搁浅。贵州省得知湘雅医学院计划迁校的消息后,派人与湘雅医学院进行积极对接,愿意协助湘雅医学院的临床医学教学工作。张孝骞到贵阳考察后决定将学校迁往贵阳。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湘雅医学院克服苦难,辗转经过一周完成了搬迁工作。到贵阳后先后在东山、后再南门外的石洞坡租赁民房,筹建校舍,1938年10月24日正式上课。1940年根据教育部令湘雅医学院改为国立,1944年日军入侵黔南后迁到重庆。同一时期,与复旦大学临时合并为联合大学的私立大夏大学,作为第二联大迁至贵阳,在次南门外原讲武堂场地修整后复学。1944年冬,日军侵入独山,贵阳告急,大夏大学再迁遵义赤水,“赤水拨出文昌宫大庙作校本部及文学院、法商学院办公处,赤水私立中学、私立博文中学、县立女子中学都分别借出校舍,作教室、图书馆、学生宿舍、职工宿舍、办公室以及厨房、饭厅。到达赤水不到一个月即开始上课。县长周世万在文学院中文系担任教授,讲授文学课程,进一步密切了两方关系。大夏学生最多时近1800人,政府与地方人士热心帮助大夏大学解决各方面困难。赤水安排部分大夏大学师生兼任县政府职员,或到三所中学兼课,不仅帮助这些师生增加收入来度过生活困难,也推动了赤水的工作”。[3]1946年,大夏大学由赤水返回上海。1939年2月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与交大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师生由湖南湘乡徒步2000余里迁到贵州平越县(今福泉市),茅以升任院长。1942年改为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在平越3年多时间,毕业生有318人。学校还兼办平越中山中学班。师生教学之余,开展颇有声势的宣传抗日救亡、唱歌和演剧活动。1940年国立中正医学院由江西南昌辗转迁到贵州镇宁县城,一年后迁昆明。1944年8月,国立桂林师范学院迁至三江县丹洲乡上课,10月迁至榕江,1945年1月又迁至平越,借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复课,1946年1月迁回桂林。1944年10月广西大学迁至榕江县。学校初到榕江时,经费尚未汇到,榕江各界人士发起募捐,贵州会馆、两湖会馆各捐稻谷100担,商会及私人共捐20万元,汉民中学、桂林儿童教养院也慷慨捐赠,使广西大学渡过难关。1945年8月,该校分批迁回广西。

抗战爆发后,随着日军进犯上海、杭州等地,浙江大学被迫迁移,一迁浙西天目山、建德,二迁江西吉安、泰和,三迁广西宜山,继而于1939年11月迁往贵州遵义、湄潭。浙江大学在遵义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办学环境,学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该时期成为浙江大学崛起为全国著名大学的重要时期。到1946年返回杭州时,浙江大学已发展到7个学院、27个学系、1个研究院、4个研究所、5个学部、1个研究室、1所分校、2个先修班及1所附属中学。另有工场11所,农场用地300余亩。学生总数由1937年的633人发展到2171人。浙江大学迁到遵义、湄潭后,遵义、湄潭人民热情欢迎浙大的到来,让出了若干公房、庙宇和出租私人住宅作为校舍,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校舍虽然简陋,但是保全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数千学子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遵义、湄潭期间学习和生活的学生约4000多人,毕业于此的有1847人。“据1989年统计,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有曾在浙江大学任教者27人,浙江大学毕业生40人,这67位一流的科学家中,80%在浙江大学西迁时期吃过遵义的米、喝过湄潭的水。”在贵州期间,苏步青、王淦昌、贝时璋、卢鹤绂与王谟显等人的研究都处于领先状态,浙大科研引人注目,浙大被英国科学史家、剑桥生物化学教授李约瑟赞誉为“东方的剑桥”。此外,由华北农村建设协进会办的行政学院,1938年迁惠水,9月迁往四川北碚。私立之江大学工学院贵州分校,1943年由浙江迁到贵阳花溪,招生一百多人,次年迁往重庆。国立中央高级护士学校也曾迁到贵阳8年。

抗日战争期间,海陆空三军的许多军事院校也迁到贵州。洋务运动期间左宗棠主持开办的福建船政学堂发展而来的海军学校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因日军经常轰炸马尾,海军学校先后迁到福州鼓山涌泉寺,1938年6月再迁湖南湘潭,10月迁往桐梓,校址设于县城中心金家楼,在此办学长达八年时间(1938.10—1946.1)。期间,在此培养出的“金家楼学子”成为海峡两岸海军高级人才、著名学者、各界知名人士者,不在少数。中央陆军大学1937年由南京迁到长沙,1938年迁往遵义,以遵义新城外5华里狮子山下的旧营房为校址,教职员工在营房对面两华里的罗庄,学院则分散住在新城和老城的民房里。1939年底至1040年初迁往重庆。陆军步兵专科学校抗战爆发后迁往湖南,再迁广西,1939年12月迁往遵义,1947起,陆续迁往南京。军训部军官外语补习班1937年迁往江西星子县,再迁湖南岳麓山,1938年迁至遵义,抗战胜利后就迁返南京。此外“防空学校、军政部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迁贵阳,陆军炮兵学校迁到安顺,陆军通讯兵学校迁到麻江,陆军辎重兵学校迁到龙里,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迁到独山,军令部中央陆地测量学校迁到镇宁,保存了我国各军、兵种的军事学校,对培养、补充各级军官,提高作战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4]

抗战期间,贵州建立的3所大学和十多所外迁入黔的大专院校,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荟萃了享誉国际和国内学术界的许多名流。他们历尽艰险,培育出一代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为民族的生存国家的独立和长远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贵州为各省受难同胞及工厂企业提供了落脚点

随着抗战形式的变化,对从各战区辗转来黔的难民收容安置、难童的收养和青年的就业就学等,贵州各族人民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和帮助。贵州抗敌后援会和其他许多抗日救亡组织及宗教团体等,首先对到达贵阳的难胞予以安置,除划出省民众教育馆作接待地点外,又腾出一些寺庙观堂的一些公共场所,暂作难胞栖息地点,对难民中有一技之长者,由社会服务处尽量与各界各业联系推荐就业,对流亡学生,则通过测试尽量安排到贵阳或县各级学校插班继续学业,教育部门还专门将收容战区学生而组建“国立第十四中学”迁到贵阳来办校。为了保护战区儿童,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于1938年3月在汉口发起组织战时儿童保育会,5月22日,该会在贵阳设立分会,开始收容由前方转移来贵州的难童,并负责监护、安置、养育和实施文化知识和抗战教育。该分会在贵阳、惠水、桐梓、湄潭等地,成立了四所“贵州战时儿童保育院”,收容收养了一千多名儿童,使不致流离失所。1938年日军轰炸武汉等地后,为收容大批湖北各地的孤儿,还在遵义桃溪寺崇德庙成立了战时儿童保育总会贵州分会第三保育院,学童最多时达到300多人。全院一至六年级各设一班,小学毕业进遵义县中,费用由保育院承担,中学毕业后安排工作,该时期还在遵义市团溪镇设立第二保育院,收容、培养了100多名难童。“抗战结束后,善后救济总署在贵阳设有难民疏送站,截止到1946年底,该战所疏送的难民,仅终点到长沙即达12 909人,发车401辆……抗战期间,救济过境难民,以1944年110 530为最多,因当年有敌陷黔南之变。1938年68人为最少。就救济金额而言,1944年则达到149 557 447元。大量流民民间难民,为善良的贵州人民收留和接济,各地无法统计”。[5]据研究,“八年抗战期间,过贵州境的难民获救济者、接受资助者总人数为12万余人救济款发放额达15 177万元。这批款项,用于给难民生活补贴,就地暂时安排或疏散离境”。[6]另据《贵州通史》(四)记载“抗日战争期间和抗日战争胜利后,贵州省还为救济过境难民和输送难民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抗战胜利后就先后输送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浙江、广东、河南、江西、河北、山东、附件、广西、山西、吉林、察哈尔、黑龙江、辽宁等省的难民近2万人,其中华侨761人。输送津贴实际发放数总计516 450 242元”。[7]

这些外迁企业和贵州本地企业一起支持抗战,缓解了战时社会供应的困难,为建立稳固的大后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支援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迁入贵州的兵工厂有第41兵工厂迁到桐梓县傅家龙洞,1939年正式复工投产,该厂有职工3800多人,月产步枪可达1100支,后制造捷克式轻机枪,月产可达100挺。第42兵工厂1939年迁到遵义天台阁,1941年投产,该厂有1000人之多,该厂克服原料缺乏困难,努力生产防毒面具、活性炭、铝氧粉等。第43兵工厂,1944年内迁到独山,后迁往贵阳,后并入第44兵工厂,第44兵工厂1939年迁入贵阳中曹司,每月可修步枪4000支、机枪1000挺及大炮4门。中央修械所1939年迁至贵阳后,即分设数十个游动修理队及随军检修班,分赴各战区,遍及大江南北,甚至远至印缅战场等地。1938年兴办的新生炼铁厂曾制造手榴弹壳数十万只。这些军事企业及贵州的许多工厂都曾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地为抗日前线造枪修炮、生产枪弹、手榴弹等,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贵州人民通过征工、节衣缩食等方式积极支援抗战

抗战期间,贵州人民同仇敌忾,通过各种方式竭尽全力,倾其所有的为抗战提供力所能及的各项服务。公路建设方面,为了是物资更好运往前线,打通国际交通线。贵州省“对公路、铁路、机场等工程,均征调民工修筑,自1937年至1945年,先后征调工人696 167人,总人工25 512 240人/次。其中道路征工360 300人,机场工程征工325 867人。除老弱不能工作外,平均每百人中有33人被征调”。[5]抗战期间修建的飞机场包括扩建的平原哨机场、修筑的清镇机场、独山机场、旧州机场、遵义机场还修筑了岑巩、天柱、盘县等县小机场,有力支援了祖国的抗日战争。“八年时间里,贵州省征用民工达3000万个工(一日为一工),民工在工作中受伤者逾20000名,工伤死亡者2033名”。[6]到抗战胜利后,“县道完成800余公里,乡村道路完成到2000余公里。据不完全统计,1937年至1945年间,不算改善的路段,贵州全省兴修公路2285公里”。[8]另据记载“在抗日战争期间,贵州公路发展较快,建成通车公路1935.34千米,其中战略公路4条共长795.33千米,省道4条共长486.41千米,县道20条长653.6千米……这些公路,特别是干线公路,发挥了支援抗日战争后方运输的作用”。[9]

抗日战争期间,作为大后方的贵州,人民虽然总体上过着比较困苦的生活,但是,国民政府发行的抗日救国公债,每次都积极认购。抗战期间贵州征募的公债有:1937年的“救国公债”,1941年的“战时公债”和“节约建国储蓄券”,1942年和1943你那的“同盟胜利公债”,1945年的“人民献金”。全省总计历年公债实收数为578 070 504元,全省平均每人负担58元。贵州人民还积极响应国家进行战时征集粮食的任务。据陈泽渊考察贵州战时征集粮食的方式有:田赋征实、军粮征购、县级公粮和人民献粮四项。据统计1941到1945年全省总计纳赋5 376 080市石,配征军粮数为稻谷5154701市石。县级公粮五年征收1 860 556市石。献粮为人民捐献,1945年共捐献29 859市石。“1941年至1945年贵州省总计共配征军粮稻谷7 400 689市石。加上津贴县级公务员的公粮等,5年间,全省以各种名目所征集的粮食,总计为稻谷12 421 209市石,平均每人约1.2市石”。[7]

为了支援前线,贵州各族各界群众踊跃捐献,开展各种形式的义卖、义演,不少妇女摘下自己的首饰,儿童献上自己的零花钱,不少群众将自己的口粮献出,一些开明的士绅也慷慨解囊。八年抗战中,贵州人民担负的战争费用总数为609 000 000元,按全省总人口1050万计,每人平均负担战费58元。

贵州各族人民还积极开展战地服务。抗战爆发后,贵州省招考军事战地救护人员,进行训练,1938年3月组成“贵州战地服务团”离开贵阳取道长沙、武汉开赴前线。1938年4月,鲁南会战开始后,该团开赴前线担任战地救护和宣传工作。1938年10月,该团被分配到第九战区所辖湖南、江西、湖北部分战区开展战地宣传,督促野战医院救护转运伤兵,慰劳前线转运下来的伤员。1939年,第二期贵州占地服务团经桂林到长沙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第二次长沙会战中都出色参加了救护任务。

总而言之,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外敌入侵,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贵州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起为救民族于水火,激发出了强烈的爱国心,全省人民团结一致,无论从参军赴前线英勇杀敌还是救济逃难来黔的各地贫民,还是为保存中国高等教育的文化血脉及保护我国的企业复产复工都作出了最大的努力,贵州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永留史册。

猜你喜欢
会战日军抗战
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
马恩河会战(下)
马恩河会战(上)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在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拯救生命的“华小姐”
张明堂救“仇敌”战日军
抗战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