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强,陈亚萍,田 穗,刘 珊
(1.2.3.4.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课程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基础,与学校共生共存[1]。特色课程建设具有满足儿童个性化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特色化发展追求的重要价值[2][3],所以建设特色课程是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4],是新时代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5]。中国特色课程的时代特色是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6]。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课程建设需要坚定发展方向,回应实践渴望,调整发展范式[7];建设过程中强调文化回归、价值回归以及方法创新。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特色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8],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当然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亦是新时代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振兴的具体行动。当前,我国正步入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强国不仅仅停留在意识上的觉醒,更应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的责任担当。
现代化为民族地区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促成了民族传统文化及少数民族的生存危机,民族文化教育与特色课程实践体系建设“两张皮”、特色课程品质不高等现象[9]。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建设与学校传统优势脱节、与教师专业发展诉求脱节、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脱节等问题[10-13]。因此,本研究基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研究团队与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在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发展方面多年的合作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U-K双元联动”实践模式,以“科研促进教研—教研促进课程—课程促进科研”的良性循环改变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发展的实践困境,最终探索出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特色课程发展的生态路径。
“U-K双元联动”模式中,U(University的首字母缩写)指大学或学院,K(Kindergarten的首字母缩写)指幼儿园。“U-K双元联动”模式就是指大学或者学院与幼儿园作为两元主体有机联动而形成的一种共同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高校在科研及师资培训方面的比较优势和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比较优势,解决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与幼儿园的教师培养、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等问题。
“U-K双元联动”模式源于美国霍姆斯小组《明日之教师》提出的PD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概念[14],后又发展为今天的U-S(university-school)模式。模式特点是建立大学(教师)与学校(教师)的伙伴关系[15],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认为课堂是发展的重要基础,科研是引领发展的重要手段。这种模式广泛被世界各国接受、本土化与推广应用。
“U-K双元联动”模式体现了杜威的“做中学”教育思想。这种模式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平台,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实现自我反思,从而促进专业发展[16]。同时,“U-K双元联动”模式也是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ermann Haken)协同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他认为,环境中的不同性质的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从而会产生的整体效应或集体效应。“U-K双元联动”模式即高校与幼儿园两个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它们共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产生整体效应。
1.研究目标
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以“科研促进教研——教研促进课程——课程促进科研”的良性循环改变幼儿园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建设中的困境,促进民族文化特色课程良性发展,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具体目标包括:第一,构建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发展的“U-K双元联动”实践模式;第二,建成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基地”;第三,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为课程建设提供基础支撑条件;第四,逐步形成一批代表性的实践与研究成果,整体提高幼儿园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建设水平。
2.研究假设
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发展模式实践创新假设:一是前提假设,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特色课程发展水平较低,即教学质量较其它非民族地区低下。二是理念假设,民族文化可以丰富特色课程内容与形式,促进幼儿园特色发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水平,满足儿童个性发展需求。
3.研究思路
为解决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三个不足”的问题,综合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经验,立足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发展的现实需求,以科研课题为引领,以地方高校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幼儿园为实践主体,构建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发展的“U-K双元联动”实践模式。
综合使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方法等深入展开研究。研究者深入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进行田野考察,对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建设情况、实施成效与问题、教师基本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
1.模式构建的基本要素
如图1,“U-K双元联动”模式包括“联动目标”“ 联动主体”“ 联动载体”“ 联动路径”“ 联动机制”“联动评价”六大基本要素。
图1 “U-K双元联动”模式结构示意图
联动目标:民族地方高校与民族地区幼儿园合作联动的目标内容。
联动主体:主要指民族地方高校与民族地区幼儿园及其双方教师。
联动载体:幼儿园的课堂活动、课程及科研课题形成的三位一体系统。
联动路径:指双方教师与教师的合作、高校科研与幼儿园教学结合、通过幼儿园教研活动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提高。
联动机制:指双方联动平台的机构、人员组成、运行制度及保障机制等。
联动评价:指对联动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价的主体、内容与方式。
2.模式操作的基本思路
第一环节,联动平台构建。联动双方在初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沟通,确定联动目标,建立联动机构,组建联动队伍,建立联动机制,确定联动评价。
第二环节,联动载体选择。以幼儿园教学活动为基础,从问题出发,将实践教学问题上升为科学理论问题,指导课程改革,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用实践成果检验科研成果。
第三环节,联动路径构建。围绕联动目标,通过联动载体。高校专家教师通过科研与培训活动带动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与教研活动。
1.依托高校教育资源优势,服务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地方民族师范高等院校应该主动服务地方幼儿园发展, 构建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发展共同体,集中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专家引领带动作用,将地方高校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专家教授资源优势、师资队伍培养资源优势和自我特色发展同乡村幼儿园紧密结合起来, 带动农村幼儿园教研水平发展,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水平,为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实现地方高校转型与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双赢局面,助力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从“外生模式”走向“内生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作用[17]。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幼儿园对于民族自信的重塑和国家精神的重申具有关键作用[18]。根据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特点与要求,实现民族文化与特色课程融合创新发展,强化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不断提升农村幼儿园特色课程发展水平,满足儿童个性发展需求,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前期调研工作阶段
对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进行一次全面实地调研,了解各易地扶贫搬迁学校的教师队伍、课程教学、科研教研、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建设情况等方面基本情况,了解分析学校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以及发展需求,做好初步选派人员对接协调工作,为进一步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奠定良好基础。
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幼儿园长期存在的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与幼儿园的课程资源认识不足、开发主体能力不足、外部环境支持不足等“三个不足”严重制约了民族文化特色课程进一步深入发展。
调查样本显示,低学历标准与高素质要求之间矛盾,主体发展动力不足与发展机会增加之间存在不协调性[19]。教师学历情况,大专占42.59%,本科占35.13%,中专占22.18%;可见幼儿教师高学历人才较少。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方面,无职称占51.61%,初级职称占31.71%,中级职称占14.3%,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占比不到3%。调查发现超过75%的教师教龄在5年及5年以下。
针对教师在开展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建设方面的问题调查显示,50.36%教师认为专业技能提升不足,48.5%认为培训机会缺少,41.87%认为科研课题方面存在问题。还有79.17%教师表示理论知识缺乏,37.2%认为求得家长支持方面仍存在难题。除此之外还有教育教学改革机制、经费不足等等问题。
2.搭建“U-K双元联动”模式平台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与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合作搭建“U-K双元联动”平台。根据幼儿园、教师与儿童发展需求,明确联动目标;建立相关机构组织与一系列联动制度;根据长期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对联动行动与成果采用不同的评价模式。商议选派专家与组建项目团队,确定实地指导、线上服务与集中讨论等多种联动方式方法。
2017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研究团队与贵州省黔南州A县DYD幼儿园和黔南州A县GJJ幼儿园联合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实践活动,成为“U-K双元联动”模式雏形;经过近5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U-K双元联动”实践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影响不断扩大。
3.选择“U-K双元联动”模式载体
选择幼儿园的课堂活动、课程及科研课题作为“U-K双元联动”模式的联动载体。从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建设问题出发,根据农村幼儿园特色课程发展目标,依托资源要素,通过高校专家教授带领或者指导,形成全国、省、州、校等各级各类课题;将课题再具体化为课堂实施目标,通过课题带动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引领课堂行动,课堂行动验证课题成果,逐步形成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幼儿园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发展水平。近年来,黔南州A县GJJ幼儿园等一批“试验基地”,通过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专家到校开设讲座、示范教学、指导课堂教学、开展教研等活动,特色课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4.构建“U-K双元联动”联动路径
一是围绕特色课程建设目标,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根据教师队伍建设需要,通过开展校本研修、专题讲座、校际交流学习、课堂重点指导等形式,着力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为农村幼儿园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是选聘高校专家教授与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组成科研与教研融合协作团队,以高校专家的科研带动幼儿园教师的教研,通过幼儿园教师教研促进高校专家的科研,高校专家教授与幼儿园教师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特色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创新团队。
在贵州民族地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建立多处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发展“试验基地”,用实验数据验证“U-K双元联动”模式的实际效度,并逐步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代表性实践与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民族文化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U-K双元联动”模式创新的实践经过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在办学效益、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成果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1.双元联动、全面提升、形成办学特色
“U-K双元联动”模式在贵州黔南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幼儿园特色课程发展水平,学前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一是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发展与幼儿园的传统优势结合,形成了幼儿园的办学特色,以课题为引领,逐步深入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等五大领域的实践,形成了黔南州A县GJJ幼儿园《我的家乡》系列特色课程资源、黔南州A县DYD幼儿园《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活动方案集》等一批课程案例资源;二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诉求,有效提升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团队成员入选贵州省乡村教育名师及乡村教育家培养对象;三是充分发挥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成果融入学前教育本科与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的实践——苗乡之旅》等多项教学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四是逐渐形成了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体系,满足儿童个性化发展需求。
2.教研互动、三课融合、打造专业团队
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专业教师队伍问题。为了克服这一困境,双元主体骨干教师组成联合攻关小组,通过科研项目引领,课题、课程、课堂融合,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水平,逐步形成了专业师资团队,为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发展创新与升级提供坚实的保障基础。以黔南州A县DYD幼儿园冉婷婷等为代表的年轻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取得了丰硕的教学业绩,先后多名教师入选贵州省乡村教育名师及乡村教育家培养对象,他们的科研论文与研究报告多次获得贵州省学前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项,在“第三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
随着“U-K双元联动”模式的实践进一步深入,成果的理论厚度、推广力度、实践广度与体系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是将成果融入国培、省培、州培等各级各类教师提升培养课程;二是融入幼儿园教育本科与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三是初步形成了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专家服务团队。
3.以点带面、大力推广、彰显社会效益
“U-K双元联动”模式在贵州黔南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实验与成果推广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先后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代表性的论文、著作及教学案例成果,其中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个、省级课题5个、论文20篇及著作1部等理论成果。研究组成员应邀参加第二届华人数学教育会议暨数学教育博士生论坛、中国教育创新成果第三届、第五届公益博览会,并做大会报告;团队核心成员被民族地区数十所幼儿园聘为名誉园长、课改指导专家、教师专业发展顾问和名师工作室顾问等,培训幼儿园教师1000余人次,成为民族地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倚重的学术团队。相关成果在贵州省第三届、第四届幼儿园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了贵州省教育厅多项奖励。
通过研究团队5年多的实践探索,地方高校如何科学地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特色课程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U-K双元联动”模式不仅能体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更能体现主体能动性原则,充分发挥地方高等院校和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的积极性。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关注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20]。“U-K双元联动”模式以“科研促进教研——教研促进课程——课程促进科研”的良性循环改变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建设的课程目标不清晰、课程资源的认识狭隘、课程实施及评价不高等问题。实践证明,“U-K双元联动”模式是提升民族地区幼儿园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要求,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21]。长期以来,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倍受社会关注,农村幼儿园存在办学条件落后、师资队伍匮乏、教学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U-K双元联动”模式以追求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发展与农村幼儿园的传统优势结合,充分发挥了双元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带动农村幼儿园教研水平发展,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水平。事实证明,通过提高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建设水平,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水平。未来,通过国家与地方相关政策支持,“U-K双元联动”模式在未来仍将持续优化,从短期向长效、从治标向治本转变,转化上升为国家长期稳定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典型范例。
地方民族师范高等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民族性、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为办学特色,肩负着国家赋予的特殊教育使命。办好农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成为新时代重要的战略任务。为了充分发挥地方现代应用型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2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研究团队经过5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2020年11月,贵州省黔南州A县DYD幼儿园和黔南州A县GJJ幼儿园通过专家组验收,分别晋级步入“省级示范幼儿园”和“州级示范幼儿园”的行列。实践证明,“U-K双元联动”模式是地方高等院校服务乡村教育振兴的有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