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生态课堂的建构

2022-01-01 12:48纪胜辉
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班规法治道德

文∣纪胜辉

自主学习生态课堂,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和教师专业的发展,重建新型课堂教学理念,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文化,采用更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形成更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生活,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小学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生态课堂,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研究和探讨价值。

一、自主学习生态课堂的基本特点

自主学习生态课堂,以共同参与和探究学习为目的,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生态课堂育人的作用。因此,其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互动生成课堂

自主学习生态课堂里,通过沟通交流实现师生间的交往,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助互学的过程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呈现了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之风。这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起到引导、协助、促进的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前通过布置任务清单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把握主要学习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将自学中产生的疑惑与感受批注在书上。扎实推进课前自主学习,为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鼓励督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充分体会合作交流的学习乐趣

合作交流是体现自主学习生态课堂活泼性的重要特点,学生在特定的小组中进行交流,彼此谈收获、享经验,探讨自学所发现的问题,充分营造出和谐生动的课堂气氛。在有组织地进行合作学习中,教师引导完善自学中的知识建构,解决学习中的疑问,形成新的建构,达到良性循环,充分体会合作交流的学习乐趣。[1]

二、自主学习生态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情境生态化,让课堂融情入境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主理解和掌握知识,增强运用知识的主动性,将道德标准与法律意识内化于心,自觉规范个人行为。通过在课堂注入更多的情感,不断优化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态型课堂教学效果。在充满激情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2]

以《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学习为例。在导入教学内容之前,教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环境污染的公益广告:城市里,车辆的尾气不断排放,工厂烟囱源源不断地释放出黑烟,空气污染使得蓝天白云变成灰蒙蒙的一片;田野间,农田被摧毁,改建为房屋楼房小工厂,水污染使得原本清澈的溪流变成臭烘烘的水沟;青山不在,绿水不流,失去家园的不只是人类,远在北极的小熊也因为冰川消融而寻不到落脚之地。看完这段视频,所有的学生都为之动容,体会到当前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体会到环境治理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认同这节课所蕴含的价值取向,被激发出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主动为治理环境污染出谋划策的情感。

再如,在《少让父母为我操心》的学习中,教师先请班里的家长为孩子录下视频,内容包括自己每天的工作、家务、督促孩子学习等主要活动,以此导入课堂。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被放大,有利于触发学生内心的柔软感触,激发对家长的理解与感恩,从而引出“少给父母添麻烦”等相关主题的探讨。另外,教师还请家长在班级群里为孩子写下寄语,表达对孩子深深的爱与殷切的希望,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引导学生为父母分忧解愁,并以小卡片的形式让学生及时将自己的感受与决心写下来带回家给家长,请家长鼓励并监督。通过这种方式,情感层层递进,水到渠成,既达成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又增进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亲子沟通与交流。

在自主学习生态课堂的建设中,教师应该充分为课堂注入情感,用良好的教学行为和思想感染学生。在平时的交流中,以正面的情绪调动学生积极情绪,引导学生用丰富的情感去探究学习。而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之时,教师教学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进而实现了教学相长。由此,课堂环境情真意切,情意融融。

(二)学习探究自主化,让课堂充满生机

自主学习生态课堂改变了过去教师在课堂上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转变为课堂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来确定教学方案,充分留白,以学促教,让学生充分地、积极自主地参与课堂,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有趣、有活力。同时,有利于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性机制,传统的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变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得到提高。[3]

例如,在学习《我们的班规我们订》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要讲的内容,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6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任务,一是发现班级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二是根据班级现状,拟订班规;三是每个小组准备汇报拟订的班规及其依据。小组汇报之后,再组织全班交流探讨,进行投票,选出大部分同学都认可的班规。在这个大家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生生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让每个学生参与班规的制订,对班规有较高的认同度。这有助于班规的实施,不至于让班规形同虚设。

再如,在学习《我们班四岁了》一课时,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四年来的班级瞬间,让学生重新回忆起大家曾一起度过的时光,分享一同经历的酸甜苦辣。这都是学生真实经历过的事情,因此他们十分踊跃地发言,积极主动地讨论。学生通过班级成长足迹,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探讨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教师还组织全班交流,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开展班徽设计比赛。小组成员相互合作,积极地参与班徽的设计与展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

在自主学习生态课堂中,学生获得了更多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引发了更多的思考,同时,他们在多向的互动中,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会更加愿意主动展示自我、表达自我、反思自我,为课堂注入了生机,推动了道德与法治课堂走向更平等、更开放。

(三)课堂活动生活化,让课堂高效有序

小学道德与法治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这就要求课堂应该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推动课堂实效的提高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更应注重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基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例如,在学习《这些事情我来做》时,教师就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了课前任务:坚持每天做至少一项家务,并让学生思考学做这项家务的原因、家务做得又快又好的秘诀、坚持一周做家务的感受……在抛出一系列问题后,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制作做家务的照片或者小视频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并和其他同学探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利用道德与法治所学的知识与方法,探究这一活动带给大家的启发与收获。最后,布置劳动实践小课题研究,既可以鼓励督促学生坚持做家务劳动,也能提升他们在生活中进行调查研究的能力,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将生活经验提炼,转化成个人的小课题研究成果。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重视教学资源多样性,充分地挖掘蕴含在家庭、学校、社区等情境下的教学资源,大胆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为学生创造贴近生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扩展学习空间,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道德与法治知识竞赛、辩论赛,手抄报展览,课本剧演绎,等等;或到校外参观、访问等,延展活动空间,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引导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形成自主学习、互相竞争的新局面。

可见,选择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生活化教学案例,既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新的体会与启发,有助于提高其综合能力。

三、自主学习生态课堂的教学效果

通过自主学习生态课堂的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生态课堂的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学生的生命价值与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整体认知、存疑解疑、串联思考,再到互助探究、反思小结,思维与情感一步步得到了扩展与提升,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激发学生在自主、自由、创意的学习生活中实现自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研能力同样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自主学习生态课堂也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有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现如今,新科技的发展为自主学习生态课堂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未来的课堂上,个性化学习生态将成为一种主流。作为教育者,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教学思维,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为学生打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猜你喜欢
班规法治道德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My New Year Wishes
让学生成为秩序的主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班规“七问”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