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探
——以《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这些事我来做》教学为例

2022-01-01 12:48马玉龙
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小达批判性家务

文∣马玉龙

著名学者董毓教授指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以理性和开放性为核心的理智美德和思维能力的结合,是一种谨慎公正的分析、构造和发展的过程。他在《角逐批判性思维》一文中详细阐述,批判性思维是德育和智育的结合,其中德育部分指的是关于认知和行为的批判精神和品德,如谦虚、谨慎、客观、 具体、公正、反省、开放等;而智育部分则指关于辨别、分析、判断和发展的高阶思维技能。这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有着深远且实际的指导意义。

传统观念中道德与法治价值导向性明显,案例一出学生便知晓教学用意,缺乏自主探究、辩证思考的过程,更缺少质疑的环节。而批判性思维是对这一现状的有效补充,在批判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延伸与拓展,教学方式中增加追问、质疑、辨析、实践体验等过程,鼓励在教学中注重德育与智育的结合,倡导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辨析、体验、探究、实践获得能力提升和价值体认。下面,以《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五课《这些事我来做》教学为例,谈谈批判性思维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

一、劳动热情的激发与反思意识的增强相结合

《这些事我来做》的第一个话题“家务擂台赛”,热火朝天的劳动画面与家务能手的经历分享能够极大地感染学生的情绪。通常,我们在课堂上注重劳动热情的激发,却忽略了更全面的思考——教师想方设法拍摄视频、现场模拟、计时比赛等,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亲自体会劳动的成就感;然而,很多时候,劳动的热情只有头三天,往往是“虎头蛇尾”。

如果教学仅仅停留在这里,显然,教育的效果远远不够。不妨进一步试着运用批判性思维中的德育指标,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谦虚、客观、具体、公正地反省,并应用智育指标中的辨别、分析等,帮助学生去厘清劳动热情的“真相”,并在时隔两周后,采访学生家务劳动的情况,鼓励采用真实、客观的陈述。有的学生回顾说,上完课,回到家就抢着扫地、洗碗、擦桌子,还能得到爸爸妈妈的夸赞呢,可是没过两天,新鲜感没了,不想做了;有的学生说,想负责整理床铺,自己和爸爸妈妈的床铺都由自己来整理,刚开始几天都做得很好,可是周末的时候赖床起晚了,就没有做了;有的学生表示,倒垃圾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现在提倡垃圾分类,每次得拎着好几个垃圾袋放入不同的垃圾桶,说难也不难,可早上出门时间特别紧张,有时候一着急就把这事给忘了……

事实上,当教师引导学生去客观、 具体、公正地回观、反思、辨析的时候,学生就发现了问题所在。究其原因,不是学生不爱劳动,是学生缺乏自觉劳动的坚持与自我的要求。有了批判性的反省,教师可以更为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劳动习惯,如结合自身及家庭情况,做好劳动规划,可以适当选择一两件家务,在每周达到三或四次的劳动频率,并坚持做好。无论大事小事,都需要坚持与规划,即使中途失败了,也可以继续坚持做下去。劳动热情的消减本身是一件正常的事,学生需要自我管理好时间的分配和任务的选择。能把一件事坚持做好,就是最有成就感的劳动成果了。

二、劳动意识的强化与质疑精神的培养相结合

在强化劳动意识的同时,应当教会学生多角度地分析情境,发展质疑能力。《这些事我来做》中的话题“愿做哪种人”之下,提供了一则正面案例《夏丛艳日记》,讲述了一名懂事又甘愿付出的小姑娘夏丛艳,放学后在崎岖的山路间背水、回家又忙着洗菜做饭的故事。一般来说,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学生的感受多是一边倒,都为这个小姐姐的勇敢、努力而点赞,都表示要向她学习,增强劳动意识,主动为家庭出力。

如果课堂上仅仅有一种声音,这完全不符合批判性思维的标准。我们鼓励质疑,强调多角度辨析,提倡表达不同的观点,寻找不同的论据。诚然,学生应学习故事主人公身上的劳动精神,为家人主动承担家务。然而,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带学生多思考一下,师生共同展开追问、质疑,如,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这样做好吗?你对此有没有什么担忧?你愿意这样做吗?有没有别的解决办法?教师鼓励学生在批判性思考中提出问题,质疑精神就是敢于探究,包括对现象的深入分析,对原因、结果以及影响因素等多角度探讨。通过品读日记的细节,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解读情境,夏丛艳的家庭情况确实清苦,生活条件差加上外在环境恶劣——缺水严重,所以她不得不走山路取水。她能尽自己的力量,用劳动换取家庭的水源,减轻家人的负担,真的了不起;文字之间我们感受到劳动给她带来的快乐和自豪,我们当以劳动为荣。同时,我们也允许不同的声音发出,有的学生真切地不愿意这样做,原因来自不同的思考,一是山路危险,万一滑下山脚,受伤的自己不仅连最基本的事儿都做不好,还会让这个故事中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二是对于一个小姑娘,如果经常这样来回背上百斤的水,身体是否吃得消?对她的成长是否有伤害?三是做这些家务明显要花不少时间,她的学习是否受到影响?学习的精力和时间是否有保障?父母为此将担忧更多,这样做是否真的合适?那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对于一个小姑娘,帮助家人是否还有别的途径?有的学生提出,夏丛艳可以和邻居协作,请邻居帮忙带一点水,她来帮助邻居做收拾房间、洗菜等家务,以及照顾小宝宝等;有的学生大胆设想,提出可以给政府写信,请求政府建设水利工程,解决用水问题。

通过质疑,学生们再来反观自己的生活,深感自己的生活环境优越,为父母所做事太少,应当感恩父母用劳动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也要用自己的劳动让家人更舒适。这样的过程,才能达到劳动意识的内化。

三、劳动技能的养成与劳动技巧的探究相结合

《这些事我来做》第三个话题是“不让做怎么办”。惯常的做法是图文出示情境、分析原因、找对策,这样的做法重在知识与技能的了解与积累,缺少了情境与问题解决的代入感。

教师运用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去客观回顾生活经验,有理有据地发现问题,即通过问题转述,也就是联系自身经历来描述问题,将“他情境”转化为“己情境”、“他问题”变为“己问题”。有的学生说,有一次主动洗碗,结果不小心把妈妈心爱的花盘子摔了,还差点把手划伤了,妈妈再也不肯让自己洗碗了;有的学生说,洗衣服的时候把爸爸的白衬衣染了色,妈妈要重新漂白,真是“帮倒忙”;还有的学生诉说道,爸爸说只要把作业写完就可以了,不用操心家务,而且家里有扫地机器人,不需要自己扫地了。

面对这些“现实”,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寻找解决的办法。家长不让做,到底是为什么呢?有哪些担忧呢?分析中,学生能找出至少六个方面的原因:怕影响学习,怕出现安全问题,怕耽搁孩子时间,怕孩子帮倒忙,担心孩子做达不到标准,怕孩子受累,等等。在分析的基础上,解决办法就呼之欲出。合理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在完成好学业的前提下,把某项劳动做得又快又好。

怎样才能把一件事做得又快又好呢?勤学多练是必经之路。在思考辨析之后,进一步在实践中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劳动技能,并试图突破劳动技巧的习得。为此设计了拓展实践,建立学生居家生活中劳动的直观体验,要求学生能在实践中有一定的思考,有什么好办法做到这些?有哪些小妙招可以解决难题?有哪些创意做法?如居家清洁“妙招集锦”、叠衣服小妙招、妙用废弃纸芯筒等。

基本的劳动能力的养成是需要实践来检验的,而特殊的劳动技巧则能为学生的劳动本领锦上添花。批判性思维鼓励孩子们用分析、判断、发展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对问题的解决做得更优。批判性思维也鼓励学生突破固有现象,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尝试用创意劳动,为生活增添美好。

四、服务型劳动的尝试与创新型劳动的实践相结合

对于小学生而言,劳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自我服务与服务他人上,其中最显而易见的是服务家人。在家庭中,学生争当劳动小帮手,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劳动本领,而且能为家人分担家务,这种服务意识也能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然而,思考人们的日常生活,不难发现,作为小学生,劳动能力是有限的,劳动成果更是微小的。这时候,我们试图用批判性思维突破固有现象,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尝试用创意劳动,为生活增添美好。

围绕居家创意改造,教师可以开展变废为宝、创新实践的劳动实践活动,如玩转A4纸、塑料袋大变身、妙用纸筒等,让学生在家务劳动中,利用身边的常见物品,变废为宝,感知创造性劳动的乐趣。例如,从家中常见的废弃卫生纸芯筒入手,教师设计了“我是收纳小达人”“我是装饰小达人”以及“我是玩具小达人”三个创意挑战项目。“我是收纳小达人”要求学生利用纸芯筒收纳家中的小物件,使桌面更整洁,物件便于查找,同时学习给物件归类、整理,做家中的小帮手,最终完成制作一件收纳工具的作品,给它取一个名字并简单美化它;“我是装饰小达人”要求学生通过裁剪、涂色、拼接等,使纸芯筒成为美丽的装饰品,并将作品摆放在家中合适的位置,给家中增添一份温馨或美丽,拍摄或绘出摆放自制作品的家中一角的前后对比图;“我是玩具小达人”则要求学生利用多个纸芯筒和一些其他常见材料,使纸芯筒变身成会动的玩具,并将自制的玩具与家人分享,同时附上一份自制的玩具玩法小说明书。

“变废为宝”不是一句空话,创新意识也绝非天方夜谭。在小设计、小制作中,从身边常见的物品开始行动起来,创意劳动就是这么趣味横生!这样的实践探究活动,无疑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调节剂。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学生不仅解锁了不少劳动本领,还在思维上得到一定的扩充。最重要的是,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深刻明白——创意,让生活更美好,创意服务于生活。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有了审慎思辨,才能在亲自参与、观察探究、反思质疑的过程中获取对社会的深入认识、对生活的全面思考、对价值观的真实认同。在批判性思维视角下的劳动教育也生发出不一样的效果。学生要在“学”中思“辨”,教师也应在“教”中思“辨”。我们的劳动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无论是身体力行的“行动”,还是动脑筋的“动”,都要将学生的德育品格与智能品格挂钩,让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的认知,并得到尽可能长远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达批判性家务
少年,你认真做家务的样子很美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我们的家务,我们的家
一起做家务,一起建设一个真正的家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