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 敏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我们在低年级古诗词的教学中需要把握好分寸,既不能将古诗词教学上成平常的识字、背诵等模式化课型,也不能进行过深的文学解读品析。古诗词创作年代与学生生活相隔甚远,诗词中汉字的音、形、义也随着时间推移发生了一些变化。要上好低年级古诗词课,我们可以通过字源探究,帮助学生便捷地完成识字任务,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意,获得情感体验。在教学古诗《夜宿山寺》时,我巧妙利用字源探析法引领学生理解诗题,体会诗意,品悟诗情,将识字、写字、学诗完整统一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夜宿山寺》是二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教学伊始,我先引出诗人,揭示诗题,紧接着引导学生学习诗题中的两个生字“宿”和“寺”。
课题中的第二个生字“寺”,学生似曾相识,通过调动生活经验,激发记忆,让学生说出熟知的寺庙,再出示图片让学生认知金刚寺、白云寺、甘露寺,带领学生观图认读,简介这些都是本地有名的寺庙,最后出示“山寺”一词,回到诗题。这样既教会学生识字,又渗透了情感教育,触发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同时还兼顾了诗的语境,真是一举三得。
这样的识字学诗方法在其他课例中也可以运用。如《古诗二首》(二年级上册)中的《登鹳雀楼》中“楼”字的教学,通过出示生字,展示各种名楼的图片,如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等,学生感受这些楼阁的壮观雄伟,了解了楼的特点,同样也回到了诗的语境。在识完图片后,再让学生说说身边的楼宇,学生能够想到熟悉的“百货大楼”“教学楼”等,这样从生活中识字,又回到生活中积累运用,真正达成了识字教学的目标。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斯霞曾经说过:在识字教学中,学用结合是开启儿童心扉的好办法,识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这个“巧”字,就是智力。
教学完了“宿”和“寺”这两个生字,诗题的意思不讲自明,学生的认知、情感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熏陶。
低年级的古诗学习,要了解古诗的大意。《夜宿山寺》这首诗意的理解,重点难点就在“危”字的学习上。从以下两个步骤入手,可以巧妙地突破难点,化解疑点,帮助学生感知诗意。
读诗的第一句“危楼高百尺”,出现生字“危”,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个字的意思,出示两个选项让学生选:①危险;②高。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①这个选项,教师此时不急于纠正答案,而是相机识字:先出示“危”的篆体字形:。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部分像什么?(一个跪着的人)下面的部分像什么?(一座高高的悬崖)再引导学生将“危”与它的篆体比较,得出结论:“危”的本义是一个人在高高的悬崖上。
整体学习了“危”字的特点和本源后,再回到前面的猜字义环节,让学生选择意思,学生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此时告诉他们:“危”字的本义表示很高,所以应该选择第二种解释。“危”字理解了,整句诗的意思也就明朗了,学生能够很顺畅地说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含义,再引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写字,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夜宿山寺》一诗,李白运用绝妙的想象,丰富的夸张手法写出了山寺的高。在教学“危”字本义后,让学生回顾本学期学过的李白的古诗,哪句也同样写出了事物的高。学生能很快想到《望庐山瀑布》(二年级上册) 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教师此时做总结延伸:这种写法叫作夸张,在李白的诗作中,有不少夸张的名句,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列举这些诗句,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这种借助重点难点字的字源探索,巧妙学诗意的方法都可以应用在其他古诗教学中。如《咏柳》(二年级下册)中的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里的“妆”字是理解诗意的难点,而我们通过“妆”字的字源分析,让学生明白,“妆”是一个女子对着镜子在打扮。这样字形记住了,诗句中的“妆”是“装扮”的意思,整句诗的意思也不示自明了。
课标明确了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夜宿山寺》这首诗中诗人发挥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高,前两句已经从视觉上烘托了山寺的高耸入云,后两句诗人从听觉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相距很近,山寺之高不言自明。教学中,由“恐”“惊”两个生字入手,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的心理活动来明意悟情。
“恐”“惊”两个字都有“心”这一部件,学生在观察后很容易发现,再结合之前学过的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引导他们明白: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都含有“心”,都表示与心理活动有关。再出示两个字的意思(“恐”:担心;“惊”:惊动),学生说出整句诗意也就不难了。这样的析形,帮助学生学习了生字,也巩固了旧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接下去引导学生朗读,通过男女生对比读,男生读第一、二句,女生读第三、四句,在语调上形成反差,学生自然理解了两句诗表达的不同意境。
诵读理解已经让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而启发想象,更能让学生的情感与诗人达成共鸣。“恐”“惊”二字写出了诗人在高楼上的担心,他担心什么呢?此问题一抛出,学生立即纷纷讨论。有一位学生大声说道:“天上的神仙们是不是喝醉了酒,睡着了,不能吵醒他们?”这样的生成也是学生循序渐进学习过程的一种自然生发。教师接着问:如果你此时在这座楼上,你会想什么?顿时学生的思维迸发,满脸兴奋急于表达。此时这首古诗的教学已经达到高潮,学生的情感已经达到巅峰,而他们所有的感悟在教者“天上真的有神仙吗?”的发问中沉浸下来:没有神仙,不可以摘星星,所以这些都是诗人的想象,想象离不开现实,因为这座楼太高了,所以才有了这样奇妙的想象,成就了这美妙的诗句。
汉字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悠久的历史。借助汉字的溯源,分析字形、字理,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理解古诗的意境,品味古诗词的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水平,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这样长久的统整学习,能从真正意义上落实语用目标,让学习变得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