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2022-01-01 05:27欧国明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拟题例文习作

文|欧国明

统编本教材安排了“习作单元”和“阅读策略单元”,可谓是一种新的创举,让语文教学的读与写不期而遇。教师将传统单线教学变为双线交融,让习作技巧由暗到明,习作教学过程从短变长。当前读写教学还面临一些问题,如课堂教学形式单调,读写分离成日常;学生对读写缺乏兴趣,读写能力低下等。要解决这些相关问题,教师应紧扣语文要素,让读与写结合起来,加强读与写的交融,整合课内外读写资源,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编排“阅读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相对于人教版教材来说这是一种创新。以“习作单元”为例,体现了“读写结合”特征,“阅读介入写作,指导写作目标,以读促写”。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教师要深挖教材中所蕴含的语用要素,体悟编者意图,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统编本教材读写教学新突破

1.新板块,传统单线向双向交融

统编本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在编排上分别是“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在“精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写作技巧教学。这两篇精读课文与其他单元课文以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学习具体阅读方法、体悟作者思想感情略有不同。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目标是“以读促写”,让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写作技巧与表达方法。接下来的“交流平台”,总结出这个单元的说明性文章的重点写作方法。当进入习作板块之后就是“初试身手”,这个阶段学生完成“精读”之后尝试进行片段习作,这是阅读向写作的有效迁移。“习作例文”选取文风不同的课文,用批注的方法,让习作技巧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习作板块是一个立体化习作的综合过程,给予学生更多写作的空间,呈现多维度发展的趋势。传统教学中读与写是单线条教学,二者联系并不紧密。而以读写结合为教学目标的习作单元不是单向的“为了读”或者“为了写”,而是用一种读写共享的教学理念扭转单向教学的狭隘性。

2.写作技巧从暗到明,习作教学过程从短变长

传统教学单元以阅读课文为主,写作知识作为一个小“插曲”。而统编本教材用一个单元体例来呈现习作技巧教学,用精读课文明晰本单元习作技巧,用“初试身手”的方式让学生尝试模仿写作。当学生经过初步习作训练之后,掌握了一定习作技巧,就可以开始整篇习作。习作例文中的习作技巧呈现出丰富性与多元性,从而让习作知识内容不再抽象,这样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能够将知识内化为谋篇布局与习作策略。传统习作是一个由想到写的小回合,而统编本教材写作单元变成由读到想再到写的循环,习作教学过程从“短”变“长”,让写作知识不断深化,不断聚合,不断形象化,由静态走向动态,充分展现了写作知识向核心素养转化的过程。

二、当前读写教学的问题之我见

1.课堂教学形式单调,读写分离成日常

读写结合已经融入日常教学,但是很多教师认为读与写内在联系不紧密,便不会把这两个教学板块融合在一起。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读写兴趣点进行教学,让整个课堂枯燥无味。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倾向于课本内容的讲述与解读,对相关的习作方法、习作思路与习作技巧讲述较少。这种读写分离的教学导致课堂阅读与写作联系不紧密,学生学习单元课文之后,只是熟悉课文内容与情节,习作能力却得不到提升。

2.学生的读写兴趣低,读写能力低下

笔者对所在教学区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有50%的学生会在父母监督下读一本书,有30%的学生会抽一定时间读一本书,有20%的学生偶尔会读一本书。对所在班级写作情况进行调研也不容乐观,对看图写话或者对写日记感兴趣的学生只有30%,70%的学生不爱写作,日常读写活动只是教师布置课堂作业与练习,他们不会主动观察生活与记录生活。由此可见,学生的读写兴趣低,学生实际读写能力得不到提高,语言表达缺乏真情实感;阅读文学作品时,只是关注其内容,与作者很少有共鸣。

三、统编本教材读写教学结合策略

1.紧扣语文要素,让读写不期而遇

教材编者从三年级开始设置习作单元,写作训练板块从零散状态统一起来,形成了完整的教学单元。同时,统编本教材体例编排注重语文要素,包括对读与写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与学习内容等。在开展读写教学时教师需准确把握单元语文要素,还需要注重精读课文与习作例文之间的关系,找准切入点,从而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要素是“赞美壮美的山河”。语文要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二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接下来在“交流平台”上延续语文要素,文章开头用一段话叙述全文的中心意思,后面内容围绕这一段话展开。所以教师在开展习作单元教学时,要紧扣语文要素,在教学精读课文时带领学生寻找文章的关键词,学习习作例文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尝试围绕一个意思去写好一段话。

2.加强读与写的交融,巧搭读写结合的“缘分”

(1)抓阅读之眼,立习作之意。好作品都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标题。有的学生提笔习作时,仅是拟题就会痛苦不已,常常离题或偏题。教师要想让学生掌握拟题技巧,让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是非常有必要的。以统编本四年级上册课文为例,第一单元的《观潮》《走月亮》《繁星》是以事件拟题,第四单元的《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是以人物拟题,通过对这些优秀作品的拟题方法加以分析,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分小组进行文章拟题训练。有的学生选取父母之爱来拟题,如《爱如山河—我的父亲》《爱恨交加—论我的老妈》。教师先搜集全班学生所写题目,然后分小组评比,最后,教师再分析、点评,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拟题的技巧。

(2)感悟作品写作妙处,运用仿写提升写作能力。好的作品常常能够引发读者共鸣,反映作者对生活真实的感悟,让读者联想生活中的人和事,产生感触、感悟与联想,再把感悟融入写作。读后感和日记是进行读写融合训练的写作方式。教师先带领学生选择优秀的“精读课文”进行分析与学习,找到仿写的关键点。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观潮》第4 自然段中用排比的手法展现钱塘江海潮壮观之景,“只见白浪翻滚......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气势磅礴的潮水在作者笔下形象生动,如何借鉴此等妙笔,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感悟。先让学生尝试观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然后借助优秀范文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去品读和模仿写作,久而久之学生就从感悟中找出写作捷径,提高自己的读写水平。

3.整合课内外读写资源,激发学生读写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整合课内外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内精心设计阅读方法,如跳读、默读等,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读的习惯。三年级到六年级的教材均安排了阅读策略单元,有预测、提问与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阅读等方面,借助这些阅读策略让学生学会用批注的方法去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边思考边进行阅读,这样阅读效率将会大大提高。课内资源是读写教学借鉴的宝库,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推荐阅读课外读本,这些自读课本应以童话与寓言、科幻故事为主。如以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为例,闰土活灵活现的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师可让学生阅读课外节选篇目《少年闰土》。教师可以借助QQ 群与微信群让学生进行课外讨论,同时还可以在群里分享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

在统编本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把握写作策略,把“精读课文”作为单元教学核心,在“交流平台”中归纳写作技巧,在“习作例文”中让学生小试身手,在习作中让学生勇于表达。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坚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样学生的读写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拟题例文习作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扮靓作文之“眼”
擦亮文章的“眼睛”
擦亮文章的“眼睛”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