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

2022-01-01 03:48王晓旭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四史理论课理论

王晓旭,付 垚

(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1]“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营养剂和清醒剂。”[2]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让学生通晓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兴盛经验;能让学生清楚新中国由弱到强的强国经验;能让学生知晓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能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的成长经验,更好地为建设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一、“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理论意义

一是“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两者融合发展能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不断巩固其优秀的理论成果。二是能让高校学生、教师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四史”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理论的理解,在“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中不断创新理论成果,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的飞跃。

(二)“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

“四史”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来源,思想政治教育为“四史”教育提供实践途径。首先,加强“四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融合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政治高度、时代广度、历史厚度、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对于引导大学生学史明理、知史力行,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其次,将“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能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共鸣,唤醒家国情怀和民族意识,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转换为无穷的精神和现实力量。再次,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才兼备、思想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逻辑理路

深刻领悟“四史”教育蕴含的方法论原则,把握其中的内在联系与发展逻辑,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对照中汲取经验。

(一)“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历史逻辑

“四史”教育是一部关于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成长史。将“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能更好地让高校大学生明晰中国强起来的历史发展经验,晓畅百年大党的内在历史规律,体会社会主义的历史建设成就,感悟改革开放的历史进步成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合并加强“四史”教育,有利于让学生直观学习历史中的经验教训,学会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导实践,不断增加知识储备,锤炼理性思辨的能力。

(二)“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现实逻辑

“四史”教育是一部关于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现实史。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将“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切实符合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四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现实逻辑。只有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才能真正揭露帝国主义的种种卑劣行径,打败外来侵略者,解放四万万同胞,真正走向富强民主复兴之路。无数的历史证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四史”教育,无数的现实证明,“四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将“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起来,才能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有实效。

(三)“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逻辑

“四史”教育是一部关于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史。将“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一是符合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阶段实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论原则和具体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深刻领悟“四史”教育的时代价值、学术价值、理论价值、精神价值、实践价值。二是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践,让高校大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四史”教育理论认同,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与重要性,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成果。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把握逻辑理路,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四史”教育理论的强大,感受到其蕴藏的历史力量,不断在“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教育中获得启发,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来看待问题、思辨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理论发展中能想能用,在实践成长中敢做敢拼,为建设强国贡献应有力量。

三、“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

“四史”教育是中国人民历史记忆的根本,也是开创未来事业的精神源泉。[4]由于“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提法较新,在实践发展中也面临一些现实困难。

(一)体制机制构建不足,课程要求不严

一是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较新,相关的考核制度还未建立起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难以量化、细化、精确化的问题,常常陷入教师和学生考核设置不好界定的窘境,采取什么课程计划,完成多少课程目标,以什么为评价标准都需商定实施,要考量高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主体,还需依据客观实际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二是高校考核普遍相对宽松。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以开卷考试、课堂考核、随堂测验为主,闭卷考试为辅,课程结业设置较易,对学生和教师普遍要求不高。三是高校对“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普遍持观望态度。融合发展没有样板、没有经验,只能依托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和具体实施要求,依据高校客观实际再商榷相关细则,之后才可能颁布实施,相对来说周期较长,总体上来讲,“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理论体制机制还要进一步完善。

(二)师资力量强弱不均,人员编制不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队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对全校专业学生进行授课,有时还需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培训,相对于其他专业教师,课程受众更广、范围更大、责任更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反映压力较大、教学任务较重、人员队伍力量明显不足。二是专业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主要由毛概、思修、马哲、近代史等课程组成,高校普遍存在文科专业教师授课要求不严、考核不高、目标划定模糊等情况,思想政治课队伍普遍存在“大杂烩”,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整体构建较难。三是专业教师队伍需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以量化,考核界定不清,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缺少交流,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学习目标设置较低,自我要求不严

一是当代高校大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学习功课存在一定目的性。专业课与就业相关性大,占期末总体成绩比重较大,就多学;对于与专业相关性小,占期末总体成绩比重较小的课程,就少学,甚至不学,在学习过程中基本以专业课为主,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辅。二是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在思想观念方面显得极为不成熟,认识不到其重要性,采取逃课翘课、只学习专业课、娱乐消遣的消极态度,个别学生还扰乱教学秩序,专注于案例的过分拓展,影响教师正常教学。三是学习目标设置普遍较低。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蕴含的真理力量认识不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需要提高政治认识,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自我要求不严,甚至出现得过且过的错误想法。四是学生内在认同不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四史”教育还存在不清楚、不了解的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认同意识、进取意识仍需进一步增强。

四、“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优化提升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现“四史”教育的整体性,基础问题是教学内容的科学构建。[5]“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面临的阶段困境可通过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机制、科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水平和提高学生的基本认识来改善。

(一)赓续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

首先,高校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对思政课教育教学建立教师、学生、学校三方的量化测评体系,将“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量化测评依据、测评指南、测评要求、测评结果、测评反馈进行系统地整理并及时公布出来,对量化测评体系的相关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对于测评评价较好的教师,给予一定鼓励和奖励,学校定期组织邀请优秀教师分享成功经验。对于成绩相对靠前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树立先进典型,让更多学生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影响身边更多的同学。对于建言献策较好的提议,学校可召开思政课体制机制会议,研讨相关有利政策,及时公布并加以施行。其次,高校要严格落实落细思政课教育教学要求,注重做好“顶层设计”,从严从实要求教师、学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加强思政课的课堂要求、成绩要求和结课要求。再次,高校敢于创新,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体制机制,课程设置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真正实现育人为本。

(二)采取“固本培元、守正创新”教学方式

一是高校在“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中可采取“固本培元、守正创新”的方式。“固本”即高校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四史”教育的基本内容,对内容采取严格把关的态度,坚持“内容为王”的基本原则,对教师课堂教学坚持质量优先的要求,对学生上课要以获得感为目标。“培元”即高校要对内容不断精进、精益求精,要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有深度、有内涵,让教师真正爱上教学,真正甘于奉献、乐于付出;让学生真正学到原理,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守正”即高校要让教师坚定政治信仰,严守师德师风,有基本的教学原则、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有育才为先的态度,自觉做好育人本职工作;让学生做好学生本职工作,踏实认真学本领,培养全方位的能力。“创新”即高校要敢于求变,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创新宣传推广方式、创新规章制度形式,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活起来、动起来、亮起来,让学生真正有幸福感、体验感、获得感。

(三)注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水平

1.坚决落实教师“六要”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六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和人格要正。[6]一是要自觉站稳政治立场。树立“四个自信”,让学生搞懂弄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7]二是要有爱才育才的情怀。要对学生有爱心,耐心,信心,发掘学生内在闪光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三是要有创新思维。教师要富有创造性和积极性,敢于打破不适用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形式,因材施教。四是视野要广。要多读书,增强教师内在涵养和业务能力,教育教学才会更有深度。五是要有自律意识。教师要严于律己,遵守师德师风,尽职尽责。六是人格要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高尚的品格去感化更多的学生。

2.保障教师队伍持续优化

在“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中,首先要保证教师人员编制要健全。要积极招聘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教师,主动扩充思修、马原、毛概、马哲教研室的人员队伍,保证思政课内设机构精简性,确保思政课教师职能配置完备性。要让思政课教师与高校教师的平均教学时长基本持平,适当减轻思政课教师的压力,让教师将立德树人作为基本定位。其次要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理论性、建设性,让高校教师回归到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当中去,教师要多去读马列原著、多去看经典理论、多去想教育教学、多去听多方建议、多去做育人实事,甘于静心沉淀。要主动加强思政课业务能力建设,要加强教师教书育人思想建设、理论深度建设、政治正确建设、工作能力建设、美好生活建设。再次要让教师加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教师与社会之间有效凝聚共识,树立共同目标,有效汇聚多方力量,共同促进“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建设。

(四)精确找准学生教育教学定位

1.强化政治认同,找准政治定位

身为高校大学生,要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自觉站稳政治立场,心怀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于破坏祖国统一的港独、疆独、藏独、台独份子要坚决举报,自觉与敌人划清界限,严守政治立场。对于大肆鼓吹“历史虚无主义”的拙劣话语,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要用无数历史史实去回击,抨击这些丧失民族气节的行为。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企图“西化”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动摇大学生政治信念的做法,要在政治上保持对立,时刻保持警惕。身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建设者,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自己,在“四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汲取政治养分、坚定政治信仰、找准政治定位。

2.时刻武装头脑,不断淬炼思想

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在思想上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中国共产党党人集体智慧思想,要将这些正确的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自觉地把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新中国的指导思想写在本上、记在心中、刻在脑里、用在实处。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要深刻领悟这些思想,学懂弄清思想的本质规律、深刻内涵、内在原理、基本方法,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武装头脑,滋润灵魂;要用爱国思想强信念,强时刻报效祖国的决心;要在应对困难中淬炼思想,敢于挑战、敢于斗争、敢于拼搏,自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民族虚无主义”的思想划清界限。

3.主动学习理论,增强综合素质

理论是被实践反复检验后得出的真理,无数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强中国。高校学生要对马恩经典著作理论、中国共产党理论、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改革开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充满自信,熟读经典原著,掌握其中蕴含的方法论原则和客观规律、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对于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理论,要加强学习,主动掌握理论,在思想上、生活中、工作中、政治上充分加以运用,增长个人能力,增强综合素质,更好地应对风险和挑战。对于西方的思想政治理论,学生要依据自身发展,结合实际,采取扬弃的态度吸收。

4.加强情感认同,厚植家国情怀

高校学生首先要加强情感认同,始终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新中国、感谢无数革命先烈、感谢无数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无悔付出,感谢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其次要加强“四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扎实学好本领,努力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生力量。再次要加强爱国情感认同,把“四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结合起来,以“四史”教育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认同感,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情感认同,厚植家国情怀。

五、结 语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思想政治教育做过许多重要论述,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有效地整合统一目标,持续优化教学配置,注重在硬件上、软件上进行深化,特别是在教育教学资源上要着重加强,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教育功能和教育目的上注重从学生主体出发,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

猜你喜欢
四史理论课理论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队史连“四史”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