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泽*,靳学远,钱志伟
1.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食品工程学院(中牟 451450);2.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临床医药学院(海口 571126)
抓饭,维吾尔语称“polo”,抓饭中含有羊肉、胡萝卜、洋葱等肉类和蔬菜,营养丰富,是深受新疆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人民喜爱的一种饭食,因为食用时为净手掇食,故称为抓饭[1-2]。传统的抓饭一般由新疆维吾尔等民族人民居家制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快捷、方便的抓饭工业化生产[3]。但抓饭中由于含有大量油脂,其加工方法不同于普通米饭,因此需要对其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田憬若等[4]对混合果干型鹰嘴豆抓饭的配方进行研究,马欣等[5]采用方便抓饭浸泡工艺进行优化。这些研究在工艺优化过程中,采用的评价指标为感官评价,但感官评价具有一定的人为因素影响,质构分析相对于感官分析,具有更好的客观性。Bello等[6]研究发现,米饭的硬度与黏性比值和大米的食味品质呈显著的负相关,可作为大米的食味品质评价指标。试验以抓饭质构参数为指标,研究抓饭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大米浸泡吸水率、羊肉基料添加量、蒸煮时间对质构特性的影响,采用响应面优化的蒸煮工艺,为工业化生产抓饭提供参考。
大米(河南原阳大米);羊排、胡萝卜、洋葱等(采购自乌鲁木齐农贸市场)。
TA-XT2 i Texture Analyser型物性仪(英国Stable Micro公司)。
1.2.1 大米基料的制备
原料米加水进行不同时间浸泡,沥干水分后备用。
1.2.2 羊肉基料的制备
称取10 g蒜片、200 g胡萝卜丁(1 cm×1 cm×1 cm)和150 g洋葱片,在炒锅中加10 mL食用大豆油进行炒制,得到蔬菜基料;选择1 kg羊排肉,切成5 cm×2 cm小块,在炒锅中加20 mL食用大豆油进行炒制,表面发白后加入炒制的蔬菜基料,加入一定量的食盐和水,蒸煮30 min备用。
1.2.3 大米浸泡吸水率的测定[7]
称取一定量的大米,将大米加水浸泡后,采用滤网滤出大部分表面水分,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称其,浸泡前后增加的质量和浸泡前米粒质量的比率即为吸水率。
1.2.4 质构参数测定
每次取3粒完整米粒平行放于载物台上,对每个样品做5次平行试验。运行模式:测定下压时的力;测前速度10 mm/s;测试速度0.5 mm/s;测后速度5 mm/s;压缩比例70%。测试后采用硬度和黏度的比值为指标,指标越小,食味品质越佳。
1.2.5 抓饭制备单因素试验
1.2.5.1 大米不同吸水率对抓饭质构的影响
采用吸水率14%,16%,18%,20%和22%的大米,以浸泡后大米的质量(湿基)为基数,按80%比例添加羊肉基料,在蒸煮锅中蒸煮20 min,测定质构参数。
1.2.5.2 不同羊肉基料添加量对抓饭质构的影响
采用吸水率20%的大米,以浸泡后大米质量(湿基)为基数,按20%,40%,60%,80%和100%的比例添加羊肉基料,在蒸煮锅中蒸煮20 min,测定质构参数。
1.2.5.3 不同蒸煮时间对抓饭质构的影响
采用吸水率20%的大米,以浸泡后大米质量(湿基)为基数,按80%比例添加羊肉基料,在蒸煮锅中蒸煮10,15,20,25和30 min,测定质构参数。
1.2.6 抓饭制备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吸水率(A)、羊肉基料添加量(B)、蒸煮时间(C)3个因素,以硬度和黏度的比值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抓饭制备工艺进行三因素三水平中心组合试验,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回归分析,响应面试验因素及水平见表1。
表1 响应面因素及水平
1.2.7 数据处理
采用Design-Expert 8.0.6.1 Trial、SPSS、Origin软件处理试验数据,每组数据测定3次,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
不同吸水率大米对抓饭质构的影响见图1。
图1 不同吸水率大米对抓饭质构的影响
从图1可见,随着吸水率增加,硬度与黏度的比值下降,但吸水率达到20%后,比值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这是因为面饭的蒸煮要求淀粉均匀糊化,淀粉均匀糊化要求米粒中有充分的水分,淀粉糊化后,米粒硬度下降,黏度增加[8],因此,硬度与黏度的比值下降。吸水率达到20%时,水分可以满足淀粉糊化要求。因此,采用吸水率20%的大米较适宜。
不同羊肉基料添加量对抓饭质构的影响见图2。
从图2可见,随着羊肉基料添加量增加,硬度与黏度比值增加,但增加不显著(p>0.05),但添加量达到100%时,硬度与黏度比值增加较大,比值变化差异显著(p<0.05)。这是由于羊肉基料中含有大量脂肪,脂肪含量增加,在米粒表面形成疏水层,阻止水分进入米粒,不利于糊化,导致硬度增加,黏度减小[9]。但由于羊肉基料添加量未达到80%,硬度与黏度比值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且对抓饭风味来说,羊肉基料添加量越多,产品风味越佳,因此,采用80%羊肉基料添加量较适宜。
图2 不同比例羊肉基料对抓饭质构的影响
不同蒸煮时间对抓饭质构的影响见图3。
图3表明,蒸煮时间20 min时米饭质构最佳。蒸煮时间过短,淀粉糊化糊化不均匀,芯部较硬,有“夹生”现象,但蒸煮时间过长,米粒表面糊化过度导致黏度过大,米饭的硬度与黏性比值又会增加[10]。因此,米饭的蒸煮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对米饭的质构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采用蒸煮时间20 min较适宜。
图3 不同蒸煮时间对抓饭质构的影响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抓饭制备工艺进行三因素三水平中心组合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响应面设计与结果
通过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表2中的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见表3),得出各因子对响应值的回归方程式:Y=18.16-0.17A+1.41B-1.79C-4.70AB+5.43A2+4.86B2+3.11C2。
表3 硬度与黏性比值的方差分析
对应此方程的响应面图如图4所示。从方差分析看,吸水率与羊肉基料添加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0.046 9),单因素中的吸水率、羊肉基料添加量和蒸煮时间没有显著影响。吸水率、羊肉基料添加量的平方项有显著影响p<0.05(分别为0.023 3和0.037 4),整个回归方程显著p<0.05(0.038 3),所以该回归方程有效。
图4 抓饭制备工艺的响应面图
从回归方程对A、B、C求导,以指标最小值为考察要点,最佳取值组合是A=19.88%、B=80.09%、C=20.58 min,此时Y(硬度与黏性比值)=18.06%,比中心零点低,优化有显著效果。按吸水率20%、羊肉基料添加量80%、蒸煮时间21 min的工艺条件制作抓饭,抓饭硬度与黏性比值为18.07%,与预测值相差仅0.06%,进一步验证回归模型的可靠性,可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新疆抓饭蒸煮工艺,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吸水率20%、羊肉基料添加量80%、蒸煮时间21 min。按此工艺条件生产,抓饭硬度与黏性比值为18.07%,与预测值相差仅0.06%。试验结果可为新疆抓饭生产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