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多维生态位及竞合发展策略研究

2021-12-31 09:11张育芬李志勇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1年1期
关键词:阳江湛江滨海

王 强,张育芬,李志勇

(1.广东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2.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广东 湛江 524088)

良性有序的区域旅游竞合关系是区域旅游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和应有之义。湛江、茂名、阳江地处粤西沿海地区,滨海旅游资源丰富且连片组合优势佳,滨海旅游业成为粤西3个滨海城市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蓝色引擎。然而3市地域相邻,文化相亲,资源相仿,加之3市府际合作意识不足,导致湛江、茂名、阳江3市滨海旅游发展各自为政,发展模式单一且同质化现象严重。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广东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中的“湛茂阳城镇发展轴与都市区建设[1,2]”、“滨海旅游带构建[2]”、“广东沿海经济带西翼增长极培育[2]”等的提出,“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业发展迎来了重要时代机遇。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定量判识“湛茂阳”3市滨海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正确认识并厘清“湛茂阳”3市滨海旅游发展竞合作用与关系,并采取利于3市滨海旅游协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有效竞合策略成为“湛茂阳”粤西滨海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外学者Grinnell J[3]最早提出了生态位的内涵。随后,Pinakae R[4]、Hutchinson G E[5]等学者对生态位从学理及应用角度进行了广泛探讨。国内学者黄芳最早在旅游学领域运用生态位理论开展研究,奠定了国内旅游生态位研究的开端[6]。随后,生态位视角下的旅游研究成果日渐丰富,主要聚焦于区域旅游竞合[7-9]、空间格局与结构[10,11]、发展策略[12,13]等方面,然而学术界尚未以生态位理念审视“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竞合问题,同时少见利用生态位宽度、扩充度、重叠度三维理论工具综合探讨区域旅游发展的研究文献成果。本文以广东沿海经济带西翼片区滨海城市为例,深入分析“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生态位宽度、扩充度和重叠度,以期为“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产业协同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定、广东沿海经济带西翼旅游增长极培育与发展等提供决策参考与理论依据。

1 滨海旅游生态位概念的界定

在生态学中,生态位是指生物单元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与环境及其他生物单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生态地位和作用[5,14]。邹仁爱首次系统阐述了旅游地生态位的概念内涵,认为旅游地生态位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旅游地在区域生态空间内所具有的生存位置、特定功能和发挥的群体效益作用,它集中反映了该旅游地在资源、市场、品牌、信息、服务等旅游维度上所占据的特殊位置[15]。

基于生态位以及旅游地生态位概念内涵,结合概念界定的“属+种差”范式科学界定滨海旅游生态位的概念内涵为:滨海旅游生态位是指区域滨海旅游地生态系统中生态单元滨海城市在区域滨海旅游社会、经济、文化、资源、市场等综合环境因素影响下所占据的时空范围,以及在区域滨海旅游地生态系统中形成的相对地位和作用关系。

2 研究理论模型

2.1 旅游生态位宽度理论模型

旅游生态位蕴含着“态”和“势”两个基本属性:“态”表示旅游地的生态状态,是旅游地过去发展、学习、与环境相互作用积累的结果;“势”是指旅游地更新的速率、增长率、占据新生境的能力等[15]。旅游地的“态”与“势”的结合就是旅游生态位的宽度(大小),体现了旅游地在区域旅游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宏观特征[14]。旅游生态位宽度的计算公式[16]为:

(1)

(2)

式中,Mij表示旅游地的旅游综合生态位;Nij表示每个变量要素的生态位;n表示因子个数;j表示旅游地个数。

2.2 旅游生态位扩充度理论模型

旅游地生态位态势演变会导致生态位的历时性扩充或缩减[17]。旅游地生态位扩充度的计算公式[17]为:

T=P/S

(3)

式中,T表示旅游生态位的扩充度;P表示旅游生态位的“势”;S代表旅游生态位的“态”。T>0,说明旅游地态势状况良好,旅游地生态位处于“补充态势”,旅游地的竞争力与影响力逐渐增强;T<0,旅游地态势状况较差,旅游地生态位处于“缩减态势”,旅游地的竞争力与影响力逐渐减弱;T=0,旅游地态势尚未发生变化,旅游地生态位处于“平稳态势”,旅游地竞争力与影响力平稳发展[17]。

2.3 旅游生态位重叠度理论模型

国内学者将生态学学科生态位重叠理念应用于区域旅游产业竞合研究,科学提出旅游生态位重叠度的概念内涵[12],并利用生态位重叠度模型定量测算区域旅游竞争作用程度[12]。旅游生态位重叠度存在多种理论模型,学者应用最多的为Pianka理论模型[12],其能客观反映出区域旅游生态种群之间对资源利用或生态适应的相似性,表现生态位重叠及种群间生态位重叠关系的变化,具有较强的几何直观性与实用性[18],可以科学直观判识旅游竞争激烈程度[12],发掘旅游竞争的内在表现[12]。Pianka理论模型计算公式[12]为:

(4)

3 滨海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

3.1 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多维超体积生态位”理念下的旅游生态位大小指的是由旅游地所拥有的优质旅游资源量、旅游市场地位、社会经济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决定其在区域旅游生态系统中的地位[19]。借鉴“多维超体积生态位”理念[5]以及学术界关于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典型研究成果[9,11,12,19],并结合“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地特征,遵循科学性、针对性、数据可获得性、可比较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构建了包括旅游资源维3项指标(C1—C3)、旅游市场维8项指标(C4—C11)、社会经济维9项指标(C12—C20)、生态环境维5项指标(C21—C25)共4大维度25个指标的滨海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表1)。

表1 滨海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

3.2 指标数据来源与处理

由于缺乏滨海旅游专门的官方统计数据,同时滨海城市旅游业发展过程内生性地根植了滨海文化的基因,因此将滨海城市旅游业发展统计数据用以表征滨海旅游发展状况。“湛茂阳”区域滨海城市旅游相关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广东统计年鉴》、各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旅游资源方面的数据主要通过查阅国家风景名胜区名录、森林公园名录、自然保护区名录、广东文化和旅游厅、国家文物局官网等官方网站获取。当指标数据出现不一致时,一般以上一级部门数据为准。由于本文收集的指标皆为正向性,指标数据单位量纲不一致,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本文利用均值化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化预处理,计算公式[20]为:

(5)

4 “湛茂阳”滨海旅游生态位量化分析

4.1 滨海旅游生态位宽度测算与分析

以“湛茂阳”3市2017年的数据为“态”的度量值,以2012—2017年指标数据每年平均增长值为“势”的度量值,量纲转换系数为“1a”,利用旅游生态位宽度理论模型公式(1)、(2)测算3个滨海城市分维度和综合维滨海旅游生态位宽度值,并将生态位宽度得分值进行排序(表2)。

表2 “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分维度、综合维生态位宽度值及排序

“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综合竞争力的生态位宽度水平呈现“低且均质”的显著特征。从表2可见,3市区域滨海旅游综合维生态位宽度值远小于“1”,生态位宽度水平排序依次为湛江(0.170)、茂名(0.134)、阳江(0.106),表明3市区域滨海旅游综合竞争力水平低、差距小,区域影响力较弱。同时,粤西3市滨海旅游综合维生态位平均值为0.137,高于均值水平的滨海城市为湛江市,低于均值水平的滨海城市为茂名市与阳江市。湛江是唯一存在3个维度生态位值皆位居首位的滨海城市,旅游资源维生态位值(0.132)分别比茂名、阳江高2.8、5.2个百分点,旅游市场维生态位值(0.201)分别比茂名、阳江高11.8、19.1个百分点,社会经济维生态位值(0.208)分别比茂名、阳江高0.1、8.6个百分点。不难发现:①相对于茂名与阳江市而言,综合生态位宽度值位居首位的湛江市只是在旅游市场维度上的表现相对突出,这与湛江市近年采用多种营销策略加大旅游市场的营销力度、深度开发滨海生态旅游资源、改善旅游交通设施等内外在环境因素息息相关。②茂名市旅游市场维生态位值排名末位(0.083),严重限制了该市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这是茂名市旅游形象较为黯淡、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不足等因素影响的结果。③阳江市是唯一一个存在3个维度生态位值均排名末位的滨海城市,旅游资源维(0.080)、社会经济维(0.122)、生态环境维(0.121)的生态位表现皆落后于湛江市与茂名市。阳江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相对限制了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旅游生态环境的优化,导致该市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相对较低。

4.2 滨海旅游生态位扩充度测算与分析

城市在区域旅游竞争中为了巩固或提升其在区域旅游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拓展自身生态位空间而增强自身适应性与竞争力,扩充度的大小和变化可以反映区域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前景[13]。利用旅游生态位扩充度理论模型公式(3)测算3个滨海城市分维度以及综合维滨海旅游生态位扩充度值,并将生态位扩充度得分进行排序(表3)。从表3可见,“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生态位扩充度值排序依次为茂名、湛江、阳江,3市旅游综合维生态位扩充度值差距小。湛江市滨海旅游综合生态位扩充度值为-0.008,几乎趋近于0,同时旅游市场维生态位扩充度值与生态环境维生态位扩充度值排序均为第一,说明湛江市滨海旅游综合生态位处于“平稳态势”,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与影响力持续稳定发展。茂名市滨海旅游综合维生态位扩充度值为0.02,略大于0,说明茂名市旅游生态位处于一定程度的“补充态势”。茂名市旅游资源维生态位值(0.097)与社会经济维生态位值(0.010)排序皆为首位,其全域旅游发展和社会经济实力逐步增强等促进了滨海旅游产业竞争力与影响力一定程度的提升。阳江市滨海旅游综合生态位扩充度值为-0.037,略小于0,说明该市旅游综合生态位一定程度上处于“缩减态势”。阳江市围绕“海陵岛”形成的单一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导致了该市旅游综合竞争力与影响力提升的动力存在一定不足。

表3 “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分维度和综合维生态位

4.3 滨海旅游生态位重叠度测算与分析

本文利用旅游生态位重叠度模型公式(4)测算出2012—2017年“湛茂阳”滨海城市旅游生态位重叠度值(表4)。从表4可见,2012—2017年区域滨海旅游生态位重叠度值域范围为[0.945,0.979],旅游生态位重叠度均值为0.965,表明粤西三市滨海旅游生态位处于“大部分重叠”状态,旅游产业整体呈现激烈的竞争状态,各城市为了抢占滨海旅游市场的制高点竞相争夺旅游产业发展的要素资源。2012—2017年,“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生态位重叠度值的综合排序为:首位为城市组“湛江—阳江”,其次为城市组“茂名—阳江”,再次为城市组“湛江—茂名”。“湛江—阳江”和“茂名—阳江”是滨海旅游生态位高于均值的两个城市组。湛江、茂名、阳江同处于粤西地区,由于区域城市文化基因趋同,旅游发展的主导资源类似,区域城市间陷入同质化旅游竞争状态。阳江是广东沿海经济带西翼滨海旅游知名度相对较高的滨海城市,茂名、湛江处于阳江海陵岛旅游形象的遮蔽区,受到资源知名度与美誉度、客观实际距离、交通通达性等多种因素影响,阳江一般会成为珠三角客源市场出游决策的首选。湛江、茂名近年加大了旅游营销宣传力度和滨海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滨海旅游地形象与知名度逐渐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城市间“诸侯割据,单打独斗”的混沌式旅游发展模式与状态仍然使得“湛茂阳”区域无法形成和谐有序的共生型旅游发展界面。

表4 “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生态位重叠矩阵

5 结论与竞合策略

5.1 结论

本文基于2012—2017年滨海旅游相关统计数据和测评指标体系,运用旅游生态位宽度、扩充度、重叠度理论模型研究了“湛茂阳”滨海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旅游产业竞争态势、旅游产业竞争作用关系与程度,主要结论如下:①“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生态位宽度呈现“水平低、均衡化”的结构特征,3市滨海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与影响力弱,旅游综合竞争力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湛江、茂名、阳江。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大维度因素间的时空关联作用综合影响了“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生态位宽度水平。②“湛茂阳”3市滨海旅游综合生态位扩充态势不明显,扩充度水平整体呈现均质化的特征,局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异。茂名市旅游生态位处于一定程度的“扩充态势”,湛江市旅游生态位相对处于“平稳态势”,而阳江市旅游生态位则处于一定程度的“压缩态势”。资源、市场、经济、生态等多因素的环境适应性变化引发滨海旅游产业发展的“态”与“势”发生“同期异频”的时空动态变迁,导致湛江、茂名、阳江3市滨海旅游生态位综合扩充度产生分异。③“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生态位重叠度高,旅游竞争激烈,旅游协同合作发展水平与效应较低。根据旅游生态位重叠度值大小,城市组旅游竞争程度排序依次为:湛江—阳江、茂名—阳江、湛江—茂名。

5.2 竞合策略

生态位“协同”策略:任何一个系统都是由子系统构成,系统的整体行为取决于系统内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当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较大且独立性较小时,系统整体以自组织的形式产生有序的宏观结构、时间结构与空间结构,从而形成系统间合作的协同效应[21,22]。粤西“湛茂阳”城市区(圈)可视为一个完整的区域生态系统,3个滨海城市可视为整体系统内部的子生态系统或生态单元,地理区位毗邻、文化属性类似、旅游资源丰富且雷同、区际间存在历史文化与社会经济关联和一定的旅游合作意愿等因素为该区域滨海旅游系统协同发展提供了条件基础。从生态位协同视角出发,“湛茂阳”区域应不断加强各个滨海城市子系统间的联系与作用,发挥滨海旅游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结构产生中的自组织效应。具体生态位协同策略包括组织制度协同、资源整合协同、支持系统协同3个方面:①组织制度协同。各自为政的旅游发展组织制度体系严重阻碍了区域间旅游系统的协同发展,粤西湛茂阳城市区须秉持“大旅游,一盘棋,一家亲”的发展理念,统一区域旅游发展目标,破除区域旅游管理行政藩篱,创新区域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建议在广东省层面协调府际利益建立“滨海旅游发展战略联盟”,设立“湛茂阳区域旅游联合管理委员会”,组织建立跨区域旅游集团公司并进行湛茂阳三城跨区域旅游连锁经营,通过制定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规划政策体系与体制机制(区域旅游投诉服务、区域旅游信息合作共享、区域旅游经营管理等等),实现湛茂阳无障碍滨海旅游区(圈)的构建。②资源整合协同。“湛茂阳”城市区应该采取“分类整合、全域统一”的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理念,对三市滨海旅游资源开展区域深入的普查并分类,同时立足湛江、茂名、阳江3个城市文化基因科学整合滨海旅游资源类别,形成类型化、主题化特征鲜明的区域版块项目产品体系与跨城精品旅游线路。同时通过“湛茂阳”滨海全域旅游资源的统一开发规划、投资建设以及营销宣传,打造中国南方滨海旅居养老与度假胜地,发挥“1+1+1>3”区域滨海旅游形象与产品的协同效应。③支持系统协同。区域旅游系统的复杂性与综合性特征必然要求区域旅游发展需要除旅游资源外的旅游人力、交通与服务设施、产业政策与环境等支持性系统因素的协同。从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生态位宽度、扩充度和重叠度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区域旅游发展受到旅游资源维、旅游市场维、社会经济维、生态环境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多重因素间的协同发展是区域子系统实现高质量旅游发展的必由路径。日后,湛茂阳区域应利用组织机构协同平台构建全域化与无障碍的区域滨海旅游交通通达设施与服务体系、旅游人才共同培养与流动机制、产业政策共享共荣体制等,以实现区域旅游支持系统发展的协同效应。

生态位“错位”策略:“湛茂阳”滨海旅游生态位重叠度高,城市间旅游竞争激烈,可利用生态位分离中的时空错位和营养错位的理念审视该区域旅游产业竞争问题。时空错位包括时间维错位与空间维错位。时间维错位指的是对旅游开发时间、旅游产品面市时间等进行时间梯度化的开发;空间维错位包括旅游地空间选址的差异化选择、旅游市场空间的差异化区隔定位[23]。湛江、茂名、阳江旅游竞争生态位重叠现象严重,应实施“时空错位”的旅游发展分离策略。3个城市应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形成别具个性化旅游产品、区隔化的项目选址、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从时空层面降低城市组间的旅游竞争程度。同时,湛江—茂名、湛江—阳江、阳江—茂名3对城市组间还可以借鉴“营养错位”的生态位分离理念,从自身城市文化基因出发结合目标客源市场需求开发“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滨海旅游产品,提升营养生态位的层次与能级。如:湛江市应结合自身城市特色的“工业文化、广州湾文化、雷州文化、军港文化”打造“滨海旅游+”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旅游项目与产品体系,同时深度开发西南区域客源市场,形塑独具风情吸引力的滨海旅游特色氛围以及强大市场竞争力;茂名市与阳江市则应立足自身滨海旅游资源禀赋,基于社会发展的人本需求出发,创新自身旅游产业发展的竞争生态位,重新策划定位自身的细分客源市场,拓宽拓深自身的旅游产品发展维度,与湛江形成不同时空结构、不同性质、不同细分功能的滨海旅游发展特色、形象和竞争力。

生态位“扩充”策略:生态位扩充策略主要包括潜在生态位的拓展与新生态位的引入。湛江、茂名、阳江3市旅游综合生态位扩充率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尤其是阳江市旅游生态位处于“压缩”的态势。3市应在采取协同发展、错位分离生态位策略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开拓潜在生态位与引入新生态位的生态位扩充策略来增强自身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潜在生态位的开拓是指区域旅游地在某一特定时刻不能完全占据的那部分生态位[15],而新生态位的引入是指通过价值提升与创新、建设新的基础设施、采用新的服务方式、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等使旅游城市自身的生存空间不断增大[24]。”湛茂阳”3市应通过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创新创意自身旅游产品,不断拓展自身潜在生态位的空间。同时,通过建设新的旅游景区、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创新旅游服务内容与模式、引进先进的旅游管理人才与经验等新生态位引入方式提升区域旅游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与影响力。如:“湛茂阳”3市可以联动整合全域滨海旅游资源,共同策划并打造类似“粤西八景”“五彩粤西”“粤西八宝”等潜在旅游线路及产品,强化区域旅游特色主题形象,提升区域滨海旅游的地位与影响力;引入大型国际旅游集团,为粤西滨海城市的旅游发展输入先进的旅游管理模式与经验,提升粤西滨海旅游发展能级与品位;阳江市在以往的旅游发展中形成了以“海陵岛”为中心的旅游开发模式,局部地域的“旅游繁荣”无法产生整体的“旅游绅士化”效应,今后阳江市应深入发掘城市全域旅游资源特色与产业优势,加大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与深度,打造文化主题公园、文化小镇、特色旅游演艺等新型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或综合体,通过全域特色且优势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扩大该市旅游发展的区域乘数效应。

猜你喜欢
阳江湛江滨海
漫步湛江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阳江开放大学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滨海白首乌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滨海顶层公寓
岳滨海 藏石欣赏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作品选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创作巡展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