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继清,朱亚美
(1.黄冈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2.武汉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总的来说就是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2],并明确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时间表,这既是对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对高校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提供的行动遵循。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首要前提是要解决为什么要融入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党史学习教育在大学生第二课堂中的深度融入对于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问题的重大意义。
第一,只有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才能真正做到从立德树人的战略高度去谋划人才培养工作。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高校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主要靠抓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课堂教学,尤其是思政课教学,实现课程思政;一是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实现学科思政、教师思政、学生思政与环境思政,构建大思政格局。可见,这不是关涉一些年级、一些课程、一些教师,而是涉及整个人才培养的各方面与全过程,因此需要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需要用系统观念去科学谋划。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根本理念,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而要完成的根本任务,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是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执着坚守,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贯穿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要求。因此,只有从立德树人的战略高度去谋划人才培养工作,才能真正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才能真正体现德育首位,才能真正做到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落细落地,才能真正做到不断加强与改进高校实践育人的薄弱环节。
第二,只有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才能真正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和全环境育人。一般来讲,思政课教学在高校开设只是在一、二年级,专业课教学在三年级也基本上结束了,四年级主要是学生做论文、毕业实习、准备考研与公务员、找工作,学生自己掌握着大部分课外时间;如果仅仅靠思政课解决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那么大学生在三年级、四年级的党史学习教育就会落空,如果仅仅靠课堂教学解决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那么大学生在班级活动、宿舍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党团活动等的党史学习教育就会落空,因此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才能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和全环境的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才能保证党史学习教育的持续发力,从而实现党史学习教育路径的多样化,确保党史学习教育的氛围营造。
第三,只有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才能真正做到全员育人。用党史培育大学生的健全人格,认为是高校一部分人、一部分课程、一部分部门的事情,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靠的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思政课堂、思政课程在做,这是主渠道主阵地,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光靠这一部分又是不够的;只有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才能把学校各个方面力量都调动起来,使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心同向同行,产生协同效应,形成育人合力。比如,学校党委组织部可以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党校之中,学生工作部可以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宿舍活动之中,团委可以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社团活动之中,招生就业处可以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之中,各学院可以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各环节、各方面,这些方面的教育仅仅靠思政课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思政课教学不能全部解决的,需要高校全体教师共同来做,只有这样,全员育人才不是空话。
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必须解决融入途径问题。在大学生第二课堂中深度融入党史学习教育,要在融入路径上下功夫,比如主题如何确定,用什么主题来吸引大学生?活动采取什么形式与载体,由什么主体来组织开展,用什么方式方法来激发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等,决定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的深度与程度,事关党史学习教育的育人成效。“四个结合”无疑是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根本途径选择。
规定动作是指一定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要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自选动作是指大学生自己确定与开展的传承党史红色基因的第二课堂活动。大学生在第二课堂中,除了在国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重大纪念日开展纪念活动,如清明节、国家公祭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等,还可以根据专业、社团、学习阶段特点,通过举办其他活动,如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与研讨活动,解决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度融入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3]所以,在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涯中,学校、学院、班级、学生社团等要充分利用党史学习教育育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的学习与传承活动,既充实大学生课外文化生活,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历史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伟大贡献、初心使命、重大理论成果、伟大精神和宝贵经验,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党爱国教育的最好素材;地方党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地方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育人活动,既要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史与辉煌史、伟大的理论创造与实践创造,同时要结合本地党史学习教育资源,根据就近原则进行融入,用身边的党史教育资源育人。通过这些活动,让大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深刻道理,切身体会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而永远做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比如,黄冈师范学院所在的大别山地区,党史教育资源相当丰富,学校近几年致力于打造“大别山红色薪传”党建品牌,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效果非常明显。
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在大学生第二课堂中,要坚持学习研讨活动与实践体验活动两手抓。一方面,既要在课外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利用班会、主题党团日活动、社团活动等,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交流研讨、演讲比赛等,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让学生从中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让学生从中领悟科学真理的巨大威力与革命人物的人格力量;另一方面,还要遵循知行合一原则,到革命文化传统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农村及社区等,把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克服学与用脱节现象,解决知与行分离情况,在实践中接受党史学习教育,在实践中培养革命精神与革命斗争本领,同时用实际行动巩固理论学习成效、检验学习成效,做到学思践悟,做到学党史与办实事相结合,形成务实的工作品格与行为习惯。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是教师的初心使命,所以教师始终是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引导者,始终是学生党史教育、新中国史教育的担当者,无论在课内课外尤其是在大学生第二课堂,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引领。教师作为学生人生导师,必须用心用情用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指明方向,解决好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问题,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担当好学生成长的“四个引路人”,实现教书与育人、身教与言教相一致;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交流研讨的氛围与机会,让学生从中感受方向引领的力量、信念坚定的力量、理论正确的力量、情怀深厚的力量、榜样示范的力量和作风务实的力量,从中受到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与专业训练。
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不仅要“融得进”,更要“融得好”,最终体现在融入的实效性问题上,为此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的及时性、实效性与保障性。
将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融入越及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越高,融入的效果会越好。融入及时性方法是指融入的时间节点对应上级要求的时机、对应纪念节日活动时机、对应学生关注的兴趣点,做到融入的及时性,主要是解决党史学习教育的与时俱进,凸显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感,提升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强化学生的政治意识。比如,红军长征胜利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周年纪念等,习近平总书记即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省教育厅等即时发布的贯彻落实举行纪念活动的文件精神等,在第一时间及时把精神实质融入到学生班级、社团活动之中,组织学生在社团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及时跟进学习,及时对接上级要求,确保上级要求及时落地。同时,党史学习教育的及时融入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大力宣传的推动下,融入的渗透力与影响力的实效会更加明显。
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要解决“融得进”问题,更要解决“融得深”问题,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4]所谓融入深刻性方法,就是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在大学生第二课堂中的深度融入,最终达到解决学生思想中的深层次问题,理想信仰进一步坚定,人生目标进一步明确,进而对党史学习教育有高度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与情感认同,对践行革命斗争精神有高度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因此,要全方位采取大学生在第二课堂的一般学习、深度学习、拓展学习等方法,要深刻挖掘革命人物、革命故事、革命遗址等内在的本质内涵,要实现大学生的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最终实现由浅入深、由不深刻到深刻,达到入脑入心的目的,让学生终生受益。可见,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是前提与路径,关键是要融入心灵,最根本是要解决融入行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内化,在内化后外化,在外化中形成习惯。
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使之能落地与有成效,必须要有保障性方法,否则就会落空。一是指导教师队伍保障。导师制是确保学生社团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因此要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具有奉献精神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科学合理计算这些教师课外指导学生实践育人工作量,并提供相关工作便利条件。二是组织保障。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工作是大学生第二课堂成功开展的关键,包括学生社团的组织工作,以及各相关部门、各教学学院的组织工作等。要使学生对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必须要有好的活动主题与活动方案,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期望值。三是制度体系保障。制度体系保障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导师指导评价体系、学生活动评价体系等。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给学生第二课堂一定的空间,把学生第二课堂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创业学分之中;导师指导学生评价体系要明确导师的职责与要求,建立指导工作档案,把指导工作业绩与工作量纳入年终人事考核与年终绩效分配之中;学生第二课堂评价体系明确学生参与活动的观测点与量化指标,把学生引导到党史学习教育中来,把学生第二课堂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入党等的重要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要“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3]四是实践活动经费保障。学校与学院要加大对大学生第二课堂经费的投入力度,单列经费保障投入计划,保证每一个第二课堂有足够的经费保障。
总之,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高校工作者的一个永恒的课题。高校工作者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真正解决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度融入与有效融入,进而不断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立德树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