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实验幼儿园 新疆伊犁 835000)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水平,需要思考幼儿园日常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园本教研活动上应该更明确研究的主题和关键的问题,不同幼儿园需要研究的问题各不相同,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园和教师才能共同发展,教师教育能力才能向更为专业的方向进步。问题式教研通常会对一个时间段内教师提出次数较多的问题进行集中性的研讨,并将其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研究。问题式园本教研活动的主要流程应该是提出问题、计划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展开反思、进行优化等。通过对我园园本教研情况分析来看,仍旧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问题式园本教研策略展开了深入研究,旨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1]。
园本教研管理者在教研活动中常常会给教师出谋划策,最终解决实际工作上的问题,但是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需要教师提出问题,同时需要引导教师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长久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教研工作上,我们很少园内教师一起探讨解决策略,这种没有合作的教研无法通过思想碰撞擦出火花,幼儿教师自身的教育风格和教育思维无法被发现和理解,这样会让更多幼儿教师难以遇到工作上的“伯乐”,所以最终向统一化的方向发展,缺少教学上的特色,这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幼儿园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在教研活动中,经常存在管理者权威性的现象,无法与教师达成平等互助关系,并且在教研活动上经常出现教研主题不明确的现象,使很多教师的在教学中的问题没有得以解决。这样无法使教研结果为教学实际服务的现象也应该值得我们注意。幼儿教育中年轻的教师有很多,需要不断通过教研活动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需要迫切解决这些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才能让整体教育水平提升[2]。
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很多管理者占据了活动主导权,而很多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又非常被动,这样导致教研活动一直处于单一的形式,很难有所突破和变化。幼儿园从上至下的观念成了最重要的问题,如何引导教师积极行动,如何让更多教师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教研活动一一解决才是我们更为关注的,只有不断突破教研活动形式,才能带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让教研活动的意义展现出来。
想要帮助教师增强自主研究问题的自信心,教研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平等,这样才能为园本教研整体营造良好的氛围。但反观实际教研活动,大多数教研管理者在教研评价上没有完整的体系和制度,因此难以一步步直抵症结,也无法帮助教师减少活动中的无效问题。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通常会提出很多有关园本教学的实际问题,但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通过教研进行解决,这其中包括一些无效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筛选和剔除。在此基础上保留下值得研究的有效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定义为有效问题,需要通过研究组教师进行前期的资料收集整理或者专家咨询开展问题研究会议等进行讨论。在研究的基础上,有效问题可以划分为三个标准:第一种是对教研集体活动有成立价值的有效问题;第二种是能够得到幼儿回应的问题;第三种是具有幼儿教育目标并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的问题。有效问题的筛选能够促进教师对自我教育的反思,加强对问题式教研活动的理解,同时能让园本教研整体研究过程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幼儿常规培养”“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渗透识字”等这些主题内容很大,没有明确的方向,要么会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更科学有效的计划设计,要么就会让教研成为简单的形式,无法彻底解决问题。这样的题目应该剔除。反之,我们将细化的问题作为教研活动题目会更有效果,如“小班幼儿绘本阅读中回应幼儿的方法”,这类题目更为明确,范围更小,在教学研究中主题更加明显,在探讨过程中我们只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对教研活动会有更大的帮助,也更利于教师成长[3]。
上述问题中我们提到了有效问题的研究,那么有些教师会担心自己在教研活动中提出无效的问题,久而久之则不敢大胆提问。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通过问题驱动,为教师布置一定的问题式任务,让教师能够有自信、有动力大胆提出问题。没有问题的提出就无法让每位教师长足进步,也就无法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同时,教研组需要对实际教学情况有深入的研究,在此环节上教研组自身要组织听课,然后对教学情况进行详细观察研究与记录,如组织听课之前,每位教研组教师需要准备一张表格,按照教师与儿童的互动情况,对幼儿的问题引导,整体活动质量等进行量表评估,这对接下来的问题式园本教研有重要作用。只有教研组和教师在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积极性。
教研活动形式要为教研的最终目的服务,在教研活动中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选择什么样的形式是非常考究的。不是所有问题教研都需要参照同样的流程同样的方法,需要特别问题特别对待,普遍问题集体探讨。在问题教研上我们可以选择头脑风暴、案例分析、小组探究等多种方式。例如,在头脑风暴这一研究形势中,针对已经选择好的有效问题,让教师即兴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每个教师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这样教师和教师之间能够碰撞出思维火花,也能够使教研气氛变得更为活跃。而分组教研可以针对个别问题进行小范围的讨论,因为在教学问题上不同班级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因此,教师对教学研讨有不同的诉求,我们尝试按照教师的问题进行分类,然后将教师分成一个小组,进行分层次的研讨,这样每个小组都能更加积极地应对自己经历过的问题,也能够体现出研讨活动的真实性和公平性,让教师意识到研讨活动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集体、为了自己的成长,这样才能不断强化教师的自信心,使其以热情饱满的态度思考问题的解决对策,在教学实际中积极运用研究出的策略进行实践[4]。
教研活动是一个集体性的活动,想要助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成,促进教师健康成长,在教研活动上我们应该优化评价体系,针对问题的评价、教学评价、问题对策评价等都需要更加详细具体,这样教师才能不断地在研究中发现自身的问题,教研管理者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共同助力教师进步,助力幼儿园的发展。
总之,在园本教研活动中,需要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教研组帮助研究和诊断问题,然后通过创新的教研形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有更多的热情参与研究,并最终解决问题。其次,减少无效的教研问题和教研主题活动,让整体教研质量得到升华,利用问题驱动的形式促进教师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和个人素养的提升,最终推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幼儿健康成长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