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类型特征专业目录体系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12-31 11:43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系中职职业

聂 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088)

为应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和新职业带来的新挑战,聚焦“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教育部对中职、高职和职业本科三个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进行一体化设计,开展修订和制订工作,于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2021 版《专业目录》)。具有类型特征的专业目录体系的形成和发布,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进展,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有力丰富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内涵,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石、提供了支撑,使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新的征程。

一、专业目录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概念,至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印发,标志着体系建设顶层设计逐步完成。2019年,教育部开始批复设立职业技术大学,使其成为从事职业本科教育的实体机构,从而补上了体系建设的空白和短板,完成了体系建设主体框架的搭建。当前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已经实现了学历层次的衔接,但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材编写、师资要求、考核评价等一系列内涵衔接都还不清晰、不明朗。

在体系建设从学校外部转向内部办学的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设置专业、开设什么专业。专业目录是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总关口,专业目录的制定既是丰富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内容的重要填充物,也是支撑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立足点。此次专业目录研制既是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由外部框架施工转入内部装修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推动职业本科教育规范发展、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还是中职和高职专业目录修订完善的工作要求。一体化专业目录的颁布施行,使三个层次职业院校的办学统一在一个平台上、一把标尺上和一个框架内,有利于稳定中职办学的基础性地位、强化高职的主体地位和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对于引导三个层次职业院校办学方向、明确办学定位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专业目录是各方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

专业设置是教育实践和教育行政的重要业务,是国家对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和顶层设计的重要抓手,也是学校办学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专业目录既是引导规范学校办学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进行招生和统计的基础性工作。所以,目录研制过程中在最大范围内广泛听取了各方意见,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可以说,目录的出台发布体现了国家意志:宏观上积极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增强安全性和影响力;中观上积极服务于行业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微观上服务于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推动办学由追求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知识类型为专业目录研制提供根本遵循和规律约束。知识需求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专业目录研制的内在规律性需求,是职业教育独特知识体系自身增长、修正和完善的需要。知识的生产和增长是人类从未知到已知、从少知到多知、从已知到重新认知,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实践知识和隐性知识成就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成为专业目录研制的根本遵循。

经济产业为专业目录研制施加外部刺激和职业基础。经济需求是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新发展格局对专业目录研制提出的外部需求和强大驱动力。经济产业需求以行业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为代表。他们是极具影响力的利益相关方,对设置什么专业、如何设置等拥有专业的判断力,能保证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合理性。

个人需求为专业目录研制带来实施主体和内生动力。教师是专业目录研制的主体力量。专业目录涉及教师所学专业、所教专业,与个人职业岗位和专业发展等密切相关。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努力寻找市场产业和学习专业之间的结合点,弥合二者之间的鸿沟。从决定专业的去留淘汰,确定专业名称到划归专业大类等,架构起职业教育和行业产业之间的桥梁。学生和家长对专业的选择,是专业接受度和设置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他们“用脚投票”,对专业设置施加间接影响。

三、专业目录是三个层次职业教育一体化设计的产物

一体化设置专业,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需要,有利于为各层次职业教育衔接确立标准和规范。一体化,首先表现在专业大类划分上。此次专业目录研制,采用原专科高职专业目录的分类框架结构,将中职和本科专业目录都统一到这个分类框架中来,采用19 个专业大类的分类标准。以专科高职2015年专业目录为主体,向上下两头延伸,中职目录分类与专科目录分类一致,专业名称力求对应。此次专业目录一体化的修订和制订工作,对中职2010 版的专业目录作了比较大的分类调整,原中职专业目录分类只有“类”和“专业名称”两级,现在统一到“专业大类-专业类- 专业名称”三级分类框架中,且将原有的18 大类调整为19 大类:将原专业目录的“土木水利类”分解成“土木建筑大类”和“水利大类”;将原专业目录的“轻纺食品类”分解成“轻工纺织大类”和“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增加了“新闻传播大类”;取消了“休闲保健类”,该类中的美容美体、美发与形象设计、健身塑体和休闲服务4 个专业,前两个通过归属调整和改名分解到“文化艺术大类”中,后两个被撤销。职业本科目录的制定,也是基于高职专业目录之上,沿袭19 个专业大类的分类和三级分类框架。为促进不同层次专业形成关联、相互支撑、形成体系,在设置职业本科专业时,如果缺乏低层次的办学基础,原则上不予设立。

其次,一体化还表现在专业名称命名上,使三个层次的专业名称具有一定的区分度,既便于区别,又体现出层次性。如中职专业名称多使用“施工”“服务”“运用”“维护”等动词,高职较多使用“技术”“经营”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则较多使用“工程”“管理”等。同时,又要三个层次专业名称的核心词汇相同,使三个层次专业都能在其他两个专业找到对应或相近的专业,利于上下衔接,呈现出一致性和系统性。如土木建筑大类(64)土建施工类(6403)在中职阶段开设了“建筑工程施工”“装配式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检测”等专业,在高职阶段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智能建造技术”,在本科职业教育阶段开设了“建筑工程”“智能建造工程”等相关专业,使三个学段的教育既体现出区别性和层次性,又体现出连贯性和一致性。

再次,在专业设置数量上,每一大类专业数量基本上遵循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布局,即以高职为主体,数量最多,中职和职业本科较少。2021 版《专业目录》[1]共设置了1349 个专业,其中中职设置专业358 个、高职设置744 个、本科职业教育设置了247 个,高职专业数量达到了职业教育体系专业总数的55%,占了一半以上。专业数量结构的总体布局,符合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状况和体系完善的现实。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未来职业本科专业数量可能会逐渐增多,使专业目录呈现出“倒金字塔型”。

四、一体化设计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普通教育体系较早建立了专业目录,职业教育发展在摸索中前进,在逐渐规范的过程中,专业目录研制工作参照了普通本科专业目录和研究生学科目录。

职业院校之前使用3 个版本的中职专业目录(1993年[2]、2000年[3]和2010年[4])和2 个版本的高职专业目录(2004年、2015年),都能看到对普通本科专业目录的改造痕迹,照葫芦画瓢痕迹明显。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列出了《本专科专业对应表》[5],从中可以看出,对本科专业目录的修改基本上是剔除本科专业目录中如“哲学类”“民族学”“历史学”“理学”纯文纯理类专业,将实践性强的“工学”“农学”等学科门类,根据产业行业分类,改造为若干专业大类,然后按照一二三产的产业顺序对专业类进行排序,形成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如“农林牧渔大类”对应普通本科专业的“农学”和“管理学”学科门类,“农业技术类”对应“植物生产类”学科类、“林业技术类”对应“森林资源类”学科类,这种修改比较明显地体现出了将普通本科专业学科属性细化、落地、落实到生产生活情境中的逻辑路线。在专业命名上,这种倾向就更为明显,如将“农学”专业分解为“作物生产技术”“植物检疫”“农产品质量检测”“中草药栽培技术”等专业,将“茶学”专业具化为“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把“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修改为“种子生产与经营”。可见,在使用普通本科专业目录的过程中,淡化“学”的色彩,突出“业”的特点,并借鉴普通本科专业目录三级分层逻辑。在后续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订工作中,职业教育逐渐摆脱对普通教育的路径依赖,类型特征越发凸显,类型特色越发突出。

2010年版中职专业目录、2015年高职专业目录开始尝试跳出教育视野,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年)》《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年)》《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以及相关职业标准等研制[6],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职业性,挣脱本科专业目录的束缚,探索适合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的道路。专业目录以产业、行业分类为主要依据,原则上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尤其是2015 版高职专业目录沿袭使用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的基本结构,直接使用行业产业名称指称专业名称,层层递进,逐渐聚焦于国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希求学校所教与劳动市场所需相适应,将普通教育专业目录的“学科”话语表述转化为“专业”,凸显职业教育特征[7]。同时增加了“专业方向举例”“主要对应职业类别”“衔接中职专业举例”“接续本科专业举例”等内容,有意建构职业教育体系,突出类型教育特征。在知识基础上,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开始侧重实践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表达,与普通本科专业目录倾向于体现理论知识和显性知识相对应,形成了具有典型类型特征的一类教育。

从中职和高职专业目录演进的过程,可以看出职业教育专业目录逐渐擦除普通教育痕迹、挣脱对普通教育路径的依赖。此次三个层次专业目录的一体化研制,标志着具有类型教育特征的、独立的专业目录体系正式建立,在充实、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的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五、专业目录还需不断完善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专业目录体系的形成,标志着职业教育发展已经摆脱了对普通教育的路径依赖,因此应该坚定地走下去,在实践知识和隐性知识的道路上继续深入耕耘。对知识类型进行纵向区隔,厘清不同层次教育机构传授的不同知识难度,不断完善专业目录体系。惟其如此,才能不断丰富职业教育体系内容,实现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格局,既纵横交错而又不失理路。

首先,推动专业目录继续向上延伸。一方面,侧重完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在三个层次专业设置中,本科层次为首次设置,缺乏经验和基础,在后续的办学中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加强监测,实时跟踪,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职业本科教育行稳致远。另一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修订也应纳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体系之中,基于职业教育的立场来规划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继续巩固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真正使职业教育成为层次完善的教育类型,避免出现新的“天花板”。

其次,目录使用应开放包容。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职普融通,使职业教育具有与其他教育对话的资本和能力。与其他教育对话交流,专业目录是重要载体。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目录应该向普通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开放,鼓励其他高校选择开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这也是普职融通的应有之义,共同发展壮大职业教育,优化和调整高等教育结构。

最后,要不断对专业目录进行修订,完善目录体例和结构,坚持“一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的原则,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专业为抓手,增强职业教育对新发展格局的适应性,拉长专业链,延伸人才供给链,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体系中职职业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