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及途径

2021-12-31 05:09刘明合王玉萍
关键词:爱国思政精神

刘明合,王玉萍

(1.泰山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2.齐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

爱国是民族的精神脊梁,奋斗是时代的前进引擎。爱国决定奋斗的方向,奋斗书写爱国的历程。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奋斗的行动。爱国从来都是具体的、实践的,需要落实到行动,需要用热血铸就,用奋斗书写。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因此,将爱国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对于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1]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的内涵

爱国之志,中华之魂;奋斗之行,时代之基。爱国奋斗精神已成为新时代扬起的主旋律,是始终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精神基因。爱国奋斗精神不是凝固的,每个时代都为其增加着新的内涵,增加着有形的、感人的精神雕像,准确把握爱国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是高校思政课激发青年大学生心怀爱国情、坚定强国志、实践报国行的前提基础。[2]

(一)心系祖国、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心系祖国、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也是爱国奋斗精神的首要内涵。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文明赓续不绝、延绵至今的强大动力,古有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担当,近有林觉民“为天下人谋幸福”的志向,今有守岛英雄王继才、航空报国英模罗阳为国防建设贡献出宝贵生命的壮举。这些都是家国情怀在不同时代的经典阐释,高校在号召青年大学生了解时代的主题和历史使命,永葆心系祖国、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

中华民族革故鼎新、自强不息、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血液和灵魂。回顾建国70多年来开天辟地的创业史,那些展现奋斗精神的身影历历在目:“铁人”王进喜纵身跃进泥浆;“公仆”焦裕禄带头顶着风沙去查风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3]今天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更是属于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的奋斗者,是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中国女排;是钻研技艺、务实进取的“大国工匠”;更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义无反顾、日夜奋战的白衣天使,不畏艰险、深入一线的新闻工作者,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人民群众。

(三)服务社会、报效人民的奉献精神

奉献就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奉献自己的力量,将服务社会报效人民的行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奉献要纯粹朴实,不图回报;奉献要淡泊名利,不为追名逐利;奉献还要坚持不懈,不论何时何地都坚守初心,不分岗位职责都赤诚奉献。高校思政课应主动践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服务社会、报效人民的宝贵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奉献精神散发耀眼光芒,引领新一代青年成长;才能让知识更有力量,让学生保持社会责任心,满怀时代使命感。

(四)勇立潮头、开拓攻关的创新精神

如今放眼神州大地,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仍然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开辟国家发展新领域,就需要埋头苦干、善于钻研、勇攀高峰的创新人才。新时代大学生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应是勇挑大梁、敢担大任,积极投身创新争先行动,以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拥抱新时代的主力军。高校思政课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就应鼓励学生勇立时代潮头,翻越一座座科学研究和科技创造的高峰,在各行各业争创一流业绩,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对标时代发展主题。[2]

二、爱国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

充分发挥爱国奋斗精神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重要作用,既是高校守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种好立德树人责任田的客观需要,更是引领思政课价值观,丰富教学内容和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内在要求。

(一)爱国奋斗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能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价值观指引

高校思政课的核心目标是教育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穿了思政课的全过程,因此,思政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都应服务于这一目标。爱国奋斗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主要内涵、核心精神等方面一脉相承,二者都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远大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因此,在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上具有高度契合性。爱国奋斗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地都是主旋律和正能量,是打造思政“金课”的旗帜,从这方面来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需要我们继承和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爱国奋斗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石,为思政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并指明了教学的目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自觉践行。在教学中,老师讲深悟透爱国奋斗精神作为思想旗帜的引领作用,才能让学生清晰的了解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正是爱国奋斗的结果,了解我们国家之所以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是因为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赓续爱国奋斗的光荣传统。[4]新时代青年弘扬和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就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政课堂上唱响爱国奋斗的主旋律,才能感召青年大学生为实现民族复兴奋发有为,在时代洪流中绽放青春光彩,书写青春无悔的靓丽诗篇。

(二)爱国奋斗精神是丰富课堂内容的独特优质资源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基本依托和重要环节,它与涵养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爱国奋斗精神是高校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优质资源,像根植于党的奋斗历程中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女排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它们都形象地还原了波澜壮阔的爱国过程,鲜活展示了风起云涌的奋斗事迹,是感召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生动教材。这些宝贵的精神的融入,是对教学资源的挖掘和教学内容的创新,能更好地讲透新时代爱国奋斗的道理、情理和事理。

爱国奋斗精神,是高校立德树人宝贵的思想文化资源和引导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扛起爱国奋斗大旗的精神营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对高校思政课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内容也要不断深化和与时。将爱国奋斗精神作为重要素材、鲜活案例和现实题材融入思政课教学,能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思想洗礼,通过理论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来体会新时代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担当,继而在微观表达和个体行动中自觉弘扬和践行爱国奋斗精神。

(三)爱国奋斗精神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宝贵财富

爱国奋斗精神作为一种实践精神、行动哲学,是革命英雄碧血丹心、精忠报国、不怕牺牲的生动写照,也是时代先锋无私奉献、扎根人民、奋勇拼搏的真实见证。爱国奋斗精神及其衍生品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直观性、感染性等特点,一首首优美的歌曲、一张张老照片、一部部纪录片,让它们走进课堂,既可以调节课堂氛围,也可以调动学生爱国情感的强烈共鸣。使教学内容从刻板变得活泼,教学理论从抽象变得具体,当学生自主认知照片或视频反映的历史,自主感知历史背后所折射出的爱国奋斗精神,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于学生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高校思政课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目的,是要教育青年大学生以祖国的利益、尊严和荣誉为重,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奋斗。伴随着我国迈向宏伟征程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一方面他们积极活跃、视野开阔,另一方面他们也追新猎奇,更加自我,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也更容易游弋,这要求高校必须把加强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作为重点推进。然而,对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的诠释,彰显了时代性、前瞻性、思想性,这无疑应该成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引导力的宝贵财富。大学生与新时代的奋斗者生活的年代相近,对他们的先进事迹也熟悉,以此激励学生学习他们心有大我的爱国情怀,倾心付出的奉献精神,至诚报国的使命担当,势必更容易触及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自觉将爱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如此一来,既可以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也能使高校思政课担负起培育时代新人的神圣使命,千方百计地守好主阵地。

三、爱国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途径

高校思政课可从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育载体、开展实践教学等多方面入手,引导青年学生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用汗水浇灌硕果,用奋斗标注足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精彩人生。

(一)优化教学方法,激发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爱国奋斗精神的新潜力

我们深知,高校思政课过度依赖宣讲的教学形式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会对学生失去吸引力和感染力,导致思政课“到课率”“抬头率”偏低。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思政课就应该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不光用优质的内容吸引人,还要以鲜活的形式打动人。要兼顾思政课教学规律与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思政课教学的方法。摒弃单向度的“聆听”,教学过程通过榜样示范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感教育法、互动式教学法、参观考察法、情景教学法,实现爱国奋斗精神的教学阐述,带动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在自我表达中加深爱国奋斗情感,赤心爱国,至诚报国。

在这些新型教学方法中,对于榜样示范法而言,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是鲜活的价值观。在课堂内容讲解中,将青年榜样身上鲜活的事迹和优秀的品质传递给大学生,鼓励学生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像中国5G技术最年轻的核心研发人员申怡飞,操控光子芯片的“魔术师”沈一辰,展示中国硬核实力的北斗团队,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他们都是强国富民的青年一代,他们为了国家的荣耀和民族的梦想,始终奋斗在工作一线。还要深挖抗击疫情中的青年榜样,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他们激扬青春力量,用行动书写青春篇章,以爱国奋斗精神放射出新时代中国年轻一代的荣光。同时,课堂上要善于挖掘学生周围的爱国奋斗榜样,把爱国奋斗精神具体化,要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般高扬爱国奋斗主旋律,教育学生对照身边的榜样找方向、找差距,以自己的点滴行动践行爱国奋斗精神。

(二)创新教育载体,展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爱国奋斗精神的新魅力

只有让爱国奋斗教育的载体活泼起来,以学生爱学、易学的方式承载爱国奋斗因素,才能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高校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要积极改变传统逻辑,以技术变革为进路,紧密对接当代中国爱国奋斗教育的具体要求,坚持知国之理、爱国之情、报国之行相贯通,用多种途径广泛开展爱国奋斗的主题教育,全方位地彰显爱国奋斗精神,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真正香起来、活起来、亮起来、强起来。高校应把握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牢牢抓住新媒体带给我们的机遇,充分利用新媒体和网络技术,构建全媒体场域,将爱国奋斗教育有效嵌入四通八达的微循环网络体系中。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VR)搭建现实场景,利用网络连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特定的网络延展式教学体验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时刻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鼓励他们通过个人奋斗使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加强爱国奋斗网络内容的建设,推广体现爱国奋斗内容、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开设专门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公众号、官微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将《可爱的中国》、《我的青春在丝路》、《不负青春不负村》、《江山如此多娇》等有温度、有力度的优秀主旋律作品融入思政课教学,成为鲜活有力的素材,活跃课堂气氛。这些作品相比高屋建瓴的宏观叙事,则是扎根大地、融入观众的真实情感,将镜头对准青年,以“故事化”讲述当代青年奋力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和坚持,帮助学生寻找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之间的共振,在日常生活当中体会拳拳爱国之心,汲取现实奋斗的养分,奏响时代凯歌。

(三)开展实践教学,注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爱国奋斗精神的新活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5]实践教学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没有实践教学的巩固,空谈理论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所以为了真正让爱国奋斗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高校思政课要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用实践教学激发新的活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家国情怀。

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来到广阔的现实社会中。第一,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教育基地,使其身临其境地领略到当年革命先辈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所表现出来的英勇奋斗精神,使其思想得以洗礼,情感得以升华。第二,带领学生访问战“疫”英雄、先进人物、时代楷模等,他们的人生不能复制,爱国奋斗精神却能共鸣,探寻他们热爱祖国、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感人事迹,让学生用实际行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第三,组织学生加入到工厂的生产劳动、农村的公益劳动、社区的共建活动中。让他们在专业见习中,实现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双提升”,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第四,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2]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积极引导学生在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平凡岗位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勇挑时代赋予的责任,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猜你喜欢
爱国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爱国学·晒佳作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