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影影 李 锋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东莞 523000)
随着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实践型人才普遍得到单位的认可,基于此,在创新教育导向下,各地高校开始逐渐推进创新教育改革,力求培养适应单位和企业的创新型人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注重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发展,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具备丰富的理论储备和一定的实践能力,鉴于此,为更好地让毕业生适应企业文化,现基于学校教育改革方向和学生学情,在创新教育导向下,从三个方面开始“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首先,做到有质量的“教”。有质量的课堂教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学习。当前处于信息化社会,教师应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而所谓信息化教学能力即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信息化教学的出现突破传统上的高校教学模式,死板式书本为上的教学方式已成为过去,高校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到课堂中,提高作为教师应具有的信息应用能力、教学实践研究能力、整合资源能力、规划合理教学设计能力,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应用教学能力,做到有质量的教学。
其次,引导学生会“学“。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环境就是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互动主要是教师教授,学生被动地接受,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程度,而且这种教育方式下教出来的学生想象力不足、创新意识差、主动性不积极,与当前企业对于学生素质的要求不符;而在当前创新型社会急需具有创新型思维的学生,这不但要求学生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应用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学情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灵活的教学活动,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思考、扩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会”学“,在课堂上真正做到“教与学”。
最后,组织学生在工作室中“做”。工作室的开展更为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在工作室中,学生们可依托项目或者课题,以储备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将工作室作为平台,专业相关教师为主导,选择感兴趣项目进行开发学习。学生可通过项目或者课题,边学边做,在做项目中学习,在学习中锻炼培养自己的理论应用能力,坚持做与学同步合一。此外,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学生们会遇到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可丰富学生们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其创新意识,为以后毕业适应企业工作打下基础。
校企合作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平台,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们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们由在学校的学习角色转变到在企业解决问题的角色的重要支撑。通过企业和学校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以及专业就业导向,企业为在校学生提供项目,在校教师根据项目需求,将项目分解为各个任务,分配给学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在校学生的实践教学,将学生培养与企业实践结合,更有利于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构建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们提供实习基地,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专业并培养应用实践型人才。实习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是正式就业前的最后锻炼。深化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稳定长期的实训基地供学生参观实习,实习前,邀请企业来校宣讲,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本专业就业情况以及实习方向,为适应实习环境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此外,可与合作企业进行沟通,为实习的学生准备专业对口的岗位,企业对完成实习的学生进行考核,吸收合适的学生作为工式员工,促成就业。如此模式培养学生,便于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在校企合作关系企业中,组织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进行沟通,加强校内教师对于本专业就业情况的了解,深化校内教师对于专业知识应用的认识,帮助校内教师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及市场需求。此外,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推进校外导师制,在企业寻找专业导师,组织有行业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导师来校指导学生,借助合适的项目在校内实训课上给学生开展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企业项目与校内学习的区别,优化校内实践教学模式。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侧重于培养实践应用型学生,本专业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应较为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电子和信息方面的基础理论及电子电路设计和实践应用,具备独立阅读手册、搜索文献及查找资料的能力,具有解析及自主设计电子设备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且毕业生应可就业于电子半导体行业、计算机软件、新能源等行业,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嵌入式研发、电子产品技术支持、软硬件测试等相关工作。根据专业特色及就业趋向,本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知识应用实践能力,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竞赛,以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不是凭空拥有的,它必然基于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不怕失败的态度及一定的实践能力。而校外竞赛正是在密切联系学校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贴合社会现实,设计竞赛题目,且竞赛中并非像平时考试一样能直接确定答案,也不是考查单一知识点,而大部分情况下竞赛项目是多方向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现,需要学生们在自己现有的知识结构上,发挥创新、探索的精神,进行分析、实验、测试从而得到最优结果。显然这种以竞赛的形式,锻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的能力。在竞赛项目的完成过程中,会遇到疑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更好地考核学生们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其创新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
校外竞赛基于专业发展方向和社会热点设计题目,系统考核学生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并且参赛大学生来自各个高校,可更好地、看出该校学生在竞赛中的优缺点,以便于在后续教学中有所侧重,但为更好地有针对性地磨炼该校学生,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学校还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有各类校内竞赛,诸如:我校科创月活动,其是针对所有在校生的竞赛类项目之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经常以实物类方式参加此竞赛,在学生的积极努力下,出现许多优秀且应用性强的作品,例如,学生团队根据社会热点物联网方向,设计物联网家居平台,可集中控制管理,实现家中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具有的一定的实用性。还有创新点子大赛,是该校为发掘学生学习乐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举办的一类比赛,该竞赛的举办可激发学生的创意并培养动手能力。当然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辅助课堂教学,学校根据学生实际设计还设计了许多类型的竞赛,由此诸多优秀作品应运而生。例如,无人水质监测船、可编程直流稳压电源、RGB分拣流水线、办公桌健康管家等。通过竞赛作品的制作,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创造力。总而言之,校内外竞赛是创新力教学的特殊课堂,课堂教学结合竞赛形式的教育可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锻炼其创新思维。
时代日新月异,教育也在不断变化,人才培养应坚持紧随时代发展,结合学生学情,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师引导,借助工作室和校企合作企业的平台,对接市场需求,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从而不断探索合理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