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婉迪,卜秀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二孩政策的开放,人们对优质护理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护士作为护理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其职能存在于生命发展的各个阶段[1]。近年来工作重塑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有研究表明工作重塑对护士群体及护理事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2]。多数研究集中探讨护士工作重塑与某一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对中国护士工作重塑总体水平和影响因素还没有得到全面认识。作为临床一线工作者,护士工作重塑水平既与工作效率[3]有关,又与工作幸福感[4]有关。提高护士工作重塑水平,可以提高护理质量[5]、工作投入[6-7]、组织公民行为[8]等,加强卫生组织人才的稳定程度。本研究综合大量文献,对护士工作重塑的研究进行汇总,并对其测量工具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未来研究者提供参考。
工作重塑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工作设计,工作设计[9]是关于工作任务和角色的建构、制定和修正,及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的影响。在传统的工作设计中组织创造工作岗位,再选择具备相应能力员工从事此岗位,其过程自上而下,同时它不能充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对组织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专业型人才数量不断增加,员工的自我意识不断提高,员工不再愿意周而复始地工作,而是希望从工作中寻求意义与价值,于是“工作重塑”应运而生。
1.1 基于角色视角定义 2001年,Wrzeniewski等[10]将工作重塑定义为员工根据自身需求重新界定和塑造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及他们在工作之间的关系。因此,工作重塑被分为任务重塑、认知重塑和关系重塑3个维度。任务重塑:改变特定工作的边界,例如医院病房中的护士,在疫情的环境下主动请缨支援武汉;认知重塑:重构对工作的思考方式,例如员工不再将薪酬的多少作为重点,而是将绩效的评估结果作为重点;关系重塑:重新认识与同事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例如在与客户的相处过程中相互信任,通过客户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此过程是积极主动的、自下而上的。Sturges[11]认为这种重塑的过程将任务与关系的边界模糊化,有助于将员工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相平衡,因此Bruning[12]将其称为角色重塑。
1.2 基于资源视角观 2010年,Tims & Bakker根据工作需求-资源(JD-R)[13]模型为基础,将其定义为员工为了将“工作需求和工作资源”与“个人能力和个人需求”相匹配而主动做出改变。工作需求是当想要完成某项工作时需要员工或组织进行持续性体力或者精力上的付出。将这种大量的付出分为挑战性工作需求和阻碍性工作需求,挑战性工作需求被员工视为学习和实现目标需要克服的障碍,例如在工作难度非常大的时候,员工需要学习新技能完成此工作,对个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阻碍性工作需求是需要更加努力和精力的工作情境,但是对个人的发展没有促进作用,典型的阻碍性工作需求是角色模糊、人际冲突。工作资源是物理、心理、组织甚至社会方面的资源,这些资源能够在员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能够减少工作需求的成本、能够对个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根据以上定义可分为结构性工作资源和社会性工作资源。结构性工作资源包括工作控制、资格潜力、参与决策和任务多样性。社会资源指的是来自同事、家庭和同伴团体的支持。因此,这种划分方式将工作重塑分为4个维度:增加挑战性工作需求(学习新技能)、降低阻碍性工作需求(避免角色模糊)、增加结构性工作资源(要求反馈和指导)和增加社会性工作资源(促进领导的支持)。在JD-R模型的框架内工作重塑是员工追求工作资源最大化和工作量最小化的过程,因此Bruning[12]将其称为资源重塑。
2.1 角色视角工作重塑评估工具 2013年,Slemp等[14]根据Wrzeniewski等[10]提出的概念基础上开发工作重塑量表,用于对工作重塑水平的评价,其中包括3个维度、15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分,从很少到经常分别计1~6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0.89。2020年韩国东国大学护理学教授[15]将量表本土化后应用于护理领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2~0.90。主要用于评估护士的工作重塑水平。
2014年,Dvorak[16]对Wrzeniewski等[10]的理论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开发出新量表,包括3个维度、21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5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0.89。2019年祝诗晓[17]将量表本土化后应用于护理领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各维度系数为0.84~0.89。目前,我国护理领域进行工作重塑的研究应用此量表[18]。
2.2 资源视角工作重塑评估工具 2012年,Tims & Bakker以JD-R模型为基础开发工作重塑量表等[19],用于评价工作重塑水平,其中包括4个维度、21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从不到总是分别计1~6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0.70,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0.82。2020年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者[20]采用廖秋菊[21]本土化后的量表应用于护士群体,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0,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4~0.894。工作重塑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我国护士工作重塑水平[22]的有效工具。
3.1 前因变量
3.1.1 内部因素
3.1.1.1 个人资本 个人资本是个人所拥有的重要工作资源,分为客观资本和心理资本。护士的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轮转科室、职位和职称等统称为客观资本。护士的客观条件越好对任务重塑、认知重塑和关系重塑的能力越强[15]。心理资本是个人在成长阶段形成的积极状态,是个体获得职业发展与工作成效的核心心理资源,具有比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更重要的作用[23]。心理资本包括4个方面,分别是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一项对澳大利亚护士的研究中探讨了心理资本[24]、工作需求-资源、心理健康和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资本直接影响对工作需求和资源的感知,并直接影响幸福感和敬业度。
3.1.1.2 动机 动机是指促进人们进行工作重塑的内在驱动力。Wrzeniewski等[10]认为,内在动机较外在动机更容易促进员工产生工作重塑行为。Niessen等[25]认为,为了能够对工作有更好的控制感和自主性,个体会产生更多的工作重塑行为。在临床工作中对工作有积极动机的护士临床决策能力很高[26],根据护理工作的复杂性,护士的需要对其业务、认知和关系领域做出改变。研究表明护士的职业动机通过工作重塑对工作效率有正向影响。
3.1.2 外界因素
3.1.2.1 工作特征 在工作要求高的工作环境中员工往往更容易进行工作重塑。例如在JD-R模型中,家庭护士将与病人的情感互动视为挑战性工作需求时[27],会激励护士进行工作重塑,从而激发护士的工作投入。医院的规模[15]对护士工作重塑也具有影响,高级综合医院的护士工作重塑能力明显高于普通综合医院护士。所以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特征及工作环境,工作重塑理论是工作投入的有效干预手段[28]。
3.1.2.2 领导类型 有研究表明,授权型领导与增加护士挑战性工作需求呈正相关[29]。授权型领导对员工的心理授权、创造力、自主性和内在动机产生影响。田红彬等[30]认为服务型领导会通过工作重塑积极作用于个体职业使命感。无论如何,关注护士个人发展的领导会给予护士自主权、工作控制力将有助于护士产生工作重塑行为。
3.1.2.3 组织支持 组织支持对工作重塑具有正向影响。赵小云等[31]认为,组织支持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促进工作积极性,从而激发员工进行工作重塑;孙永波等[32]认为,组织通过各种培训能够帮助个体掌握新技能,提高对工作的掌控力,激发重塑动机,产生工作重塑行为。
3.2 结果变量
3.2.1 工作幸福感 有研究将工作重塑理论融入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工作幸福感的概念模型[33]中,强调了ICU护士工作幸福的各个方面,从而说明工作重塑理论和工作幸福感的协同作用。在此模型中确定并呈现了工作重塑和重新设计的机会。为研究者进行护士工作幸福感的进一步探索奠定基础。
3.2.2 工作投入 工作重塑是护士工作投入的重要决定因素[2]。但是这种关联程度在工作重塑的4个维度上有所差别,增加结构性工作资源和降低阻碍性工作需求与工作重塑有适度关联,然而增加社会性工作资源和增加挑战性工作需求的相关性较弱。工作投入对于护士而言至关重要,护士的工作投入与病人满意度和优质护理呈正相关[34]。
3.2.3 组织公民行为 组织公民行为[35]是在薪酬奖励机制中没有明确要求,但对于组织绩效有良好促进作用的员工主动行为,并不是员工的工作责任和要求。组织公民行为主要分为利他主义、尽职尽责、文明礼貌、公民美德和体育精神5部分。有研究表明,进行工作重塑的护士更有可能行使组织公民行为,任务重塑和关系重塑对公民美德和利他主义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关系重塑与体育精神呈正相关;任务重塑与尽职尽责呈正相关;任务重塑和关系重塑是组织公民行为的预测变量[8]。
近年来,我国对于工作重塑的研究明显增多,但是多集中于教师和企业员工等群体,对医护人员的研究较少。促进护士进行工作重塑既能提升工作幸福感,又能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对护士工作重塑的研究正处于初级阶段,仍然有各种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与完善,在未来护理管理者还需要确定促进护士工作重塑行为的有效策略,根据组织目标对护士进行个性化培养,创新管理方式,高效利用资源,鼓励护士参与决策,追求职业发展,创造健康工作氛围,提高护士工作水平,通过工作重塑培养更多优秀护士为我国实现健康中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