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碧华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横陂镇第二小学 广东五华 514423)
经调查发现,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能合理定制课外阅读计划,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都存在盲目态度,在阅读时往往只能读到浅层的意思,而且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坚持阅读。而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了每个年级学生应该达到的课外阅读数量,且有课外阅读书籍名录,通过拓展课外阅读才能提高语文课外知识,但是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普遍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外阅读教学的发展。
课外阅读,顾名思义是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的意思,但是调查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并没有进行阅读的时间,在休息日一般要参加各种培训班,包括文化课培训班,还有艺术类培训班,简而言之学生的休息日被各种培训班占用,大脑完全没有休息放松的时间,如果在这种基础上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欲望都比较低。在日常学习日中,学生在放学后要完成大量的课后作业,部分学生在夜里十一点钟才能完成,很少有学生能保证睡前阅读。
不可否认,书是学生了解外界的纽带,也是进步的阶梯,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在社交中可以保证与各行各业人物有话题聊、有话说,如果学生长期缺乏课外阅读,那么在语文学习中将会是困难重重。众所周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学生的阅读量较低,在写作时往往大脑也会出现空白状态,或者是对事物的看法也比较片面,写出的文章往往没有很强的辩论性,多数是比较主观的,这样的文章并不能成为优秀作文。
在课文阅读培养过程中,首当其冲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环境来影响学生对课外书籍的态度,其次,学校可以设置专业的图书馆,定制借阅、还书制度,扩大图书馆藏书种类和数量,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一来喜欢鲁迅的学生,可以在图书馆阅读鲁迅的所有书籍,从《朝花夕拾》到《呐喊》。再次,语文教师应该定期开展阅读活动,比如课外知识拓展竞赛,内容可以是四大名著中的事件,例如“武松打虎的地方在哪里?”“《三国演义》中速度最快的人物是谁?”然后引发学生联想到“说曹操曹操就到”,这样既强化了课外阅读成效,又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欲望。
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在课外阅读教学中亦是如此,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其一,鼓励学生制定学期课外阅读计划、每本书阅读计划,例如在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安徒生童话》作为课外阅读对象,让学生制定每天阅读几页,阅读结束后对印象深刻的故事做读后感,通过写作来将自己的读后感描述出来,这样可以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其二,帮助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阅读是思考的过程,也是搜集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思考人物心态的变化。其三,鼓励学生使用工具书,在遇到生字、生词时,通过查字典、词典的方式进行标注,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自身理解能力。
教师是学生除家人之外接触时间最长的人,语文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到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所以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身来影响学生。首先,教师应该与学生共读,比如每周定制阅读计划时,教师也向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计划,并每天向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进度,师生共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专注力。同时在师生共度过程中,师生情感产生了良好的共鸣,在互相分享阅读想法的过程中,师生距离有效拉近,对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其次,语文教师应该适当减轻课后作业,为学生留出空余的课外阅读时间,或者是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后作业中,这样可以在无形中为学生空出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让家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从目前的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现状来看,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评价体系仍然不够完善,而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对于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小学语文老师在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往往都是依照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阅读量来衡量学生的阅读成效的,而这样的过于片面的评价策略通常会导致学生学习思维的偏差,学生会认为只要能够在短时间内阅读更多的书籍,就是有效的学习,所以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只顾数量而不重质量的问题,而这种评价方式,势必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1]。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对课外阅读评价体系的完善,做到“以生为本”,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个性偏好、阅读习惯以及年龄特点合理设置课外阅读制度,让课外阅读能够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课外阅读需求,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褒奖,借助竞争意识来提高全班的课外阅读水平,摒弃传统落后评价手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简而言之,当前我国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小学语文老师应当重视课外教学活动的开展,积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结合家庭教育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当中更好地感受阅读的魅力,以此实现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