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娟娟 彭丽贤
(重庆市武隆中学 重庆武隆 408500)
国务院在2014年9月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从国家层面强调要改革考试招生制度,转变传统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在过去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下,对学生的关注集中在学习成绩方面,学校片面追求更高的教学成绩,而让学生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去认识和发现自己。新高考倡导学校教育要回归学生本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权和机会,引导学生去发现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传统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难以对学生各方面素养进行客观而全面的描述,且不能通过考试和分数对学生的内在素养进行简单地评价[1]。
本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是一项基础研究,目前备受关注。任何一项制度的制定不可能十全十美,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出现。通过对重庆市武隆区综合素质评价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应对之策,利于武隆区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为重庆市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推进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与此同时,为全国其他地区在制定和完善本地区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办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2]。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书籍和期刊,再把一些上级部门文件加以整合、梳理和总结,逐渐明确研究思路和研究目的。
调查法:调查法主要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通过相关问卷的制作和选取一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家长和教师对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和支持程度,调查武隆区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
经验总结法:对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比较和判断,分析原因,对已知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进行研究和归纳,提出解决之策[3]。
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份复杂且涉及范围广的工作,涉及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多方人员的参与。通过问卷和访谈法调查武隆区师生和家长对综合素质评价政策的认知和了解情况,其目的是了解武隆区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面临的现状问题。从综合素质评价参与人员角度入手,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大部分教师不了解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存在一种片面认识,只有极少部分教师较为了解综合素质评价,且部分教师担心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参与积极性不高。学校管理人员和班主任对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的熟悉程度比科任教师高。学校开展过相关培训活动提高教师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技能,但培训次数少,培训内容不详,导致教师对具体的实施细则不明,操作流程不清。
大多数学生能意识到综合素质评价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但有极少部分学生认为综合素质评价对自身发展没有任何作用。虽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综合素质评价对自身发展很重要,但部分学生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为了给别人看以便他人评价自己、记录成长轨迹、升学等,存在认识不够深刻等问题。
绝大部分家长只浅显了解综合素质评价,几乎不知道从家庭角度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究其原因,这些家长了解综合素质评价的途径单一,只是被动地通过学生、教师、家长会等途径了解;只有极少数家长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主动去了解。访谈期间发现,家长对综合素质评价作用的看法比较片面、浅显,大部分家长只知道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考升学、填报志愿的参考依据,没有深入了解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引导作用。
学校应强化教师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知,并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熟悉和掌握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内容。除此以外,学校还应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价校级培训,让教师熟悉平台的操作流程。为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学校应给予教师适当的劳动报酬,激发教师,提高积极性。
学校应强化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知和了解程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是为了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学校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展示自我,促进自身个性化发展。
学校可通过开展主题家长会、班会等强化家长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知,且还可多利用美篇、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激发其参与积极性,主动为孩子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奉献力量,进而推动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