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1-12-30 16:36:49
科学咨询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心理健康生命

王 婷

(四川省绵竹市孝德学校 四川绵竹 618206)

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层面都发生着剧烈的变革,对于小学生的心理而言,也是一种考验。在目前,我国多部分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小到厌学弃学,大到焦虑抑郁,可以说,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当下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前进。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重要性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纵观学生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年龄分布在6-12岁,因此,纯真、直率是这个阶段学生的代名词,很多学生极易收到客观环境影响,身心发展容易受到冲击。同时在小学时期,学生因为社会经验有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处在萌芽时期,很多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容易被束缚,一旦受到挫折,经常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而且,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发展中,学生冲动易怒,对于情绪的表达与宣泄都比较片面,不善于沟通与抒发,如果没有大人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极易走上错路,养成残缺性人格。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伴随着学生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其实是一个全员性的问题,每一个小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都必然会面临。不管是年纪大小,还是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的身心发展都会出现状况。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扫除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学生心理疾病也有一定影响。可以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贯穿于教育活动中,渗透到每一个学科的教学计划中,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基本规律,在不断的摸索与研究中推动小学生更好的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可塑性人才[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联系课本推进课程

身处于小学语文课堂,想要实现心理健康与语文课程的有效结合。首要环节是挑选一个具有良好学科素养和心理素质的优秀教师。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是课堂的引导者与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想要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势必要在自身层面苦下功夫。只有对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科学有效的认知。才能进一步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对于教师而言还要有良好的学科素养,可以要在常规授课中联系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育作为重点学科,想要实现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会贯通,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进行整合,通过常规课程的开展,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学内容中,在潜移默化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下去。

例如,教师在开展《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授课时,这篇文章描绘了昔日灿烂的圆明园被野蛮毁灭的景象,教师可以将课文主旨深度拓展,让学生在赏析中明确和平与发展的来之不易,让学生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在《生命 生命》一课授课时,教师又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深度剖析杏林子的人物形象,感召学生珍爱生命,顽强生活。在“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一句学习中,明确热爱生命的正确理念。对于教师而言,课本内容是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其中价值的传递对于学生具有积极影响。

(二)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

身处于语文课堂,想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拓展并不现实。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将目光放在语文课堂外,紧抓好课外活动这一阵营,多多开展“以学促思”的阅读活动以及“互帮互助”的生活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实现心理健康的又一拓展。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感受课外实践的魅力,养成正确的性格操守[2]。

以“以学促思”的阅读活动为例:对这一活动的简单理解,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围绕课外读物或者是英雄事迹开展讨论,在学生知识的汲取中,拓展良好的道德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一门课外书籍或者是人物事例让学生仔细欣赏。在年纪较小的年级中,可以围绕PPT等开展讨论,而在5-6等高年级,则可以选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读物进行课外阅读。以时事“疫情”为例。教师根据课程安排选择一节自习课作为探索交流课程,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然后在上课之初,通过多媒体像学生展示“抗疫画面”“抗疫英雄事例”以及“抗疫过程”,让学生在视频、图片的欣赏中,明确疫情的可怕之处。然后教师通过言语引导,问题设置等模式让学生展开讨论。例如,“在疫情中,那个故事对你感触最深?”“你还有哪些珍藏的抗疫小故事分享给大家?”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最后层层递进,向学生阐述如何防疫,如何保证生命健康安全。最后,联系“疫情时事”,让学生畅谈对于生命的理解与感悟。在这种活动的作用下,学生在活动中心理健康得到发展,对于世界的认知更加厚重。

三、结束语

在这个不断发展、不断变革的时代,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国家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驱动作用,是确保中国站在世界之巅的重要条件。作为时代下的教师,应该紧抓小学这个学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长久的培育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高尚的道德素养,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心理健康生命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课外活动类作文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