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瑶
(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江苏苏州 215000)
陶行知是我国享有盛誉的教育学家,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等理念。在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其理念的先进性体现了出来,对于现代教学来说极为重要。传统教学就像是行驶在一望无际海面上的一艘孤帆,陶行知思想犹如指路明灯,让现代教育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并且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之下,陶行知思想已经应用于各个学科之中,教育价值也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笔者在本文中以新课改为背景,对小学数学课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该理念的结合加以阐述,希望能够让广大师生对生活实践更加关注,采取有效方式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陶行知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与生活是处于同一过程中的,教育是蕴含在生活中,教育和生活需要融合在一起方可发挥最大作用。他还提到生活是认知的源泉,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学生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才会产生的。学生长期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之中,从生活中得到的认知最终也会服务于生活。
小学生处于低龄阶段,对于很多事物的认知还极度匮乏,在认知方面更多还是直观思维为主。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在培养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符合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尝试运用生活化理念,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相关知识点,降低学习的难度,使抽象的知识能够更加具体化,化繁为简,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给学生讲解“10 以内加减法”的内容时,只讲述加减的概念,对学生是极为抽象的。此时,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和生活相连,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悟数量的变化。教师可以给学生以动物举例,也可以以班级奖励数量来举例,这样学生就可以感知到身边数量的增减。无论是动物或是班级奖励,都是学生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与自身经历息息相关。将生活化理念应用于教学中,往往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数学内容可以更加快速的被内化,体现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
除了“教育即生活”的论断,陶行知先生还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该理念中提及教学需要我们做的并非一件事,而是三件事,应该做到“在做上教,在做中学”。“做上教”主要指的是老师,“做中学”则主要指的是学生。教师用做来开展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用“做”来主动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由此可见,教师“教”和学生的“学”是持辩证统一关系的,与当前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是相符的。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务必要做到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断的进行创新,在学习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吸取先进教学理念的精髓。数学教学期间,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落实于实践中,不但实现了先进思想与实践生活的统一,也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理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不断深入,教师的思想意识也有所转变。他们逐渐意识到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还应该将学习的方式教给学生,做到“授之以渔”。具体教师可如下做到:第一,以小学生思维活跃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能够将实际生活适当的与教材相融。当寻求到数学和生活的衔接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让他们从中探寻数学知识的奥秘,深化数学概念。另外,二者的融合也能够让数学学习更具趣味性,达到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第二,教师要给学生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去考虑问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以自身观点去对教学内容进行解释。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使其乐学、会学,也可以鼓励他们与同学共享学习中的新发现,最终以实践来验证。例如,数学棋的认知学习。学生需要首先设计出数学棋,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合理的应用其中,制定出科学的数学棋规则。
陶行知思想的提出,进一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将生本理念落实在教学中。其主张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未来可以有更好地发展。在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要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不论是课前或是课上,都要让学生感到自己与教师的平等地位。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也要有充足的耐心,让他们可以勇于发言,使其可以获得最佳的课上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最喜欢的小伙伴现在在哪儿”“你有没有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它现在在哪里呢”。这一系列的问题,无形中就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亲近感[1-3]。
综上所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应用对于现代数学教育来说利大于弊,甚至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该理念和教学的结合,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体现。该理念强调学生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其学会互相合作,做到“做中学,学中悟,悟中用”。鉴于陶行知理念对现代教学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在未来的教学中,会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该理念与数学教学紧密的衔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