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赟
(长阳职教中心 湖北宜昌 443501)
中职院校与其他学校不同,中职院校更注重培养专业型人才,所以在教学开展中会忽视学生德育的形成与发展。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适应社会生活,影响他们的发展和成长。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笔者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当前的德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己的一些管理经验,提出了对应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中职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在15~18岁的阶段,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并且存在较强的叛逆心理,所以很容易出现一些德育方面的问题。在学校期间学生会出现打架、顶撞师长等问题。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于是非对错没有较为明确的概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使得他们无法认识到自身德育发展的重要性,不仅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一个人的德育发展情况。但是,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这些信息并没有传达给他们,他们当前接触社会的主要渠道是通过网络以及电子产品等。这使得他们接触社会的方面较为狭窄,很容易接触到社会中的一些黑暗面。比如,暴力主义、金钱至上主义等等。此种环境下,学生的三观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中职院校是专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学校,所以大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会过于注重从专业角度出发,从而忽视了德育的渗透。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教师也是在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成绩。这不仅无法实现德育的渗透,还会无形之间为学生带来压力,影响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要改变此种想法,将德育的渗透重视起来。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多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学生的德育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主要可以从渐进性、积累性以及复杂性的角度来看。因为,大部分的学生在学校期间都处于成长以及发展的阶段,所以需要比较缓慢的接受一些东西。尤其在面对德育相关的内容时,这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方式都有着较大的影响,需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吸收正确观念,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德育。在此种背景下,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中职学校的教师可以通过较为直接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也可以通过平时的班级管理实现德育的渗透,潜移默化间改变学生的想法,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复杂性在于中职学生的成长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教师具有针对性的实现德育渗透,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培养。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班级中,所以教师想要实现德育的渗透,可以从班级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适当地渗透德育的相关内容。通过班级的氛围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班风,潜移默化间实现德育的渗透。例如,班级内部有些学生自制力较差,或者班级荣誉感不强,这会导致学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没有责任感以及集体荣誉感的人,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例如:教师可以专门抽出一节课,与学生共同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班级的班规,并且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遵守。当学生与教师通过共同的商讨制定出班规时,学生会具有更多的成就感,他们会更积极地遵守其中的规定。在对内容进行规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遵守纪律、爱护班级、尊敬教师、不喧哗、不打闹”等内容加入其中。在此种背景下,学生不仅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渐的还会形成较强的责任感以及集体意识。
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其中的问题,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导。比如,教师可以将板报设计重视起来,组织学生一起选择与德育相关的主题,自己设计整体的风格。教师搜集与德育相关的资料。通过教师、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板报,不仅可以拉近师生关系,还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到德育发展的重要性。
例如:在设计板报过程中,教师可以预留一个版块,将一些学生的优秀事迹写到黑板上。另外,也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对于德育的了解,并结合学生的想法搜集资料,融入到板报设计中。比如,有些学生认为,可以写一些名言警句,有些学生认为可以写一些英雄故事。教师便可以从学生角度出发,搜集资料,完善板报[1-2]。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学习成绩较差,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所以,单纯依靠教师对其德育发展进行引导,无法满足德育渗透的需要。所以,教师要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注重与家长进行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逐渐发展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例如,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个人性格的形成。另外,教师还可以与家长共同建立一个家长群,在群中互相沟通,找到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师在学校遇到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时,可以在群中与家长进行沟通,听取家长的意见,完善德育渗透工作。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的教师想要充分实现德育的渗透,就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进行德育的渗透。另外,还要注重了解当前的德育现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解决。由于中职学生与其他学校学生的不同,所以教师还要注重从家校合作的角度出发,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