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升,林媛媛
(广西桂林图书馆,广西 桂林 541199)
近年来,图书馆传统模式变革创新的相关研究呈现积极态势,已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文旅融合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资源和优势,将图书馆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模式、内容等方向成为公共图书馆人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研学又称游学,是一种贯穿了观摩、学习、游览、交流的学习教育方式。随着文化发展大繁荣,国内掀起了一股未成年人研学旅游热潮,培养了未成年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6年,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旅游局等11个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未成年人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服务成为文化、教育等部门研究和实践的主要内容。而公共图书馆以舒适的馆舍环境、完善的设备、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业人才,完全具备为未成年人提供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服务的条件,是开展研学活动的最佳场所。在《关于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中,国家图书馆入选为“全国未成年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内许多公共图书馆也纷纷开展了夏令营、参观研学、图书馆游等未成年人研学活动,加强了校内外教育的结合互通。但目前国内很多图书馆研学服务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现状开展未成年人研学服务的探索研究,有助于找到更科学合适的研学服务模式,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教育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之一。公共图书馆除了为到馆读者提供文献借阅服务外,还应该开展社会教育、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等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公共图书馆还是保持着传统被动的服务方式,这不足以满足人们对图书馆的需求,极大的影响到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所以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四条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应开展面向少年儿童的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并为学校开展有关课外活动提供支持[1]。开展未成年人研学服务,有利于体现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使图书馆成为未成年人的第二课堂。
公共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宽敞舒适的馆舍、先进齐全的设备、专业的人才,能够为未成年人研学活动提供文献资源阅读、数字资源检索、阅读活动等服务,图书馆里的浓厚阅读氛围更能激发未成年人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感受到阅读经典的魅力。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资源优势,使公共图书馆成为向未成年人提供研学服务的理想场所。例如广西桂林图书馆具有极其丰富的馆藏资源,馆藏普通文献资料320万余册,提供各类数据库服务近40个,参与由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共同组织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建了广西抗战文化、刘三姐文化、桂林石刻等特色数据资源库20多个。同时,基于丰富多样的馆藏资源,打造了“走读广西 桂林之旅”“全民阅读 主播领读”“数字文化 智慧服务”等阅读推广活动品牌。图书馆可以根据研学服务的要求,整合图书馆资源,以供开展未成年人研学服务,调动未成年人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国内公共图书馆多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独具特色的建筑,是城市旅游的亮丽风景。例如广西桂林图书馆始建于1909年,于1911年2月竣工开馆,定名广西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前的40年间,政局不稳,战乱不断。图书馆事业发展缓慢,历经沧桑,馆名几经更改,直到1980年11月更名为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2010年桂林图书馆新馆在临桂新区奠基,2016年12月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其新馆舍建筑面积达3.15万平方米,建筑风格继承了桂北民居特有的汉唐遗韵,大气、简洁、对称、体现桂林文化特色和历史内涵,成了桂林的文旅新地标。桂林图书馆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和独具建筑特色的馆舍,都是十分值得深度挖掘的文化旅游资源。图书馆整合旅游资源,发挥自身文化优势,开展研学服务有利于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2.1.1 合理规划图书馆馆舍空间,为研学提供硬件保障。 广西桂林图书馆临桂新馆是桂林市文化项目建设中的第一个BT(“建设—移交”模式)项目——“一院两馆”的组成部分,其周边有博物馆、大剧院、文武巷、中央公园等特色旅游资源,是桂林的文旅新地标。其建筑外观采用桂北民居的形式特色,建筑总高度35m,共5层。全馆采用全流通、全开放的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源借阅、信息咨询、展览讲座、阅读推广、社会教育培训等服务。内部馆藏资源丰富、环境舒适,拥有多功能信息学习中心、体验交流区、精品展览区等多个功能区,是市民游览的旅游景点,具有研学价值。桂林图书馆在打造未成年人研学场地时,合理规划馆舍空间,为未成年人专门设置了儿童趣学堂、青少年互动中心、影视厅、古籍修复体验室等体验服务空间,能同时接待近千名师生,为开展未成年人研学服务提供硬件设施保障。
2.1.2 利用图书特色馆藏资源优势,研发特色研学课程。 广西桂林图书馆是省级公共图书馆,也是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桂林传习所,拥有丰富的区域特色视频资源和地方文献。桂林图书馆利用馆藏资源优势,以乡土乡情、本土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为主体,以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爱国教育、体现图书馆职能为目的,设计研发了具有教育性、实践性、互动性、安全性的特色研学课程。通过游览图书馆、制作传统手工艺、学习雕刻拓片技术、观看广西地方特色视频、开展地方文化讲座等主题课程,让研学参与者在感悟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邂逅图书馆之美,感受图书馆浓厚学习氛围,了解图书馆。同时,正确、充分、高效地使用馆藏资源,培养阅读素养,促进全民阅读。
2.1.3 加强研学服务研究与探索,实现服务规范标准化。 广西桂林图书馆将未成年人研学服务作为馆内课题项目立项,同时,组织业务骨干对未成年人研学活动的管理制度、研学路线、研学课程等进行研究,积极探索服务模式,以更好地开展未成年人研学服务。另外,广西桂林图书馆积极申报桂林市第二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并根据《研学基地标准》要求,组织专人研发课程、配备师资、制定制度等逐步推进,确保未成年人研学服务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2.2.1 研学活动开展统筹协调难度大。 研学活动的实施虽然是教育部门牵头,但是涉及财政、交通、文化、旅游、公安等相关多部门,头绪多、任务重、责任大。由于当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对研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规避政策的束缚,具备提供旅游服务资质、解决研学服务所需资金等问题都束缚着公共图书馆研学服务的发展。必须要靠多部门协调统筹,环环相扣才能保证研学服务的顺利开展。
2.2.2 缺少专业的研学导师。 公共图书馆想要做好研学服务,打造品牌,除了有吸引力的课程外,优秀的研学导师也是保证研学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图书馆开展研学服务的导师大多数为图书馆馆员,而研学导师不同于导讲解人员,是一种全能型的综合职位,需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素养和旅游素养[2]。由于专业研学导师资源的匮乏等各方面现实条件的制约,容易出现在研学课程的设计往往只考虑到了图书馆自身资源优势,缺乏针对不同年龄段、兴趣爱好、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不同的思考[3]。导致研学课程的目标设置不明确,主题选择不清晰,运行形式不规范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研学活动流于形式。
2.2.3 评价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研学活动的核心是通过旅行的方式来进行学术研究,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然而在研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大家更多的只关注活动的本身,忽视了活动后的评价。导致评价效果不到位,出现“重游轻学”的现象,研学效果不佳,有违初衷。因此,建立有效的研学活动评价体系,才能保证学生们通过研学活动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挖掘研学的深层次教学价值。
根据《关于推进未成年人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结合地域特色打造研学活动课程体系。图书馆在研学课程设计方面,应根据研学对象年龄、兴趣、爱好、需求等,设计多元化、个性化的研学活动。同时注重地域特色文化,可以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景,深度挖掘背后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说,打造本土特色文化品牌,把图书馆研学课程打造成有特色、有内涵、有温度的文旅体验[4],让参与研学活动的学生不仅仅是玩,更是在玩中学到本土特色文化知识,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
能否利用好社会资源,决定着公共图书馆是否能做好研学服务的基础。公共图书馆对未成年人提供研学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提供基础文献信息服务的延伸。所以,公共图书馆开展的研学服务需满足多维度、多层次的需求,充分利用资源,进行资源整合。依托资源环境,规划设计具有吸引力的研学路线,为公共图书馆提供研学服务打好基础。例如桂林图书馆在著名旅游景点龙胜梯田设立了金竹壮寨阅读点,通过对“图书+旅游景点”的服务模式探索,为研学服务拓展服务空间。
研学服务须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以保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①研学基地保障。作为研学活动的目的地,应具备一定的研学价值和内涵。不是所有的公共文化场所、旅游景区都适合成为研学基地。应根据研学服务的特点,建立相关统一的标准,对符合要求的研学基地进行授牌。②研学课程保障。研学课程具有研究学习、社会实践等特性,不同于传统课程教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开发高质量的研学课程是开展好研学活动的前提,应建立相关统一标准,保障研学活动的研究学习特性。③安全保障。未成年人研学活动,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如何避免安全风险,让研学活动安全的开展,离不开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制度。要把安全问题摆在研学活动的第一位,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
当前,公共图书馆专业的研学老师十分紧缺。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未成年人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老师的培养势在必行。培养研学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制定激励机制,鼓励馆员不断学习,除了需要掌握对研学课程项目所涉及的内容外,同时不断拓展知识面,既要懂文献、也要懂教育。例如国家图书馆讲解服务部的多位讲解员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已然成了优秀的研学老师。②整合教育资源,与中小学老师展开深度合作,让老师与馆员共同参与研学服务的路线设计、课程设置,并延伸到研学服务的讲解中,弥补馆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及学校课程设置的不够了解[5]。③招募研学服务志愿者,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招募具有相关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研学服务中,以此有效缓解研学老师不足的问题。
研学服务的评价机制,是研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服务获得反馈信息,是分析考察研学课程实施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研学老师改进研学课程、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保证研学课程目标实现。作为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研学服务的同时,也需要形成完整的评价制度,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如评价对象可以是对研学基地、研学课程、研学老师的评价;评价主体可以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价等方式。图书馆既要注重研学活动的过程,更要注重研学服务的效果。可以通过举办研学活动征文、绘画、摄影等方式巩固研学活动的成果,并检验评估效果。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研学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服务既是体现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也是推动文旅融合实践创新的途径。笔者基于桂林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研学服务现状,针对研学课程、解决研学导师缺口、建立有效的研学活动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相信随着文旅融合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公共图书馆将参与到研学服务研究中,未成年人研学服务也将迎来快速的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