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波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在新时代的十大新词行列中,工匠精神名列其中,在广泛讨论以及多媒体的宣传之下,工匠精神被高职院校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者强烈推荐。通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任务的多元融合,来实现工匠精神的根本性培养,这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践的新式探究方向。
工匠精神具有特定的内在含义,其根本性表现方向是针对材料的设计制造选择以及打磨。通过不同方面之间的共同追求来实现精益求精的产品获得,正因为在时代的发展之下,我国人工制造业所存在的弊端让相关问题得到广泛的重视,同时也使人在长线思考过程中进一步认知行业标准以及实干精神的培育[1]。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及到工匠精神,正是历史上工匠精神延绵不绝,才造就了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延续命脉。其中所内蕴的一丝不苟以及严谨规范的认知态度,使得我国能在未来长远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形成强烈自我需要的内涵要求。同时也能够抵御那些急功近利以及浮躁的风气,使得高职院校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生在这特殊精神的鼓舞之下,走向文化发扬的光辉地带。
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课程来说,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在教室中进行,甚至在整整一学期的学习中也并没有安排社会实践的环节。因此,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学习中,更多的是背理论知识。大部分的学生就算掌握了较多的理论内容,而无法将其运用于实践,也不知道在实践过程将会面临怎样的问题与困难,可见大部分学生无法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具体的操作过程之中。工匠精神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够在面对自己的工作中保持严谨的态度和执着的精神。但这一切都需要学生能够拥有接触社会的机会,基于特定的条件才能够拥有践行工匠精神的平台和机遇。
大部分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没有合理运用工匠精神,也没有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同时也无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来推动教学改革。这不仅仅是工艺美术专业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整个学校乃至社会的风气和思想漩涡[2]。当今社会,许多人往往被名利以及浮躁的事物蒙蔽双眼,而没有看到人内心最本真的需求。在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工匠精神也没有通过整体脉络来实现全过程的贯穿,往往是某一层面实现了一定的要求,但依然很难通过全面化的掌握来贯彻。甚至有一些特殊人群,借着工匠精神的外衣来追求单一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便难以落实。
高职院校虽然注重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的突破,但其根本性要求依然是对学生的技法、能力以及实践的传授。就工艺美术专业来说,高职院校需要跳脱传统的培养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在美术方向的自我创造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通过不同价值的融合及归纳,从而使得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技能,借助多元契合的模式,融入教学实践的培养过程之中。而在目前高职院校中,很难看到全面性的培养方式。例如在对学生期末作品的审查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依然是对高等级作品或者是大师级别的作品来进行范本罗列,通过简单方式对学生进行评判。这样培养模式引导下的学生只会对经典作品进行复制,而不会通过跳脱的自我感知力来穿透整个画作,形成较深层次的人文工艺水平[3]。
高职院校的教学具有合理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因此对于学生的择业和就业等相关事项的全面完成,将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和办学动力,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最能够展现学业形态的精彩亮点。对于学生来说,拥有了确定的就业方向,将能够通过具体的具象化学习模式来实现特定技能的培养,为将来的就业获得更多的机会选择。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工艺美术学院打造校企联合办学的培养模式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几大相关企业的筛选以及专业化需求的明确,来与美术专业对口公司进行意向沟通。符合条件的学生可签订实习合同,为大多数学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另外也可以通过寒暑假以及节假日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社会实践,并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相互结合,学习更多课外知识。同时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将其与日后的工作进行多方位磨合,争取在工作的过程中贯穿工匠精神,实现良好工作态度的自我沉淀。
高职院校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其专业的性质和内在的文化传承特点,必然需要运用特定的精神体系来进行学习方法的贯穿和学习态度的引领。因此高职院校要从学生生活学习行为的环境中入手来,切实创设一个更舒适、更便捷的优良环境。目前一些职业院校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生都无法正确地理解工匠精神具体代表了什么、它能够为学生实现什么[4]。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准确讲解工匠精神的真正含义与现实脉络。
除了对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校园风气所进行的全方位改造外,还要在校园之外的社会环境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专业教师有必要通过教学模式的改进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工匠精神核心内涵的全方位认知,结合国家以及社会中所发生的大事,让学生认知到这一精神的伟大和壮观之处。学生和家长要在老师的引导之下,配合学校完成人才培养的重任,在摸清工匠精神的脉络之下,明确新时代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我国文化产业中美术专业的传播者和引导者。
只有相对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才能够反映高职院校针对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效果以及影响方式。在时代的要求以及理念的转变过程中,院校在针对市场开放的多元模式分配之下,实现更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同时也根据不同专业设定了不同方向的培养模式,全方位涵盖括整个系统框架。总体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在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新标准,需要实现专业化方式的根本性扭转。就人才培养体系来说,需要将人才培养放入更细致的轨道当中,对不同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细分和细化。
目前在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难题,最主要的是没能重视职业院校以及全社会对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导致学生在技能学习和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仅仅依托理论考试来考核综合素质水平,这一测评的方式无法体现学生整体的实践风貌。在技术操作和运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后期的实际工作中加倍努力来填补这一缺失。因此,在目前的评价体系当中要运用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的方式来建构考评规则,从而能够全方位地纳入学生素质考量系统中,在帮助美术专业学生在更高的发展要求之下,拥有更加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方式。
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要实现教育教学实践方向的转型和在新时代的提升,必须将视角放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之上,进一步提升美术专业学生的文化软实力,不断贯彻工匠精神,合理地应用在教学实践的全模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