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昆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97)
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能有效减少科研经费超支情况,进而实现数据的科学化管理,满足简化工作流程的要求,确保企业提高科研管理效率。
1)实时全过程掌控进展,简化操作,实现动态化管理。企业基于虚拟化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可以完成对项目申报、信息查询、成果共享、项目变更、资料下载等一系列事务的处理,使项目管理流程得以简化的同时实现科研项目的动态化、片段化管理,进而了解项目实际状态,满足无纸化的资料传递要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1]。
2)科研项目信息标准化存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科研项目的种类与数量持续增多,在科研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够明确和统一,人工的操控管理缺乏科学化标准,对数据的快速获取与存储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满足项目信息的规范化管理要求,实现标准化的数据资源存储,进而促进资源的共享。
3)准确统计和分析数据,了解数据价值。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背后的价值、财富异常丰富。数据挖掘作为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将数据库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统计学等结合起来,可以通过数据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领导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进而推动科研项目管理的发展与变化。
4)打通信息渠道,整合科研资源。在实施科研成果信息化管理之后,可以利用网络实时发布成果,将成果多维度展现出来,寻找转化科研成果的合作伙伴,进而形成对应的产学研合作模式[2]。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本身属于复杂的系统化工程。为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首先,要获取领导的支持与理解,只有 “一把手”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推动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实施。其次,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这是科研管理信息化得以开展的保障条件。为进一步加快企业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除领导高点站位之外,还要以信息手段为基础推动科技创新,明确利用信息化建设来带动科研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思路,成立对应的 “信息化领导小组”。基于实际的发展需求,还要深入分析相关问题,听取各个职能部门的建议与意见,从而做到合理规划、统一部署。基于科研管理的具体项目分工,直接将科研管理信息化划分为项目管理、条件平台和成果管理等业务板块。各个业务板块之间是相互分工、相互关联的,尤其是项目管理是贯穿始末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设计直接决定了信息化工作的成败与合理性,所以将科研项目管理作为主线,企业就需要强调人员与资源的配置,实现各个环节审批流程、设置管理权限、明确开放共享数据信息的梳理,进而从研究方向、科研能力、科研产出、科研经费等多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以此推动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随着科研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科研单位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科研项目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建立信息化数据库之后,可以让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统一和标准,进而实现项目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对科研人员而言,建立信息数据库有利于科研资料信息的查询,最终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3]。
企业建立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化平台,可以促进科研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方便相关工作人员对信息进行查询和使用。所以,不断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信息化查询功能,可以提升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再配合信息化管理模块的联动,达到共享资源的目的。在实现信息化自动建设之后,还可以客观地开展信息处理工作,让信息的使用变得更加便捷。这就要求我们定期收集其使用情况,发现信息化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完善化的处理达成企业对于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际要求。
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持续的、长期的任务,无法做到一劳永逸,不仅需要关注技术与管理,也需要观念与理念的创新。作为企业,要充分考虑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以 “减少科研人员工作量”为基本原则,实现管理观念上的转变,摒弃传统陈旧管理模式的弊端,将信息、资源合理组织在一起,在拓宽管理者视野的同时增强科技工作者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以此来激发其创新精神。实施科研管理信息化主要是为了创建可以体现关联性、系统性、针对性与即时性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以此替代原有的管理模式,让工作人员可以从繁杂的事务之中真正解脱出来。
企业实施信息化系统管理的另一个影响因素在于系统的应用、推广和培训。在新科研管理系统上线前后,企业要针对科研人员、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明确科研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针对具体的信息化管理和业务流程进行培训,让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明确其对应的程序与操作,确保系统能更好地服务其顺利完成后续工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科研项目管理已经从原本的传统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信息化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带来了可靠的更新与改革支持,在确保科研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