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树梅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实验学校 四川成都 610500)
微课是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课堂形式,主要针对教学重难点、新知讲解等进行设计,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知识理解掌握提供了有效途径[1]。为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课前预习、重点解析及实验教学等,通过微课直观引导、生活展示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为此,本文着重探讨微课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初中生第一次系统化学习生物,其中很多知识点都是抽象的,如果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教学引导,很容易使其产生厌学情绪。为此,为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引导预习,在直观展示的过程中将学生代入学习,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学“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时,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说出神经系统的基本概括,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使学生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为此,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可以利用微课为辅助,在课件中播放上课铃声响后,学生的反应,大热天看见别人吃西瓜时,自己的反应,突然下雪,在路上行走时的反应,通过微课真实情境的引导,激发学习兴趣,设计疑问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1.人是靠什么系统协调各个系统步调一致的?
2.人体是靠什么系统统帅身体各个系统与外界环境协调一致的?
然后,再在课件中展示人神经系统组成图,引导学生就神经系统的组成、单元及功能等知识内容进行预习探究。最后,将微课课件在学习平台共享,让学生根据课件引导和自己预习情况,在微信群中进行汇报,与教师、同学就学习情况和学习疑点进行互动交流,根据预习信息的反馈,在激发学生新课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精准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教学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既是中考考点,也是学生处理问题的关键[2]。为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解析,通过发挥微课教学的直观性、真实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发挥微课教学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教学“动物运动的形成”时,主要学习的是运动系统组成中的骨的知识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长骨结构与功能的使用,认识骨的成分和特性。为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以往所学知识,让学生思考动物为什么能够运动,总结概述动物运动的形成,然后利用微课组织学生观看人体的骨骼模式图,在直观展示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观察微课课件中哺乳动物的长度,根据教材中的图文进行对照学习,在实物对比过程中,引导其辨认、识别骨的结构,认识各个部分的功能,从而提出以下问题,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1.骨属于生物体的哪一个结构层次?为什么?
2.血管神经位于什么部位?如果一个人不小心受伤,如何判断其是否骨折?
3.骨折后为什么会愈合?
在探究骨的结构的基础上,再次利用微课课件,展示举重运动员、成年人申报骨髓捐献志愿者等视频情境,根据真实情境引导,让学习小组共同总结骨的结构和功能,促进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既可以打造智慧课堂,又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实验是学好生物的关键,也是学生探究生物现象、解读生物本质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素养,打破演示教学的弊端,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设计探究性实验,在微课课件中就实验内容和实验相关情况进行介绍,以组为单位,让学习小组根据微课引导进行自主探索,然后根据学习和动手操作情况进行实验补充和完善,从而促进实验教学的高效发展。例如,教学“发酵技术”时,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可以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发酵技术原理。为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导入乳酸发酵的实验,围绕实验问题、实验假设、材料用具、实施步骤等进行层层展示,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以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为其发放实验报告单,根据微课课件引导,设计详细的实验步骤,从而为其提供实验平台,让学习小组展示实验操作流程。最后,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分析,进行教学完善。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要想巧用微课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利用好微课教学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通过寻找微课与生物教学的契合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质量。在微课引导预习、解析重点、促进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