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飞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小学 浙江杭州 311203)
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心智发育不完善,思想还极为纯洁,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模糊的,这时任何小小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学生道德观念。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不良信息会出现在小学生面前,小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对小学班级进行德育管理至关重要[1]。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无可替代的角色,所以,班主任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下面就对小学班级德育管理策略进行研究。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是顺利开展德育管理的保障者,其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不可取代,所以,要想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必须首先从教师出发,教师应提升自身素质,用实际行动展现德育,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在学校中,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就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穿着打扮也要符合教师形象,时刻从方方面面为学生树立榜样,更要注重自身道德素质的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改变学生。
在传统的师生相处模式中,教师总是高高在上的,这容易让学生产生距离感。教师应改变传统相处模式,走进学生、融入学生。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所以一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具有为一定的威严性,但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威严的时机,不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感,否则不利于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教师要树立平等意识,在与学生相处时首先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要出现差别对待,要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其次,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开展德育教育。教师要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信任教师、听从教师管理。教师也要根据对学生心理的了解,多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沟通,交流时一定要温和,不要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2]。小学生都渴望得到关怀,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加强交流沟通,与学生和平共处,更好地进行德育管理。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仍处在家长的庇佑下,家长的思想教育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深远,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共同影响学生。教师正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多与家长沟通,可采取家访的形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家长与教师的德育管理方式得到统一,提高德育管理质量,帮助学生形成道德意识,树立良好道德观念。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说明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良好的氛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打下基础。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如果教师仅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则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故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与学生共同观看《感动中国》《最美逆行》等片段,让学生以优秀人物为榜样,感受美好品质;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与德育相关的家庭作业,如帮家长做家务、帮爸爸妈妈洗脚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受到德育教育,这样久而久之,班级风气会变得良好和谐,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氛围中规范自己。
在德育管理中,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将道德思想深入生活的一点一滴中[3]。在班级德育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有趣的德育活动,如带领学生去敬老院做公益,教会学生孝敬老人、向学生宣传捐赠旧衣物活动,引导学生献爱心,在劳动节、国庆节等节日可以开展一些新颖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国、爱劳动等优良品质……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记录每天在学校中看到的好人好事或不良行为,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这一系列德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也要注意在德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加大对学生心理的关注程度,关心学生,用爱感化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能够影响学生的品德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形成道德意识,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班主任应重视小学班级的德育管理,在日常实践中改进德育教育管理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让学生在优良的班级氛围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