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看外交会议译员角色体现

2021-12-30 04:11李鸿斌
吕梁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译员口译外交

孙 菲,李鸿斌

(天津大学 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天津 300350)

Mikkelson和Jourdenais根据服务对象和场合不同,将口译划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类型:会议口译、法庭口译、商务口译、社区口译和医疗口译[1]。会议口译是指译员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比如会议、谈判、国际仲裁,借助目标语及相应的文化背景,把源语翻译成目标语的口头信息交流活动[2]。1919年1月,英法交替传译在巴黎和会首次亮相,开会议口译先河[3],也成为了口译职业的开端[4]。外交口译主要是指对外事务过程中的口译,以外交为核心[5],例如外交记者招待会中的口译就属于外交会议口译。一切需要由政府做出决定的事件,都属于外交会谈或谈判的内容[6]。外交口译的灵活性往往受到限制[5],原因如下。一是外交口译具有政治敏感性[6]。外交语言经常涉及国家大政方针、外交政策,与祖国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等重大国家利益息息相关[7]。译员必须熟悉国家政策,了解重大国际问题以及与会双边关系,找准自己的立场[6]。二是外交口译用词较为严谨、正式[8]。外交场合中,发言人讲话极为严谨,译员应慎重选择用词,知道什么地方要加重语气,什么地方要放慢速度[6]。周恩来总理认为,不能轻视外交翻译,没有外交翻译,双方就无法进行沟通与交流[6]。因此,外交会议口译员不仅是双方沟通的桥梁,还代表着本国立场,要在翻译时展现本国风度。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是中美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于2005年8月正式启动,对于中美两国战略和政治层面的深入沟通与交流发挥着重大作用。应美方邀请,2021年3月18-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安克雷奇举办,与会双方主要人员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Jake Sullivan)。张京担任中方翻译,钟岚(Lam Chung-Pollpeter)担任美方翻译。本文以这次会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场译员的译文、着装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探寻译员在会议口译中的角色体现。

一、文献回顾

对翻译效果而言,译员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9]。以“口译”为关键词,检索CNKI收录的所有期刊,共有8 877条结果;其中北大核心和CSSCI共有1 869条结果。以“口译员身份”为关键词,检索CNKI收录的所有期刊,共有31条结果;北大核心和CSSCI共有13条结果,数据收集时间截止到2021年4月11日。依据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其中,张威对译员角色的自我认定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译员的身份定位是不断变化的,与实践经验、工作环境等因素关联性较强[9];任文对口译过程中译员的“中立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对译员而言,没有一贯的中立立场[10];徐亮探讨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青年译员的角色定位,认为他们为推动战时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11]。刘泽权、丁立以系统功能理论为指导,以一次礼仪性演讲中的交传为研究对象,分析多身份译员的意义协调与危机处理,发现译员在处理译文文本时,应当始终心怀全局,以内容的连贯与衔接为翻译目标[12]。传统翻译理论认为,译员应当提供忠实、准确、完整的翻译,并且保持中立立场,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口译的场合、内容不同,译员扮演的角色也随之变化,有的是“交际促成者”,有的是“文化斡旋者”或者“机构守门人”[13]。外交翻译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国家间话语权构建和话语关系演变的重要体现[14]。但专门针对外交会议中口译员的角色体现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本文旨在通过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实例进行分析,为译员实现自身角色定位提供参考。

二、译员角色体现

通过对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现场口译双语文本的分析,笔者发现译员在外交会议口译工作中承担的角色如下:

(一)信息的传递者

译员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扮演着传声筒的角色[15]。在会议口译现场,译员必须进行语码转换,在源语者和受众之间搭起一座信息交换平台,借助这一平台信息在两方之间进行传递并达成共享[16]。译语不能令人费解,必须通俗易懂,译语难度和长度应根据受众的受教育程度进行选择[17]。此外,现场口译的标准还包括“即时性”[18]。特别是对于外交会议口译而言,翻译必须节省时间与精力,避开语言形式、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带来的障碍,用较少的文字表达较完整的意义[19]。

例1中国刚举行了两会,通过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纲要。

In China we have just concluded the ‘lianghui’ or the two sessions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During the sessions,we adopted the outline for the 14th Five Yea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n and the long-range objectives through the year 2035.

原文中“两会”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北京时间2021年3月4日至3月11日举办。两会在中国,特别是中国政界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在这里杨洁篪主任并未做过多阐释。但是在翻译时,张京处理为“the ‘lianghui’ or the two sessions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采用了音译加官方译文的翻译方法。笔者认为原因如下:第一,两会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国外并非如此,因此采用音译加官方译文进行翻译,一方面让读者准确无误地理解两会的概念,弥补因文化背景缺失造成的误解;另一方面为汉语国际化奠定基础,让国际社会理解如何用中文表达两会。第二,这是第一回合谈判时杨洁篪主任发言的开始部分,留给译员的时间比较充足,所以为求完整准确,译员把两会的全称翻译了出来。第三,在中美高层进行战略会谈时,两会刚刚结束不久,译员此举也是在强调中国两会的重要性。

例2中国现在正在处于两个百年目标交汇期,中国到2035年必将实现基本现代化,到2050年将实现全面现代化。

For China,we are now in a historic year where we will move from finishing the first centenary goal to the second centenary goal.And by the year 2035 China will surely achieve basic modernization and by the year 2050 China will achieve full modernization.

中共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百年目标,是指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过调整,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两个百年目标新的定义,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报告现场同传给出的译文是“finish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in 2021” 和“build China into a great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that is prosperous,strong,democratic,culturally advanced,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by the middle of the century”。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张京只用了“centenary goal”,并未明确指出其内涵,笔者认为原因如下。第一,会议现场以杨主任说一段,张京翻译一段的形式进行,上一句张京已经解释了“两会”这个概念,如果再解释“两个一百年”,势必会拖延整体翻译时间;第二,下文中提出中国到2035年必将实现基本现代化,到2050年将实现全面现代化,这和两个百年目标是息息相关的;第三,与会双方都是中美高层,美国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对中国的各种方针政策比较熟悉,因此,译员在这里选择了不做过多解释。张京的现场口译满足了会议口译现场“快、活、巧”的要求,且其译文符合英语表达风格。

例3我现在讲一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So let me say here that in front of the Chinese side,the United States does not have the qualification to say that it wants to speak to China from a position of strength.

原文“从实力的地位出发”有来源,之前布林肯在对华政策演讲时提到“The US needs to approach China from a position of strength.”结合当时语境,他这句话是说要和多国结盟,增强对抗中国的实力。杨洁篪主任直接引用了这句话,减轻了译员解码和编码的负担。但是很多人对这句话的翻译提出了质疑,认为不够精炼。非官方版本如下,第一种是“The US is in no position/ is on no grounds to speak to China with any superiority.”第二种是“The US has no place in lecturing China,certainly not from a position of power.”第三种是“The US is not qualified to say that it wants to speak to China from a position of strength.”。笔者认为,在这种高级别外交场合,译员精神高度紧张,回旋的余地并不大,所以采取了这种译法,留出更多空间和斡旋余地,既表达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还满足了口译“简明、易懂和快”的要求[18]。

(二)文化的沟通者

语言表达不同的意识形态、历史背景和社会习俗,是文化重要载体[17]。在跨民族、跨文化的政治语境下,口译员作用重大,既是“交际助手” “沟通促成者”又是“跨文化专家”[20]。外交会议面对的是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另一方,而译员倾向于用本民族的思维习惯来表达其语言,有可能造成信息差,或者表达不地道,影响语言交际。口译员必须具有较高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把握两国文化差异,有效地传达源语信息[21]。

例1如果美方想要与中方好好打交道,那就按照必要的协议,按照正确的方式行事。

If the United States wants to deal properly with the Chinese side,then let’s follow the necessary protocols and do things the right way.

“打交道”是一个地道的汉语表达,语出宋代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二:“惟婺州永康县有一杰黠老农鼓帅乡民,不令称贷,且云:‘官中岂可打交道邪?’”其意思为个人、组织或国家之间进行交易或发生联系。张京在现场直接将其处理为“deal properly with”,后文中“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翻译为“This is not the way to deal with the Chinese people.”也用到了“deal with”,虽然两个中文原文不同,但是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译员抛开了原文束缚,简明达意,很好地实现了其作为沟通语言文化桥梁的作用。

例2难道我们吃洋人的苦头还少吗?难道被外国围堵的时间还短吗?

So have the Chinese people not suffered enough in the past from the foreign countries? Well,at times I have not been sure since China started being encircled by the foreign countries.

“吃苦头”是一个汉语表达,常在中国古典书籍中出现。《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既然晓得百姓死的寃枉,极该应把凶手发到县里叫他先吃点苦头,也好平平百姓的气。” 邹韬奋《萍踪寄语》:“记者过印度洋和阿拉伯海时,因遇着飓风,吃了几天大苦头。”巴金《友谊的海洋》:“我过去吃过人云亦云的苦头,现在头脑比较清醒了。”这个词语常用作比喻义,意为经受艰苦或遭受磨难。这里张京采取意译方法,将其翻译为“suffer”,而非“eat difficulties”,很好地对源语进行了阐释。此外,“吃洋人的苦头”有其特定历史背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外国侵略者不断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多达七百多个。他们还大肆从中国掠夺财物、侵占国土,导致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些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张京补充了“in the past”这个短语,补充出了原文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文化背景,起到了文化沟通者的作用。

例3只要中国的制度对头,中国人民是聪明的,要卡住我们是卡不住的。历史会证明,对中国采取卡脖子的办法、采取打压的办法,最后受损失的是自己。

Well,as long as China’s system is right with the wisdom of the Chinese people,there is no way to strangle China.Our history will show that one can only cause damages to himself if he wants to strangle or suppress the Chinese people.

“对头”是一个汉语词汇,拥有多重意思,一是冤家或者仇人;二是诉讼的对方;三是配偶;四是面对面;五是正确;六是合适。在这里,“对头”的意思为“正确”或“合适”。译员破除文化藩篱,根据前后语境,直取核心意义,将其翻译为“is right”。另外,“卡脖子”一词意思为用双手掐住别人的脖子,常用来比喻抓住要害,置对方于死地。在这句话中,译员做出了精准判断,采取了该词的比喻意义,直接将其翻译为“strangle”,对文化意味浓厚的信息进行了灵活处理,体现出其高超的语言文字驾驭水平。

(三)双方的缓冲剂

在外交会议中,领导人的发言字字珠玑,通常体现一国的大政方针,关乎国家利益[22]。特别是在关系紧张的外交会议中,译员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准确无误地将发言人的讲话翻译出来。此外,外交会议多关注敏感而重大问题[9],场合比较严肃,双方甚至呈现剑拔弩张态势。在这种情况下,译员应当是缓冲器,而不是助燃剂。因此,译员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说重话,翻译时要避免语气过于强硬,发挥好“缓冲剂”的作用。

例1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我们认为你们会遵守基本的外交礼节。

Well,I think we thought too well of the United States,we thought that the US side will follow the necessary diplomatic protocols.

“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是一种讽刺,讽刺美方不遵守基本的会谈礼仪规范,拖延发言时间,对中方进行无理指责,这句话的批评性味道较重。译员直接翻译为“Well,I think we thought too well of the United States.”,而不是像“We have clearly overestimated your standard of diplomatic decency.”或者“We overrated your courtesy.”这种译法直接翻译出领导的言外之意。轻声说重话,以柔克刚,避免给对方留下把柄。

例2如果仅仅是因为是你们的盟友,你们就会不分青红皂白,不分是非曲直,就要袒护他们的一些错误,那恐怕这个国际关系就很难正常地发展了。

If the United States would indiscriminately protect and speak up for those countries just because they are your allies or partners even for the wrong things that they have done,then it will be very difficult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o develop properly.

“不分青红皂白,不分是非曲直”出自《诗·大雅·桑柔》,意思是态度无理或蛮横,不问情由,是贬义词。这两部分表达同一个意思,即不讲道理,这句话一般用来斥责别人,语气不太友好。这里译员直接处理为“indiscriminately”,其意思为“act without careful judgement”,即准确地传达出了原文意思,同时做到了语言精简,而且整体语气比较客观,不会引起不必要的冲突,颇见其翻译功力。

例3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你们就没有这个地位讲这个话,因为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

Now the US side was not even qualified to say such things even 20 years or 30 years back,because this is not the way to deal with the Chinese people.

“这一套”是一个俗语,这个词实际上是在表达愤怒之情,我们一般在吵架时才会说出这个词。在这里,张京把“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翻译为“This is not the way to deal with the Chinese people.”,很多人认为这句翻译不够硬气,可以翻译为“We Chinese people don’t buy it.”或者“We Chinese don’t eat the bullshit.”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礼仪之邦,要在重大外交场合展现大国风范,就要尽量避免粗俗词汇的使用,因此后者不适合用作这场会议的翻译。第一个翻译版本语言简洁明了,意思通俗易懂,不失为一个好的翻译,不过,在有限的时间和高压的环境中,张京的翻译也表达出了原文的基本意思,虽然语气不够强烈,但和她整体的翻译语气保持基本一致,这实属不易。

(四)国家形象代表者

国家级外交会议中的译员往往会和领导人一同出席,会见他国来访高层或陪同本国领导人出访他国,在媒体上的曝光率较高,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形象。因此,在着装、礼仪以及翻译时都要举止得当,展现大国风范。

译员是传播国家形象的第二主体[23]。在外交场合,译员应展大国风范,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着装整洁,不能穿奇装异服;二是举止得当,彬彬有礼[24]。女议员不可打扮得标新立异或者雍容华贵[25]。因此,在会议口译中,特别是外交会议中,译员一般穿正装出现,既表示出对听众的尊重,也会赢得听众的尊重[26]。此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中方翻译张京穿了一身黑色西装,一头深黑短发,干净利落,符合会议场合对译员的要求。反观美方译员,一头紫发,虽然我们倡导自由与独立,但是在这种重大外交场合,显然不合时宜。

此外,在此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美方致开场白时严重超时,并对中国内外政策进行无理攻击指责,如“我们还将讨论我们对中国行动的深切关注,包括在新疆、香港和台湾的行动,对美国的网络攻击,以及对我们的盟友的经济胁迫。”面对无理指责,杨洁篪主任进行了长达16分钟的回击,说完后杨洁篪问张京“要翻吗”。究其原因,杨主任自己曾经做过翻译,深知长达16分钟的交传对于译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是因为觉得美方有翻译,我们不用翻也可以。翻译在中外交往中发挥着巨大作用[27]。在中国近代历史中,晚清西方在华外交官多次利用翻译实现其所在国利益,在签订不平等条约过程中,他们利用国人不懂外文这一点,扩大其在华特权,加剧了中西不平等[28]。因此,翻译是一个国家的权力,权力不能交给他人。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必须让本国高水平的译者进行翻译,最大程度上保护本国人民的利益。

三、结论

由上述分析可见,在外交会议口译工作中,译员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既是信息的传递者、文化的沟通者,还是与会双方的缓冲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形象。这要求译员不仅要有相当高的双语水平、良好的文化底蕴,还要有敏捷的思维、灵活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做到在紧张氛围之下不怯场,及时、准确、无误地将原文翻译出来。此外,在高级别外交会议中,译员要把握好翻译时的语气,尽量遵循“轻声说重话”的原则,避免挑起不必要的争端,才能保证在外交会议中圆满完成任务。

猜你喜欢
译员口译外交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中医口译的难点与处理策略探究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口译中的“现场学习”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