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勇
(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 四川德阳 618000)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人才竞争变成企业间竞争的重要根本。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流失状况越来越严重,因此,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主导权,更好的推动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中应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流失问题,并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进行充分结合,同时有效探寻人力资源流失的原因,以探究具备较强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1]。
人力资源是国企生存的基石。规章制度是国企管理、发展的法则,对制度的落实离不开人的存在。人是国企管理、发展的根本,国企的维持运作需要各类优秀的、专业的人力资源。只有拥有高素质人力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应用与支配,国有企业才能根基稳固,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
人力资源是国企持久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国企管理、发展的灵魂,对创新的开展同样离不开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具有可再生、可持续、资本性属性,只有培育好国企的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已有人力资源,不断挖掘其潜能,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核心的竞争力,国企才能在不断的创新中持续发展,永葆青春。
近年来,企业之间人力资源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国有企业也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口号,然而国有企业并没有逃脱人才流失的厄运,人才流失越来越严重。调查数据显示,外资企业大批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和技工70%以上来自国有企业。四川德阳某大型国有企业近三年人力资源流失总人数近百人,约占近三年新入职总数的40%,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流失占人力资源流失总数的85%,从事技术和管理的人员占90%以上,人力资源流失平均年龄33周岁,未婚人数占75%以上。
频繁的人员流失给国有企业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人员招聘成本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上升,人才培养费用随之东流;技术人员的流失有可能导致技术和商业机密的泄露;人员流失影响在职员工的情绪,容易产生不稳定的因素,造成人才流失的连锁反应,特别是当看到流失人员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或得到更多收益时,留在岗位上的人员的工作情绪,工作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导致生产效率降低,造成人力资源隐形的流失[3]。
客观而言,国有企业薪资收入和其他企业相比虽不算高,但福利待遇通常比较好,一直以来依然受到毕业生的青睐[4]。据统计,高校应届毕业生超过33%仍期望选择在国有企业就业。但是随着国家针对国有企业实施了相应的政策改革,传统福利大多被取消,在薪资收入增长幅度不大的情况下,企业职工的实际收入不但没有上升,甚至与过去相比还存在下降的状况,这使得员工幸福感降低,心理产生较大落差,逐渐滋生不满情绪,从而产生离职的想法,并付诸行动。公司近三年流失的人员中,超过65%由于薪资福利待遇偏低而离职的员工。另一方面,外企、民营企业的薪资福利不断提升,使得国有企业在薪资待遇方面缺少竞争力,国企员工必定会选择薪资福利更好的企业就业,人力资源流失问题加剧已成必然。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仍采用岗位等级工资制度,人力资源的收入与其所在岗位及行政等级密切相关,要想提高收入,就必须晋升到更高一层行政级别。然而,现在国有企业的晋升机制并不健全,晋升通道普遍单一,缺乏客观性。一方面,国有企业虽然注重提拔年轻干部,但是毕竟职位数量有限,对大多数优秀的员工来说机会不多,这样造成“僧多粥少”,许多优秀的人力资源看不到晋升的希望,遭遇“天花板效应”,又不愿“躺平”熬资历,从而选择另谋出路。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在对晋升候选人的考核中,不太注重人岗合理匹配,人才晋升到高一层级便遭遇“彼得陷阱”,使其一上任就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导致工作缺乏动力,工作绩效降低,满意度下降,但又不愿承受回归本位(降职)所带来的自尊心伤害,只能选择离开。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逐步重视对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试图通过绩效考核结果来判断员工是否优秀,但是据华恒智信绩效考核咨询顾问的调查资料显示,70%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被证明是无效的,是缺少科学性的[5]。首先,KPI考核指标设置不准确,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往往避重就轻,过于重视非量化指标,如:工作态度、能力、状态等,对与工作绩效相关且可以量化的工作成果则简略带过。其次,缺少量化的绩效考核标准。如在工作能力考核指标中,有沟通协调能力、任务执行能力等,这些考核指标的判断一般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这几个等级,但是如何明确地将这些等级区分开来,只能依据考核者的主观判断。另外,考核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打击了高绩效员工的积极性,由此产生了消极的情绪,进一步促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失。
国有企业的薪资福利是吸引与留住人力资源的关键因素,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迫切需要建立对内公平、对外有竞争性的薪资福利体系。在人力资源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薪资管理不再是简单的算工资、发工资或涨工资,而是运用更为科学合理的薪资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的薪资管理体系,让薪资变成满足员工需求、留住人才,激励员工,保持组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以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员工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制定多样化、个性化、层次化的福利待遇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确保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性[6]。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国有企业应从长远发展战略出发,注重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培养,搭建丰富的学习成长平台,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自身潜能,健全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切实落实“人才强企”战略。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对人力资源成长规律给予充分尊重,鼓励与重视创新,制定人力资源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建设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建立全面、完善的培养机制,促进年轻干部思想、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还能够使企业自身具备良好前景,从而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避免出现频繁的人力资源流失。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不仅可以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还能够提升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性。首先,运用“二八原则”设定考核指标,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实事求是地评价每位员工的优点与缺点,以达到扬长避短,持续改进的目的,最终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7]。其次,增强绩效考核结果的透明性与公开性,正确使用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及时、有效的反馈给员工,使其能够对自身不足、缺陷产生明确了解,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改进,从而使绩效考核的功效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要注重绩效考核的薪资量向重要岗位、艰苦岗位倾斜,解决国企员工队伍的结构性矛盾,缓解人力资源的流失问题。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作为国有企业发展的核心,是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的重要资源,作为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参与者,应针对国有企业的体制特点,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自身优势,对人力资源流失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争取做到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吸引更多人才。这样才能够使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流失问题得到一定遏制,从而为企业自身的良好、健康、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