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萍
(重庆万州外国语学校 重庆万州 404000)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在做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运用史料开展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德智教育的齐发展,以全面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养。文章立足高中历史,从立德树人视角出发,对如何运用史料开展德育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虽然高中生历经了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其心智发展还不健全。在这一阶段,学生容易受到外部不良思潮的影响,而通过开展德育教育可以拨开学生思想的迷雾,可以为学生指明前进的道路。高中历史教师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古语有言“先做人,后做事,只有做人到位,才能做事成功”。因此,德育被纳入了素质教育行列。这意味着学生即便有着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技能,如若他的思想道德出现偏差,其教育也是失败的。因此,高中历史教育要引领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1]。
通过历史学习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是新时期赋予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要职责。从历史知识学习视角来看,通过运用史料开展教学对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减轻教师压力,还能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发展[2]。基于此,文章从如下几个方面论述了高中历史运用史料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策略:
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历史教材,通过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选择相应的史料,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料,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并让学生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积极向上的人格,以促进自身的全面提升与发展。教材是开展历史教学的基础,是学习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历史教材内容,以灵活应用。教师在应用教材的过程中,就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根据学生情况,精选史料,并在教师指导下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两次鸦片战争”这节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导火线等资料开展收集,并组织学生观看《鸦片战争》这部电影,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人民健康造成的危害,以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树立健康生活、远离毒品的理念。通过史料引入,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引发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并促进了学生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
教师在利用史料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过程中,切勿形式单一、内容单调,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兴趣。因此,教师要丰富史料运用形式,通过搜集多种史料,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搜集不同类型的史料,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解读历史、认识历史。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现历史人物,通过形象人物的展示,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并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教师就可以收集不同类型的史料,以做好对文本内容的延伸与补充。比如中国当时的国际地位、经济与政治发展情况,然后在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的根本原因,以深化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当然高中历史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片段,深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通过不同类型史料的运用,可以将历史再现于学生面前,可以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可以让他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并以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
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样是锻炼人、教育人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还能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增强自身素质。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平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通过课内外教学的结合,让学生获得全新的体验,以助力学生自我素养的全面提升。比如在教学“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科技馆、博物馆,搜集建国以来的科学技术,让学生体会“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并在积极参与中完善自己。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拓宽了历史教学渠道,调动起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实践探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科技带给人们的变化,进而促进学生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只有立足时代发展,注重学生精神素质培养,才能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综上所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对丰富学生历史知识,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历史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并通过精选史料、采取多类型史料、开展实践活动等开展历史教学,以达到德育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以促进高中生更好的前进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