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
(江苏盐城市亭湖区城区港北路26号盐城小学 江苏盐城 224600)
郁波教授曾经提出,对科学概念的关注和研究是当前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当代科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小学科学阅读实践教学中引入概念建构,对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以及学生对外界事物的理解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构建其科学概念体系,促使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思维和科学的认知观,是当前需要广大教师进行重点思考和探究的一个问题。
据有关数据显示,小学生的思维是由具象逐渐向抽象发展的。所以,在概念建构背景下,科学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和特点,引入一些科学故事,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同时使学生可以在阅读实践中获取科学知识[1]。以苏科版教材中《电和磁》一课的教学为例,科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导入科学家故事。很多年以前,我们人类对电和磁还没有太多的了解,在一次非常偶然的情况下,一位丹麦的科学家发现了关于电和磁的秘密,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秘密呢?然后科学教师就可以播放教学课件,带领小学生一起重现历史上这个伟大的时刻。最后科学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阅读这个科学故事,使其轻松获取相关的实验方法,得出相关的科学概念,让小学科学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有效促进小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并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让科学精神及人文精神也可以得到和谐发展,促进科学概念的有效渗透。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多的知识概念需要小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果小学生不能很好地对科学概念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归纳,会直接影响学生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架构,也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导致学生对科学知识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所以基于概念建构下的小学科学阅读实践教学中,科学教师需要充分结合生活实践,生动形象地再现概念形成过程,提供丰富多样的事实性学习资料,融入小学生生活与学习中的相关经验和体验,满足小学生的阅读需要,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重组,从而获取新的科学知识[2]。以“洗衣服的学问”一课为例,课堂上科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第四十页的内容进行阅读: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净。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油,另一只手拉着水。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这样,原来不相容的油和水,就变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衣服也就洗干净了。另一段话是:虽然各种污物的成分有所不同,但是只要与合适的洗涤用品发生反应,就能被洗干净。然后科学教师就可以借助教材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帮助学生对油污洗干净衣服类的内容概念有个理解和认知,从而促使学生结合阅读对科学概念有一个更深层次、更本质化的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形式多种多样,概念建构背景下的小学科学阅读教学实践中,科学教师需要运用一些方式和方法来引导小学生针对一些科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同时引导小学生将所学科学知识概念进行梳理和统整,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将原本零散化的科学知识体系化,进而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对科学概念的认知提升一个高度[3]。以小学科学教材中“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一课为例,本节课程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将植物的繁殖与动物的繁殖进行联系,那么科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鸡蛋的结构图,同时引入种子的内在结构图,并引导学生针对两者进行对比。通过科学阅读,促使学生自主推理出鸡蛋内部结构与种子的结构相仿。让学生的认知思维充分被激活起来,促使小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鸡蛋卵内部结构,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内在的科学认知系统发生转变。
总而言之,基于概念建构的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阅读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认知科学概念,还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把握,奠定小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知识的基础。所以,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科学阅读的重要意义,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阅读习惯,锻炼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让学生可以在阅读实践中提升和发展自己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