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娜·卡德尔别克
(新疆阿勒泰哈巴河县第二小学 新疆阿勒泰 836700)
近年来,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计算机也成为了每个家庭的必备品,对学生进行系统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学科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旨在普及计算机文化,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使学生具备科学文化素养。计算机教学与高中其他学科相比知识更加灵活,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技能。因此,高中计算机教学的重点不能仅局限于理论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灵活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计算机技能的能力。
高中阶段课业更加繁重,学生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几门必考的主科上,高考不考的计算机学科未能得到学生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未能真正积极参与到高中计算机学习中,被动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内容。其次,由于计算机在当今社会普及率较高,学生对计算机并不陌生,很多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已经掌握,这也是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对计算机课敷衍了事,甚至利用计算机课时间来学习其他科目,影响了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不利于学生计算机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由于计算机课程属于一门技术类学科,很多学校计算机课程由刚毕业的年轻老师教授,他们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很容易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到知识教学上,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老师未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导致计算机教学形式化、表面化问题普遍,学生对计算机文化、计算机操作技巧、计算机素养的认知都停留于表面,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和创新能力发展。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更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必备能力和素养,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计算机老师要具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素养的全面发展。
创新能够推动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计算机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与创新密不可分。高中计算机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只有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法,使“教”和“学”与“做”形成统一,保障计算机知识最终能够真正能够服务于生活,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要体现出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标,使计算机教学更加具有时代意义。
兴国必先兴学,强国必先强教,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能打造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学不能仅局限于知识教育,而要转向能力和素养教育上来。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培养内容,已经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必备能力之一。因此,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电子产品,学生在日常应用中已经具备较为基础的计算机知识,会进行简单的使用操作,比如查找、复制、粘贴、打字等基础操作。高中计算机教材侧重于计算机文化和技能培养。因此,高中计算机教材的理论性更强,知识也更为专业,与学生的日常实际应用相差较远,不仅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也无法使学生体会到高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意义,阻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普及率很高,学生从小就能够接触到计算机,而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老师开展计算机教学时,学生虽然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但是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却无法有效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很难调动起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导致学生无法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计算机教学中,并积极跟随老师的引导展开思考和探究,使计算机教学流于形式,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影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很多老师依然沿用单向灌输教学模式,务求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内容,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听、机械地记忆,不再愿意开动脑筋发散思维、积极进行自由探索,使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空谈,因此,教学模式和方法上的改革创新成为必然。
思想决定行为,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老师应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帮助学生重新建立起正确的计算机学习观念,纠正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消极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高中阶段学习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感知到计算机学习需要循序渐进、与时俱进,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更新,使学生对计算机知识重新燃起兴趣,积极跟随老师的引导展开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做好准备。以“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这课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认识到信息系统的实用性,老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以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公交IC卡系统和订票系统为切入点,激发起学生对本课知识内容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
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构建适合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真正积极参与到计算机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高中计算机老师摒弃传统师本教育理念,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最大化地消除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抵触和畏难情绪,鼓励学生以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的形式开展计算机知识学习,解放学生的双手、头脑、嘴巴和眼睛,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尝试和总结中理解吸收理论知识,为学生构建起没有思维束缚的自由探索空间,从而使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形成创新意识,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探索和应用创新中。以“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这课为例,学生已经具备信息系统相关的基础知识,在学习这课时老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动手体验来理解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了解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和开发过程,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头脑风暴,表达出内心的想法,提出心中的疑问,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积极的发展[2]。
很多学生对高中计算机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学方式方法上过于单一守旧,使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更加枯燥乏味,另一方面是由于知识专业性过强,学生感觉在日常应用计算机过程中这些计算机知识是空中楼阁并不实用。因此,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老师可以从实际应用角度重组知识内容,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和合理性,用层层深入、贴近生活的计算机知识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高中计算机课程的价值和魅力,从而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地、多角度地解答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发展。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这课为例,老师可以将生活中大数据的应用案例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增加本课知识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然后利用问题导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老师以学生熟悉的导航软件“百度地图”为例,为学生提出由浅入深的问题:百度地图是如何提供数据和信息的?如何保障提供信息的精准度?学生围绕问题发散思维,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问题探索中,多角度、深层次地对比生活中不同的数据软件,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创新能力也得到积极的发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老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自主学习和知识探究,用任务完成结果,检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思考、探究、实践,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挖掘思维潜能,将个人意识融入知识探究,对计算机实践操作进行创新设计,从而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积极有效的发展。以“数据的采集与整理”这课为例,本课需要学生掌握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然后根据任务需求选用恰当的软件工具或平台来处理数据。老师可结合本课知识内容为学生布置合作学习任务,以“为什么南水北调”问题作为合作任务,搜集整理数据,明确要数据需求和数据来源,寻找多种数据采集办法并挑选出最佳采集方法。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积极在组内群策群力,在交流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挖掘个人思维潜能,不断地对采集办法进行创新设计,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得到同步发展[3]。
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老师要秉承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开展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自由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操作实践等形式开展知识探究,激活学生创新意识,推动学生积极挖掘思维潜能,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逐渐完成创新能力培养,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