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兴波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江苏常州 213100)
化学知识一般都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学生通过文字不一定能深入了解化学本质,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困难性,这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所以,根据以上现象,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课程的教学时,不仅要保证化学的实验课程学生能听得进去,也要尽量让化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能融入其中。
在化学学习中需要经常做实验,而有一部分化学实验具有危险性,在初中的化学的实验课上,不能直观展示,但是学生在没有看到实物的情况下,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会比较难,而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危险的实验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可以直观地将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从真实的角度感受和观察化学实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减速进度或者暂停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观看实验,看到正在进行的重要步骤,可以对其进行重点记忆,让实验结果能在学生脑海中有一个大致的印象,这对帮助学生学习重难点知识有很大的作用[1]。
例如,在初三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在已经点燃的酒精灯上增加酒精的实验过程,也可以播放用氧气制作高锰酸钾的实验过程,并且可以讲解收集氧气方法中的细节,如各类器材的摆放顺序,各类器材的使用顺序,为什么要这样使用等。通过对视频的观察,学生会对实验过程有初步的了解,再结合书本中的知识就能深化对难点的理解。加上眼睛和耳朵等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所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化学教学会变得越来越生动,学生学习到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加轻松灵活,这对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具有很好的效果。
教师在化学课堂中引入信息化技术,能让知识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探索和解决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更加热爱化学课程。部分化学知识比较难理解,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老师要多用开放性的思维去引导学生学习,让枯燥无味的文字变得有趣易懂[2]。
例如,教学“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时,需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铁与铜等这些生活中很常见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结果,能认识到金属的置换反应,金属可以和盐酸,硫酸以及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这些化学反应在结果上有相似之处,可以利用金属的活动性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但金属活动性的顺序学生不能直观了解到。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的处理,让实验现象全面、立体地展现到学生面前。这样学生也能够深刻体会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对实验的现象进行对比,也会提升学生处理信息、获取科学数据的能力。通过这样的一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求真坚持的科学精神。学生也能认识到化学与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离不开化学,学习化学知识也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有许多化学知识比较难理解,学生可能会因为这些难理解的知识失去对化学课程的兴趣,可能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可以通过接触简单的实验理解,但是因为条件有一定的限制,这个方法并不是对所有化学知识学习都适用,并且一些实验具有危险性,不适合学生操作。基于这些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化为具体的内容,有效解决学生无法认识和理解的知识,让学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增强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信心去学好化学,掌握化学知识[3]。
例如,教学“分子和原子”时,首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但是这些在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东西,我们却不能看到和感知到。虽然可以通过学习书本中的内容了解到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体的粒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物质,但是这些概念学生并不能深刻理解,也难以加深印象,毕竟在生活中是无法真正感觉到分子和原子的存在的,我们也只能看到有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实体物质,如水和水蒸气。所以,教师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水分子的样子用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这些东西具体化理解原子和分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可以将分子和原子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制作成视频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到这些物质的化学本质,使学生能够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让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更加深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初中阶段的课程相对简单,但是最后都是以考试升学为目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刷很多的题,在刷题过程中很容易忽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只顾着完成作业和任务。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很直接的体现方式,对学生未来的更好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很明显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运用起来也不算很麻烦,学生也很容易接受[4]。
例如,教学“酸和碱”时,教师就可以把计算机技术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书本的要求去制作酸碱指示剂,用自己做的酸碱指示剂去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并且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教师在对课本和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把样制作的过程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看。要适度地给学生留一些思考的余地,因为如果教师只是跟学生讲水溶液遇酸会变成红色,遇到碱会变成蓝色,学生就只会将这些知识点单纯地记忆下来,不会引申出其他内容,不能直观地看到溶液的变化,学生的探究欲就不会被激发出来。所以,在学生进行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其用指示剂去探索其他溶液的酸碱性,如石蜡、石灰水等这些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溶液的酸碱性。另外,在对学生进行拓展教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播放酸雨的画面和酸雨所在地的信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力和其他学科进行联动探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酸雨的存在,酸雨为什么会在一些地区存在,而在一些地区不存在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使学生在这样一步步的思考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教师在体会到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便利性后,会大量运用到教学之中,有的教师一味地依靠信息技术,就很少用心准备自己的教学内容,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意适度性的原则,合理分配信息教学的时间和内容。教师应该把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不能让它成为主体,不然就会让学生在视频和动画的影响下,无心专注于课本中的知识,只想一味地看这些有趣的画面,从而让课堂的严肃性缺失,不能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此外,在教学中管理信息化教学的时间也非常重要,不能刚开始课堂就去展示信息教学的内容,不然学生会对课本的内容没有什么兴趣。要首先对课文中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在学生理解了课堂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多媒体教学,教师再针对其中比较难理解的抽象化知识巧妙进行信息化教学,这才能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5]。
例如,讲解“空气”这一节的内容时,学生虽然知道我们生活在空气当中却不知道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所以在课堂开始要首先让学生看一下书中的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到空气的具体组成部分,然后再用多媒体辅助。教师要注意信息技术的展现方式,不能一味地播放一些视频,而是要通过视频突破学习重难点。
总之,在这个现代技术发展迅速的新时代,信息化教学方式会越来越适用于教学,初中化学课堂中也会出现更多信息化教学内容。对此,教师要不断探索信息化技术使与教学内容的完美融合,消除其弊端,促进其优点,让它与初中课堂完全贴近,提升课堂的高效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