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一绚,常 理
(南宁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南宁 530001)
在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国际汉语师资整体上确属供不应求[1]。如何突破师资问题,运用新型教学途径加速汉语国际传播已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新焦点。手机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以其便捷性和高效性成为探索汉语学习新途径的重要媒介,手机App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与日俱增[2]。目前,以“手机App”为主题的对外汉语移动教学研究仍趋少数,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App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第二,App对比、分析研究;第三,App辅助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第四,App理念设计及实践应用。已有研究在App的“需求、类型、特点以及设计”等方面作出探讨,初步认识到“手机App”便捷、高效的辅助功能,承认了在网络信息时代“手机App”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促进作用。然而,仅仅认识到“手机App”的基本特点和适用范围仍难以实现教学新方式的突破。因此,本文在明确学习汉语所需App类型的基础上,结合二语学习者自学汉语的调查情况,分析使用App自学汉语存在的利弊,由此为“综合训练类App”开发商提出多方建议。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习者都开始运用App自学汉语,可供汉语学习的App不再仅局限于“对外汉语学习App(特指专门用于学习汉语的App)”[3]。因而,一切有助于汉语学习的App皆可称为“学习汉语所需App”。关于“学习汉语所需App的类型”学界目前仍没有权威的划分标准,但有学者已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了单维度和多维度两种不同的划分方式。本文根据刘珣(1997)提出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4]和不同App功能特征,将“课外学习汉语所需App”划分为四大类和十七小类。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为依据划分出辅助汉语学习和汉语水平考试的“工具类”;以“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段侧重”原则为依据划分出“技能学习训练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原则为依据划分出“在线教育类”;以“强化汉语学习环境,扩大学生对汉语的接触面”原则为依据划分出“课外资源获取类”。
1.工具类
(1)翻译查询类。此类App的实用性最强、使用范围最广,主要用于翻译、解释汉语中的字、词、句。近年来,翻译查询类App的内部功能逐渐丰富,在“字、词、句”翻译解析的基础上增加了拼音、范读、书写笔顺、字体变化、例句展示等功能要素,如“Pleco、百度翻译”等。
(2)HSK类。第一,HSK词汇学习类。此类App的主要功能为“HSK大纲词汇”学习。在具体App特点上表现为“词汇学习”和“词汇背诵”两方面,如“Trainchinese、熊猫记词”等。第二,HSK模拟考试类。此类App的主要功能为模拟考试测试,分不同等级供学习者选择,内容较单一,如“HSK Online Test”等。第三,HSK考试学习类。此类App功能强大,不仅为学习者提供词汇HSK真题,还能根据HSK考试题型和出题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大量听力、阅读、写作练习,帮助学习者系统地进行备考学习,如“HSK Online”等。
2.技能学习训练类
(1)听说训练类。第一,拼音训练类。此类App以学习拼音为主要目标,在具体App特点上表现为“拼音学习”“辨音测试”“拼音输入”三个方面,如“pinyin chart by pin pin、Chinese Pinyin Game”等。第二,口语训练类。此类App是最受欢迎的一类,其训练模式为“范读+跟读+评分反馈”,主要有如下特点:“范读+跟读+评分反馈”的机械训练模式;语速可调节的文本范读;“拼音—词汇—短语—句子”循序渐进的教学顺序;“对话”形式的语境呈现;生活化的语言材料,如“Aha Chinese”等。
(2)阅读训练类。第一,词汇学习类。此类App中的词汇多以主题的形式展开,如“食物、数字、称呼”等。多数App仅要求学习者掌握词的“读音、释义”,少部分App会要求学习者同时掌握词的书写。在对词的释义上不同App分别选择“翻译法、图片直观法和图文结合法”等进行解析,如“Chinese Words”等。第二,文本阅读类。此类App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大量丰富的文本阅读材料,同时搭配拼音注音、语音范读和英文翻译。大多数文本阅读类App会从杂志、书籍、教材、新闻中选取文本供学习者学习,如“Du Chinese”等。
(3)汉字学习类。第一,汉字认读类。此类App只提供汉字的“字形、读音、解释”,其特点往往在“释词”方面,主要表现为提供趣味图画搭配英文翻译解释汉字,如“Zizzle”。第二,汉字书写类。此类App的功能包括汉字字形展示、字音范读、笔顺示范、字义解析、分类汇编,如 “Skritter”等。第三,汉字游戏类。为了避免汉字学习的枯燥,市面上也逐渐出现了一系列以“写汉字”为游戏的App,如“Dragon Snake”。
(4)综合训练类。以上介绍的都是单一、针对性的技能训练类App。但为了方便学习,大多数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都会选择一款集合了“听说训练、阅读训练、汉字学习”等功能的综合训练类App进行学习汉语,如“ChineseSkill”等。
一种为直播录播教育类。此类App主要通过教师“直播”或“录播”手段进行汉语教学,同时也以HSK考试相关资料、课外多媒体教学资源等学习内容为补充,如“中文联盟”等。另一种为1v1课程定制类。此类App在视频教学和课外学习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又开设1v1课程供学习者选择。运用此类App学习汉语,学习者可同教师进行实时交流,获得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如 “HiChinese”等。
一种为文化科普类。相较于其他类型的App,可为学习者提供中国文化知识的语言文化类 App 在架数量较少,因而学习者一般会通过中国文化科普类App的英文版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如“China Story”等;另一种为广播视频类。近年来随着视频制作技术的提高,学习者通过App观看网络视频、收听在线广播和音乐学习语言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如“YouTube”等。还有一种为网络社交类。此类App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广阔的交友平台,帮助学习者结识更多“学友”,制造更多的目的语操练机会,如“微信、Facebook”等。
了解不同学习动机的汉语二语学习者使用App自学汉语的情况和对App的需求倾向,从而进一步分析使用App自学汉语的利弊,为汉语二语学习者在选择App自学汉语和开发商在App设计上提出相应建议。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为“Facebook”上“Learn Chinese学习中文”群中的外国汉语自学者。
本问卷所有题目可划分为三大部分:(1)个人基本信息;(2)学习者使用App自学汉语的情况;(3)学习者使用App自学汉语的需求倾向。
1.个人基本信息
调查数据显示,84.54%的学习者曾用过App学习汉语并认为有用,但也存在未用过甚至未听说过可以用App学习汉语的学习者。虽然大多二语学习者认可“运用App自学汉语”,但学习者仍对App的功能设计及最终呈现的教学效果存在不满。
2.使用情况
在App使用方面,使用最多的为查询翻译类、听说训练类和综合类App,其中最受欢迎的App功能为“听、读、翻译、书写汉字以及聊天实践”。此外,除了最常用的App,还有学习者运用其他与“网络视频、拼音打字和浏览新闻”相关的App自学汉语。具有不同学习动机的学习者选用的App大同小异,呈现多样化趋势。在选择App自学汉语时,学习者更关注App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由此可知,为学习者推荐App时不可仅从学习动机出发,应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汉语水平和对App具体功能的需求,结合学习者能接受的付费范围进行合理推荐。
3.需求倾向
从App的功能需求上看,“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需求不分伯仲。同时,学习者普遍更重视“实践交流”的学习环节,不少学习者还提出“教师指导”的要求。曾有线下学习经历的学习者也认为,即便参与线下汉语课堂学习,App也仍在其汉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优化学习时间管理
运用手机App自学汉语能够摆脱时空的限制,实现学习管理自由,可直接解决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安排问题,能合理利用日常碎片时间,在解决学习时间管理问题的同时进一步落实二语学习“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需求。
2.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内容
除了“一对一”私教,线下大班式的汉语课程难以保证教师实现对每位学生的针对性学习指导。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汉语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多款App对自己语言技能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也可通过App搜集更多自己感兴趣的语言及文化知识,深化对汉语及汉文化的认识。针对性的课程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解决当下的学习问题、给予学习者继续学习的信心,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避免因个别困难而对汉语产生畏难情绪。
3.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手机App不仅丰富了教学途径,更为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广阔平台。师资的供不应求一直是汉语传播路上的一个短板,而对“运用App学习汉语”这一途径的推广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当下全球汉语师资短缺的压力。人机教学的开发和录播课程的开设实现了有限师资的充分利用;App中的教材内容、教学视频以及相关中文读物、音频等的网络共享也使有限学习资源得以广泛传播。
4.扩大汉语传播的范围
当前可用于学习汉语的App在类型上不断丰富,App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所展示的课外素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不同App能够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兴趣和学习需求,在兴趣点和适用性方面扩大了学习群体的范围。此外,App式的汉语教学主要以“互联网”为媒介,其办学不易受所在国政治经济等外在因素的干扰,因而可认为运用App学习汉语能扩大汉语传播的地域范围。
1.人机训练模式的局限性
多数专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App都以“人机训练”为基本模式。然而,目前的人机训练模式仍存在多方局限,例如单一的训练模式、模糊的学习评价以及有限的答疑范围等。无趣的人机模式会影响未成年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准确的学习评价和合理的疑惑解答也难以促使成年学习者在不断自我提升中获得成就感。此外,在长期的机械训练模式下,由于缺乏语境的讲解和相关语境下的会话操练,即便学习者能够掌握课程中相关主题的词汇和例句,但其二语表达也极有可能逐渐朝着“例句套用”的方向发展。
2.难以营造耳濡目染的语言环境
目前有提供会话交流平台的App,但此类App的训练方式主要为“一对一”的语伴对话模式,随机匹配的语伴在汉语水平上常显差距。参与此类会话训练的多为二语学习者,会话内容的实用价值也不高。即便可以选择语音对话的交流方式,多数学习者仍更倾向于输入式的“文字交流”,这样的训练模式虽给予了学习者实践交流的机会,但与“营造‘耳濡目染’的目的语环境”仍相差甚远。一方面,学习者很少有机会与母语者直接交流,在语伴的选择上随机性较大,在交流中或难以发挥真实水平,或难以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与对方进行互动;另一方面,能够与学习者进行话题讨论的对象数量有限,长期“一对一”的交流也难以实现群体间的互补学习。
3.不利于师生间及时的交流互动
“教师指导”的缺失和“学生反馈”的延迟是运用App学习汉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学习者出现疑惑时,多数App无法及时对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当学习者选择相关中文素材进行学习时,大多数App也无法根据素材内容为学习者作讲解分析。教师指导的缺失往往会耗费学习者大量的学习时间、阻碍学习者的学习进程,甚至打击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由于缺乏课堂的实际互动,教师难以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这也直接影响了App课程内容的优化速度,降低了教学质量。
4.学习内容的时效性问题
由于存在“手机App时效性快”的刻板印象,大部分学习者会认为使用App学习汉语更能接触最新语料。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用语、设计的课程内容以及提供学生学习、阅读的语言材料都是可控的,教师能够较快地结合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授课节奏。且大部分App所提供的课程文本只能按部就班,文本内容更新相对较慢。即便是闯关形式的听说训练类App也大多只会定期增添新的课程内容,很少结合最新语料重复修订旧课。语言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5],二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熟练运用目的语进行有效言语交际。任何一种语言都会随着社会的演变而不断发展。若学习者在日常学习中所接触的语言材料缺乏时效性,在实际运用中必然会影响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理解,从而阻碍学习者二语交际活动的开展。
即便目前适用于汉语第二语言学习的App种类繁多、学习者可综合运用多种App进行汉语学习,但多数学习者仍只会选择一到两款App进行汉语学习。因此,运用范围最广的“综合训练类App”则开始面临着改革的新课题。综合上述的调查分析,为“汉语学习App”开发商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教学模式设计。“综合训练类App”应破除单一的“人机训练模式”,开启“人机+人工”的综合训练2.0模式。在已有的人机训练模式上新增“直播约课”和“录播课程”的人工授课形式和“教师点拨”服务。此外,还必须增设“实操会话”的课程内容,初级阶段可运用人工智能对话的操练形式,中高级阶段则需要通过真人会话完成操练任务。中高级学习者可选择与目的语教师或不同级别的学习者共同完成操练任务,也可选择简单的人机对话模式。
第二,课程内容设计。App内的课程教材应定期更新语料,及时结合新素材丰富“课后拓展”板块内容。在课程内容上分设不同专题,如商务汉语、少儿汉语、汉语视听说等。重视课后评估测试,以积分奖励等方式鼓励学习者完成课后任务型实践作业,并以上传图像、文件或音频的方式提交。同时,保证教师能够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反馈。
第三,教辅模块设计。综合训练类App应吸收其他类型App的优点,在保证完善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增设相关文本、音频课外学习材料板块、汉字游戏板块和HSK备考板块。
第四,推广策略。App开发商可通过网络社交平台推送广告或与学校、机构进行商业合作,开展讲座会议宣传移动学习的新理念,进一步扩大App的影响范围,促使“运用App学习汉语”成为汉语二语学习者的共识。
作为汉语传播的主要活动,新时代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应在深入分析学习需求、认清教学现状优劣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着力追求教学形式的突破。“综合训练类App”作为学习汉语所需App中需求范围最广的一类,其教辅模块的设计仍有较大的开拓空间,模块内容选择的范围以及各模块之间的比例与联系等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