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学校体育教育应对策略研究

2021-12-29 13:17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教师肺炎

于 贵 身

(岭南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2019年春节临近之际,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防控难度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指挥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尤其是近期,国外抗疫形势严峻,但我国抗击疫情工作成效显著,人们逐渐回归正常生活,这预示着我国率先进入“后疫情时代”。

钟南山等专家充分肯定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能有效提升免疫力,预防新冠肺炎。这无疑“刷新”了体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疫情期间,全国学校推迟开学时间,各级院校都积极推进“云教学”。学校体育教育能够指导广大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提升免疫能力,尤其在防疫抗疫期间更要充分发挥其作用。然而,事与愿违,疫情期间学校体育教育开展乏力。

学校体育事业作为国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各项体育事业带来的冲击,深刻思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以及后疫情时代各项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对策与路径,不仅是学校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诉求,也是每个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应然使命。

一、非常之时:疫情期间学校体育教育的时代价值

学校体育教育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同时对其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也有极强的促进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也被人们重新认知,而由于疫情期间采用线上教学形式,其影响范围也从学生群体扩大至社会各界。其重要价值也不再局限于校园之内,对个体、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意义重大。

(一)个体层面:促进体质健康,保护生命安全

人民生命安全重于泰山,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是疫情期间的重中之重,习总书记也明确指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并且多次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1]。

医学研究表明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够提升人的心肺功能,大大增强人的呼吸系统免疫力。学校体育教育的开展形式不一,但主要都是通过运动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其健康发育,改善其心肺功能以提高免疫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体育教学主要采用线上教学模式,在非常时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无间断地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对于学生个体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免疫力的增强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为学生的生命安全增设一层防护网。

(二)社会层面:立足全民健康,推动全民健身

目前,我国正大跨步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口。全民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党和国家对于全民健康极为重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将全民健康放在党和国家决策的首位。

体育是促进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的最终目的即是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内各种体育运动场所、各类体育设施等尽皆关闭,广大人民群众缺乏适宜的体育运动场所,全面健身难以得到落实,对我国国民的体质产生了相当的负面影响。但学校体育教育却并未因疫情的肆虐而停下步伐,纷纷采取线上教学的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指导,在非常时期给予学生最及时的关怀,为其体质增强、免疫能力提高倾心尽力。

社会是由各个家庭所构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家庭多以室内环境作为体育运动的场所,但因为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往往达不到预期中提升体质的效果。学校体育教育采取线上教学模式为广大家庭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直播授课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专业体育锻炼指导的同时,对其家庭成员也起到了极大地带动作用。家庭作为社会的组成因子能够在学校体育教育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亦即是全民健身稳步落实的体现。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学校体育教育不但对学生个体的体质提升、健康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社会来讲,也是立足于全面健康,为提升国民体质、保障国民生命安全架起了防护之桥。

(三)国家层面:坚持体医融合,辅助防控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并非单独个人或小群体所能应付,需要国家政治、经济、医疗等各部门全方位的齐心协力、协调配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医疗队伍无疑是主力军,即以医学手段为主、其他有效手段为辅共同抵抗和控制。在体医融合视角下来看,医学治疗的同时需要辅以运动手段,正如美国运动医学会所提出的运动健身新理念——运动即是良医。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育,同时能够增强人体的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并且对于人的心理健康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用了整章篇幅来强调全面健身的重要意义,并指出要推行体医融合。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坚持推动体医融合。

体育运动对人体生理机能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不同的运动方式、运动项目对人体不同方面的素质、机能有着不同的效果,同时对于人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运动,对人体生理机能有一定的价值,对人体心肺功能的提升、免疫力的增强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现代体育中各种运动方式对人的体质提升、健康促进也有着直接作用[3]。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体育教育未曾有片刻懈怠,充分显示了学校体育在关键时刻所发挥的教育价值,不仅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科学的指导,同时也间接地为其家庭成员扮演了科学体育锻炼的技术顾问。而国家正是个体和家庭组成的,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学校体育充当着国民体育健身的指导者,以自身所独有的价值作为医学治疗的辅助手段,为我国疫情的防控工作提供了帮助。

综上所述,应对新冠疫情,学校体育教育具有独特价值,无论在个体层面、社会层面或国家层面都具有非常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无常之法:疫情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的使命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政治、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对于社会各行各界也带来较大冲击,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学校延期开学的窘境,使得国内无数学子无法进行科学运动健身。学校体育教育在这一特殊时期并非无所作为,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科技条件,积极打造线上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各方面资源,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间学生体育健身的科学指导。

(一)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坚持体育无间断教育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体育事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对国民全民健身、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以及对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要影响[4]。

疫情打乱了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正常部署,国内各学校延期开学致使学校体育教学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学生以家庭区域为体育活动场所自主锻炼也面临着缺乏科学指导这一难题。学校体育教育充分利用了当代发达的互联网技术,结合“互联网+教育”模式,利用网络课程平台,通过录播和直播形式进行体育授课,授课形式以居家体育课为主,保障了学生体育学习的不间断进行。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明确课程内容、课程安排和课程组织形式,聚焦学生身心健康,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适量和教学时长的适当。虽然在网络授课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直播平台卡顿、故障、学生缺乏监督致使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但是在疫情防控时期能够及时采取网络技术培训等应对措施,不但保障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为学生甚至整个社会提供科学的体育运动指导,为配合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二)开发线上体育课程,保障学生体育学习质量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5],其中明确指出政府大力支持各行各业积极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大胆尝试“互联网+”这一经济发展新模式。次年5月,“互联网+”成功入选十大新词和十个流行语之一,表明“互联网+”发展模式已受到社会普遍关注,也在社会各界广泛应用,“互联网+教育”发展模式也应运而生[6]。随后,慕课、微课等利用网络教育平台的新型教学方式被广泛推介,并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体育课程是对学校体育教育总体目标以及内容、活动方式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对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7]。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来势迅猛、猝不及防,打乱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正常模式,致使诸多体育教师难以瞬时转变教学思维。值此关键时期,我国学校体育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制定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居家体育课程以及完整的家庭锻炼方案,并及时引导体育教师转变教学思维。并且针对疫情防控要求,统筹调整年度体育教学计划、竞赛训练及学生课余锻炼计划,制定合理的在线教学组织实施方案。而正是得益于学校体育相关部门的英明决策,以及对体育教师严格要求和深入指导,才使得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使学生得到科学的体育锻炼指导,保障了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

(三)挖掘体育教师潜力,促进体育健康知识传播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导者,学校体育能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体育教师属于教师职业中较为特殊的群体,既要注重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并要根据天气变化需要灵活调整授课方案和内容。体育教师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工作量更大、任务繁重,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随着疫情的爆发,体育教师利用各种在线教学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学堂在线、SPOC、腾讯课堂、雨课堂、钉钉、“PPT+语音”等)开展线上教学,同时在网络授课之余录制一些体育健身的视频上传至网络或短视频APP上(如:抖音、火山小视频等),在保障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也充当了“体育健康宣传大使”的角色。

体育教师通过各种网络平台积极宣传体育健康知识,包括专业运动技术和运动健身知识等方面,面向社会不同群体传播了适宜的体育知识,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出了极大的贡献[4]。部分学校领导部门对于体育教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广大体育教师积极宣传、传播体育健康知识。诸多学校还主动为体育教师搭建网络传播平台,推广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及高水平体育运动资源,用心打造体育精品课程资源,为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居家锻炼提供了科学指导,充分体现出了学校及体育教师在应对疫情时的使命与担当[8]。

三、常态之识:后疫情时代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策略

(一)强化学校体育教育管理,满足学生体育需求

后疫情时代,学校体育教育不但要坚持完善原有管理体系,更应该持续防范不松懈,在今后的学校体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逐步加强防范,完善学校体育管理体系,使得学校体育在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能够完成学校体育发展目标,始终坚持培养“人格健全之人”[9]。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在政府全面发展体育事业的号召下,学校体育既作为关系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关键一环,又是满足学生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10]。因此,构建学校体育多元化管理体系,是当下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要求,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诉求。

学校体育管理体系扮演着体育公共服务组织者的角色,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去实现学校体育的多元化[11]。政府的主导作用直接促进社会各组织力量积极主动助力学校教育体系的管理工作。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主要是科学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使其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在快乐运动中提升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新时代背景下,政府在为学校教育提供各种支持的同时,亦应加强自身的权利管控意识,给予学校一定程度的自主管理权利,这更有利于学校自身结合社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当然学校体育管理体系的构建也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

(二)完善学校体育法规,落实学生体育权利

人类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和谐发展,在其保障下大胆创新。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角色的转换,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作必不可少,且必须与时俱进,不仅要考虑到社会群体,更要保障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进入后疫情时代要更加注重学校体育法律法规的落实,切实保障学校体育良好发展的环境。关于学校体育的法律法规需要政府的强力推行以及社会群体组织的共同遵守,学校自身也要紧跟党的领导,强化学校法制建设。在确保师生安全和身体健康前提下,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条件不具备的学校,要错时分段上好体育课。

学校体育法律法规的完善,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在各种细节问题上对学生、家长、体育教师、学校等各方面人群来说也是一种极好的保障。因体育运动的自身特点,室外活动的学生难免受到运动损伤,这既降低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更增添了家长担忧,同时也给体育教师带来一定的工作压力,久而久之会造成体育课课时被压缩甚至流于形式,这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而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落实既降低了因学生个人原因造成的身体伤害,更保障了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学生的体育活动权益,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

(三)促进多元协同治理,攻克学校体育教育难题

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疫情时期,学生主要依赖于家庭体育活动,而后疫情时期的学校体育教育应当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使学生建立适时、适量,自觉、主动的体育意识,从而实现家校联动,共同促进学生体质的提升。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家校协同,通过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动员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进行指导和监督,引导学生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12]。

除了教育部门的管控之外,还需要与各个部门紧密联系,共同解决学校体育的各种难题。各地教育部门应该始终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与此同时,在一方统筹兼顾,其他方协同治理的同时,务必需要厘清各个部门的职责所在,抓住主要矛盾。学生在体育锻炼时难免受伤,因此健康卫生组织和体育局需要在学校体育治理上共同协助教育局,在健康卫生方面、各体育决策方面与教育局达成紧密联系,明确各部门权责,厘清各部门权重。在新时代的网络信息发达的基础上,借助网络平台,利用信息技术认真梳理核对各部门信息系统,并作一定的大数据分析比对,寻求合理的治理方案,并认真贯彻履行,破解新时期的学校体育的复合型难题。

(四)改变学校体育教育理念,落实体育德育价值

后疫情时代,学校体育应当充分认识到“育”的重要意义。传统的学校体育发展理念偏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对于其思想品质的培养却是略有懈怠[13]。而在新冠肺炎期间,意志品质不坚定的学生难以做到自律自强,很少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甚至在网课期间依然偷工减料。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出以来,全国各级学校都开始根据自身现状出台了不同的体育课程改革措施,但收效参差不齐,这源于各学校的侧重点与关注度不同。其中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点要真正落实学校体育的德育价值。正如白岩松所讲,体育的重点不只在“体”,更重要的是“育”。疫情中一个个“逆行者”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团队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学校体育的“育”人目标完全一致,这正是学校体育教育在今后的改革中应该重视和传承的。

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更需要注重的是学生的“德育”,“立德”才能“树人”。新时代的社会,学生的品德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体育教育更是担负着同样的重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注重对学生的“立德树人”“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德育目标”“道德素养”等方面培养。由此看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侧重点在于学生的德育价值培养。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水平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众多体育教师利用各种在线教学平台,在保障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也为社会大众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法,为疫情的防控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校体育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其综合能力及教学水平,为学校体育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体育教师的责任更是重如泰山。因此,在学校体育的新要求下,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当下各学校需要着重强调的任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各方面分析,从现有师资和学校所需师资两方面入手,对现有体育师资的教学状况作最新统计,并对学校需求做相应匹配[14]。再与学校人事部门沟通,说明所需招收新的体育师资要求。定期对学校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培养标准方面,按照大、中、小学校各级体育师资,建立专门针对体育师资的一系列考评标准,并纳入学校体育工作评估体系,而这也是刺激体育教师提升技能水平的有效手段。

(六)创新体育教育形式,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始终是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及顽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学校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体”却忽略了“育”,对于运动技能学习的过度重视造成了学生对健康理念的忽视。后疫情时代的学校体育要注重循序渐进,复课初期可以适当安排非身体接触性的体能练习和以发展心肺功能为主的单人项目,如跳绳、踢毽、慢跑、武术、健身操等,并根据学生体能的恢复情况循序渐进提高学习强度和难度。

与此同时,学校方面应该加强健康理念的教育,加大健康科普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教育学生以使其养成正确的健康理念,进而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各层各级院校领导、老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及知识储备,同时提高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结合当代先进科学技术及传播平台大力宣传健康理念知识,促进学生养成健康习惯。

结 语

纵观疫情发展过程来看,国家强有力的抑制措施是重要手段;全民的体质健康是基础;自身的抵抗力是预防感染的基本屏障,只有通过体育锻炼才能提高体质,增强自身抵抗力,而学校体育教育是实现这一发展重要而又基本的手段。疫情后更加体现了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无论是非常之时学校体育教育的时代价值、无常之法学校体育教育的使命担当,还是常态之识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策略,都体现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独特功能和主要价值。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教师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